他是賀龍女婿,妻子少將,當過湖南省委書記,是武警部隊首任政委

湖南省,位於長江中游,因境內絕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稱湖南;湘江貫穿省境南北,故稱“湘”。地處雲貴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嶺山脈向江漢平原過渡的地帶,地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境內河流衆多,河網密佈,水系發達,沃野千里,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清末時期開始,一批批的湖南有志青年輪番登上歷史舞臺,推動社會的變革和國家的前進。尤其是在大革命時期,湖南是黨組織發展最快的地區,是中國革命的策源地,是人民軍隊最初的搖籃,也是秋收起義,平江起義,湘南起義等重要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曾流傳着一句這樣的話“中國若爲德意志,湖南便是普魯士。”

建國後的湖南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尤其是在改革開放東風的吹拂下,湖南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即將躋身強省富省的行列。

湖南取得的這一系列輝煌成果,自然離不開湖南人民的努力拼搏和發奮圖強,但更得益於湖南省歷屆領導班子的艱辛付出。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湖南老省委書記李振軍同志,便是這其中最傑出的一位代表,一位從湖南大地上走出來的老革命家。

李振軍是一位18歲就參加革命的老八路軍戰士,經過戰火的洗禮,逐步成長爲一名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建國後,他的成就更大,擔任過湖南省委書記,湘潭大學校長,全國政協常委,是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首任專職政委,獲得了開國大校軍銜,躋身正部級行列。那麼,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又有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這一切的一切,還要從他參加革命說起。

李振軍,1920年6月5日,出生於湖南省鳳凰縣沱江鎮一個書香門第,世代都是苗族人。李振軍的父親是晚清最後一屆的秀才,與毛澤東的恩師徐特立,不僅是同窗摯友,而且還是同榜秀才。

出生於文化氣息如此濃厚的家庭,李振軍很小就進入私塾讀書,飽讀詩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縣立模範小學讀書(今文昌閣小學)。後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時最好的學校沅陵中學就讀,不僅學到了很好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開闊了視野,接受了新思想的薰陶。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由於東北軍採取了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導致偌大的東三省一夜之間淪爲了日本的殖民地,東北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具有狼子野心的日本軍國主義,在東北嚐到了甜頭之後,又對華北虎視眈眈,華北危在旦夕,中華民族岌岌可危。

中華同胞遭到了蹂躪,中華民族受到了侵犯,早已是進步學生運動骨幹分子的李振軍,再也不安心在學校讀書了,他要投筆從戎,上戰場打日本人去。

可當時的中國有國民黨和共產黨兩股軍隊,到底參加哪股軍隊好呢?早就受過革命思想洗禮的李振軍,自然要去延安投奔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並且他的想法也得到了開明父親的大力支持。

延安在遙遠的陝北,而李振軍卻在湖南的湘西,兩地相距幾千里路程,在那個交通極其落後,又動盪不安的年代,對於從未出過遠門的李振軍來說,可以說是一種挑戰,可他仍然信心滿滿。

俗話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李振軍就是這樣的人。恰好在此時,父親的好友徐特立趁國共和談之時,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湖南老家。

李秀才聽聞摯友徐特立從延安回來了,興奮不已,連忙帶上自己的幼子李振軍前去拜訪。一陣寒暄之後,李秀才就向徐特立提出了一個請求,說自己的兒子李振軍要去延安參加革命,請他幫忙寫一個介紹信。徐特立對這位有志青年十分欣賞,當即執筆向毛澤東寫下了一紙書信。

李振軍懷揣着這封介紹信,也是懷揣着希望和光明,穿過敵人的重重封鎖線,長途跋涉,千里迢迢,終於歷經艱險抵達了嚮往已久的革命聖地延安,還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就這樣,李振軍成爲了一名八路軍戰士,年僅16歲,從此以後,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在延安,李振軍先是進入陝北公學學習,後又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接受了系統的馬列主義理論和軍事知識的教育和培訓,作爲黨政軍幹部的重點培養對象,不久後成爲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從此,開啓了他輝煌的從政生涯。

