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樣打破民事檢察監督發展瓶頸

民生無小事,民事無小案。

民事檢察監督是檢察工作中最貼近民衆、直接服務老百姓的窗口之一,每一起案件都承載着人民羣衆對公平正義的渴望與期盼。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應勇率最高檢調研組在河南省檢察機關調研期間,對安陽市文峰區檢察院以數字檢察賦能民事檢察監督的創新實踐與顯著成效給予肯定,並強調,基層民事檢察在維護民事司法公正中大有可爲,關鍵要找到一條符合基層實際的工作路徑。

文峰區檢察院在加強民事檢察工作中如何向大數據借力?又探索出一條怎樣的發展路徑?近日,記者來到該院,探尋數字檢察賦能民事檢察監督背後的故事。

研發數字模型突破辦案堵點

面對當事人僞造證據、隱蔽串供,如何突破?面對當事人看似合理的陳述與證據,如何判斷是否惡意串通?法律關係複雜、有效信息匱乏,該從哪些方向調查才能揭開案件真相?

2022年3月,文峰區檢察院檢察官在辦理一起詐騙案時發現,焦某負責的中介機構涉嫌通過虛假訴訟方式騙取養老保險金。在對案情進行分析時,一個個棘手的問題擺在檢察官面前。

文峰區是安陽市的主城區,轄區有110餘萬人口。以2020年爲例,文峰區檢察院共辦理各類案件1695件,而民事檢察案件僅有19件,發展很不平衡。“當時,民事檢察以開展個案監督爲主,虛假訴訟線索發現難、案件辦理難,嚴重製約民事檢察工作開展。”文峰區檢察院檢察長呼雪峰介紹。

辦案的堵點痛點就是創新的突破口。“能不能研發一個數字檢察監督模型,讓虛假訴訟行爲無處遁形?”2022年7月,在一次周例會上,針對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通過虛構勞動關係騙取社保,嚴重侵害參保羣衆切身利益的問題,文峰區檢察院民事檢察部主任段文明提出的建議,受到了該院領導的肯定和支持。該院隨即成立建模小組,赴先進地區學習取經、向上級檢察院尋求技術支持。一個月後,該院自主研發的民事檢察智慧檢務系統投入運行。

運行效果怎麼樣?段文明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

2022年9月,該院運用民事檢察智慧檢務平臺將轄區數千起民事案件判決等關鍵信息進行梳理與碰撞分析後,兩件訴求極其特殊的確認勞動關係案進入了檢察官視野。

2018年4月,安陽某中介公司負責人焦某在發小張某的介紹下,與某磨料公司經理蘇某串通,接受鄭某等66人的委託,以委託代理人的身份將磨料公司告上法庭,請求確認鄭某等人與磨料公司存在長達18年的勞動關係,後鄭某等人勝訴。

2020年,焦某如法炮製,代理周某等14人請求確認與磨料公司的勞動關係案。然而,判決結果卻是周某等人敗訴。

兩起極爲相似的確認勞動關係案件,爲何判決結果大相徑庭?

辦案檢察官查明,在審理周某等14人提請勞動爭議系列案過程中,法官依職權主動介入調查後證實,涉案公司的財務專用公章於2005年9月投入使用,而這枚公章竟然出現在2001年至2005年8月的工資表上。基於原告提交的關鍵證據系僞造,法院依法裁定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後案存在僞造證據情況,前案是否也另有隱情?”辦案檢察官周彥平猜測。在依法調取法院、社保部門相關資料後,該院查實焦某等人通過事先密謀,捏造考勤表、工資單等虛假資料,騙取法院確認虛假勞動關係,從而補繳社保,違規享受養老待遇的犯罪事實。

2022年10月,在檢察機關的監督下,法院啓動對鄭某等66人與某磨料公司的勞動爭議系列案再審程序,裁定撤銷原審判決,駁回原審原告訴訟請求,後焦某等涉案人員因虛假訴訟罪獲刑。

“平臺通過提取和比對案件的關鍵信息,能夠迅速識別出同案不同判、虛假訴訟等異常情況,爲我們提供了精準監督線索。這不僅提高了辦案效率,也確保了監督的精準性,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民事監督線索匱乏、獲取渠道不暢等難題。”據悉,僅2022年6月至10月,文峰區檢察院依託該系統,四個月辦理的民事監督案件數量達到了過去三年總和的兩倍。

化“被動監督”爲“主動出擊”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在辦案實踐中,檢察官發現,憑藉數字檢察模型比對功能,雖然能查出上述虛假訴訟案,但這種小概率案源畢竟可遇不可求。如何進一步優化數字檢察模型,突破個案、小概率案源瓶頸,化“被動監督”爲“主動出擊”,成爲新的亟待解答的難題。

近年來,勞動爭議領域的虛假訴訟、虛假仲裁呈高發多發態勢。發現這一現象後,2022年12月,文峰區檢察院以裁判文書網和天眼查爲主要數據來源,以“勞動爭議”“無異議”“確認勞動關係”等爲關鍵詞,以企業用工規模和被密集起訴爲篩查規則,自主研發勞動爭議虛假訴訟法律監督模型。經過模型篩查運算,一條類案線索浮出水面。

2018年7月,劉某等27人找到從事中介業務的張某代辦社保,張某收取每人1.5萬元中介費後,給某培訓學校校長王某8萬元錢