畢業後,由於李振軍成績優異,被留在抗大總校擔任教育幹事,後又前往深處抗日的前沿陣地晉察冀軍區辦學,爲軍隊培養了大批的軍政人才。

李振軍靠着自己豐富的學識和超凡的政治工作能力,職位屢次得到了提升,擔任過軍區政治部科長、宣傳股長等職,到1942年的時候,他就已經是冀中抗三團大隊教導員和總支書記了,年僅22歲。經過4年戰與火的洗禮,他從一個文弱書生,逐步成長爲一名優秀的年輕軍官,意氣風發,前程無量!

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李振軍就有過這樣的切身體會,可以說是死裡逃生,只不過這是日本侵略者強加給他的。

1942年,正值我軍抗日戰爭最爲艱難的時期,侵華日軍爲報復我晉察冀軍區對其的屢次打擊,調集精銳部隊開展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的五一大掃蕩。

日軍來勢洶洶,武器裝備精良,在敵衆我寡的危急情況下,李振軍立即組織軍民迅速轉移,他帶領小股部隊朝相反的方向調開日僞軍,並承擔斷後任務。由於日僞軍越來越多,李振軍自己卻未來得及時突圍出去,眼看就要成爲俘虜了。

危急情況下,李振軍急中生智,迅速掩埋好槍支,脫下軍裝,換上一套老百姓的便服,裝扮成一個平民想矇混過關,但還是被日僞軍逮捕了,只不過沒有認出他八路軍的身份,便沒有殺他,而且將其關押在石家莊的戰俘營裡,受盡了折磨。

後來,李振軍又被輾轉押送到了東北遼寧的阜新煤礦當苦力,幹着最苦最累的體力活,過着豬狗不如的痛苦生活,忍飢挨餓,被毒打是常有的事情,隨時面臨着生命危險。

在革命大熔爐裡淬鍊出來的李振軍,不僅富有學識,而且還足智多謀,意志剛強。他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苦苦思索着化解危機的辦法。他不僅要自己逃出去,而且還要帶領所有的難友一起逃脫出去。

爲此,白天,李振軍利用幹活的機會,仔細觀察煤礦周圍的地形和環境,以及看守崗哨更換的情況,晚上,他就利用自己善於做政治思想工作的能力,對礦工進行思想教育,感化他們,將他們緊緊地團結在自己周圍,聽從自己的指揮。

李振軍帶領這些礦工們,白天干活時表現得十分順從,賣命,晚上就聚集在一起商量着逃跑的計劃。看守的日僞軍見他們都很老實聽話,就慢慢地放鬆了對他們的警惕,看守也鬆懈下來。

經過幾個月的精心策劃之後,終於等到了另一個絕佳的逃跑機會。因爲這一天的日軍看守人員很少,並且還極其不負責任。逮住這一極好機會,李振軍迅速組織所有的礦工暴動,他們砸開關押的大門,打死看守的日僞軍。在一片混亂中,這些礦工們紛紛逃出了日軍的魔爪。

隨後,李振軍化裝成一名乞丐,一路沿途乞討,穿過日軍的重重封鎖線,經過一個多月的艱難跋涉後,九死一生,終於回到了河北省狼牙山一分區,總算撿回了一條性命。

經過一個多月的嚴厲審查後,李振軍又受到了重用,擔任了軍分區組織科科長。後又調到前方部隊擔任團政委、旅政治處主任、軍部秘書長等職,繼續揮師在抗日的烽火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見證了日本的投降和中國抗戰的勝利。

在轟轟烈烈的解放戰爭中,李振軍擔任了晉察冀軍區旅政委、縱隊秘書處長等職,率部參加了著名的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取得了殲滅敵暫編十一師和成功阻擊敵十三軍的重大勝利。

在之後的渡江戰役和贛南戰役中,李振軍率領部隊將國民黨二十三軍和國民黨七十軍全部殲滅,一舉解放了位於贛南地區的23座縣城,使其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之後,李振軍又馬不停蹄地率部參加了廣西地區的剿匪鬥爭,以及長沙國民黨部隊的改編工作,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他超凡的政治工作能力和組織工作能力,見證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

在硝煙瀰漫的戰火中和殘酷的鬥爭環境中,李振軍曾幾次身負重傷,好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在身上留下了好幾處傷疤,但這也成爲了他最耀眼的軍功榮譽章。

值得一提的是,李振軍不僅在指揮行軍打仗方面很有一套,而且他還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工作和組織工作領導者,尤其擅長於抓軍中的典型人物,挖掘戰鬥英雄,並運用典型的力量來開展工作,被譽稱爲“戰鬥英雄的伯樂”。

如家喻戶曉的董存瑞炸碉堡的壯烈事蹟,還有“軍中花木蘭”郭俊卿等人的英雄事蹟,都是經過他不凡的文筆挖掘出來的,並加以大力宣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

那是在1948年血戰隆化的戰鬥中,由於敵人火力異常兇猛,阻擋了我軍進攻的步伐。危急時刻,擔任班長的董存瑞挺身而出,請求炸掉敵人橋頭堡的艱鉅任務。

得到批准後,董存瑞機智巧妙地靠近碉堡後,手舉炸藥包,捨身炸掉了敵人的碉堡,給解放軍的進攻部隊掃除了衝鋒的障礙,一舉奪取了這場戰鬥的偉大勝利。

當時,正在前線指揮所裡指揮戰鬥的時任東北野戰軍11縱隊政委李振軍,親眼目睹了董存瑞的這一壯舉,認爲董存瑞的英雄行爲必須大力宣傳,有利於鼓舞士氣打勝仗。

隨後,李振軍妙筆生輝,創作出了一篇有關董存瑞的英雄事蹟,感人肺腑,很快在全軍範圍內廣爲傳播,在全軍上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一時間,軍中士氣大振,勝仗連連。

從此,董存瑞便成爲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戰鬥英雄,他的英雄事蹟足足影響了幾代人,時至今日,仍然在傳承和弘揚。

此外,當擔任軍部秘書長的李振軍,有一天到下屬醫院視察工作時,遇到了身負重傷正在醫院救治的郭俊卿。要知道,郭俊卿可不是一般的戰士,她是一位爲父報仇,而女扮男裝隱藏在部隊中,同男戰士一樣,冒着敵人的炮火,衝殺在戰鬥的最前方,與敵人展開肉搏戰,長達五年之久,立下了無數戰功。

五年以來,郭俊卿從來沒有脫下衣服睡過覺,與男戰士一起同吃同住同戰鬥,如果不是這次重傷住院被醫生意外發現,她的女兒身份仍然不會暴露,展現了巾幗不讓鬚眉的革命英雄氣慨和膽魄,令李振軍大爲震動。

李振軍不愧是一位文字高手,很快就創作出了一篇有關郭俊卿英雄事蹟的文章,在全軍上下傳播開來,無不令人感動。當時正值全國戰鬥英雄模範表彰期間,郭俊卿自然成爲了首當其衝的女英雄。

爲此,李振軍還妙筆生花,特意賦詩一首“隱姓埋名爲革命,血雨腥風鑄俊卿,人民世紀花木蘭,英模會上舉世驚。”就這樣,郭俊卿成爲了衆人皆知的當代“花木蘭”,還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感染了無數的中華兒女。

由於在戰爭年代立下了不朽功勳,建國後李振軍受到了重用,擔任過廣州軍區幹部部長,五十五軍政治部主任,四十七軍政委等職,爲我軍的政治思想工作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並獲得了大校軍銜。

之後,李振軍回到了家鄉湖南,擔任了湖南省委書記,成爲了主政湖南地區的最高父母官。此時恰遇特殊時期,他頂住巨大壓力,極力抵制“左”傾思想,竭盡全力維護湖南的社會穩定,努力發展好經濟,千方百計保護老幹部。

至於李振軍在主政湖南期間,到底爲湖南人民做了多少有意義的事?貢獻究竟有多大?我們從其做過的衆多事情中挑選出兩件來講述一下,你就能有所瞭解。

大家都知道,在毛澤東的故鄉湘潭有一所著名的大學,名爲湘潭大學,在毛澤東的親自倡導下,創辦於1958年,但在1959年因故停辦了。

1974年,中央領導批准恢復重建湘潭大學,並將其定性爲文理工俱全的全國綜合性大學,由時任湖南省委書記的李振軍親自擔任恢復重建湘潭大學工作委員會主任,承擔起這一艱鉅又繁重的任務。

要知道,當時正值動亂年代,除了缺乏資金、技術、師資力量等各種客觀因素外,還要經受各種干擾,以及政治因素等的考驗,稍有不慎,就會有丟掉烏紗帽,跌入人生低谷的巨大風險。

面對種種困境和風險,李振軍拿出了當年指揮打仗的那股幹勁和魄力,頗有大將風範,克服了前所未有的重重困難,機智巧妙地化解了各種矛盾和風險,僅在四年的時間裡,不僅將湘潭大學創辦成功,而且還將其打造成爲了國務院確定的16所綜合性重點大學之一。

爲了建設一支教學、科研超強的師資隊伍,李振軍就像當年在全軍範圍內挖掘戰鬥英雄一樣,他不辭辛勞,到全國各地的頂級名校尋覓高端教師人才。

在李振軍的不懈努力下,湘潭大學曾先後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90多所頂級名校中,調進了622名優秀大學老師,如著名的姜書閣、羊春秋、尹世傑等一大批學術巨匠,都是在那個時候彙集於湘潭大學的,李振軍還親自擔任了恢復建校後的第一任湘潭大學校長。

今日的湘潭大學更是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已經發展成爲綜合性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湖南省內一流大學,入選“珠崢計劃”、“川計劃”,擁有衆多個科研中心和創新中心,是“一帶一路”高校聯盟和全球聯盟。

更爲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年特殊時期,有很多的老幹部都受到了巨大沖擊,此時的李振軍正主政湖南,他利用自己省委書記的特殊身份,保護了一大批老幹部。

如在中蘇關係緊張之時,葉劍英元帥也在中央統一安排下疏散到了湖南長沙、湘潭等地,李振軍給予了葉帥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及時解決了葉帥的生活以及治病困難問題,使得身犯多種疾病的葉帥渡過了那段極其難熬的灰暗時期。多年後,葉帥還深有感慨地說“李振軍這是雪中送炭啊!”

李振軍是令幾代湖南人都肅然起敬的老省委書記,他在任職湖南期間,主抓經濟建設,積極發展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除此之外,他還爲湖南省的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等事業全面發展,可謂是嘔心瀝血,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在組織編演《園丁之歌》時,他還險遭“四人班"迫害。

1978年,在湖南創下一番業績之後,中央領導慧眼識金,又將李振軍調回部隊擔任要職,出任軍事科學院政治部主任,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繼續從事部隊的政治領導工作。

1982年,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成立後,李振軍又被調往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擔任第一任專職政委,爲我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人才培養,以及現代化、高科技化的部隊建設,兢兢業業,貢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

晚年的李振軍當選爲全國政協常委,繼續爲國家的發展和部隊的建設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餘熱,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

值得一提的是,李振軍娶了同爲湖南湘西老鄉賀龍的長女賀捷生爲妻,成爲了開國元帥的女婿。賀捷生也是成就不凡,獲得了少將軍銜。

2008年3月9日,李振軍病逝於北京,走完了他88年的輝煌人生歷程。李振軍戎馬一生,功勳卓著,他不僅爲黨爲民立下了巨大功績,而且還是一位文化造詣很深的儒將,留下了很多的文學作品。

李老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足跡永遠留在了湖南大地上,“湘大師生”永遠緬懷他老人家,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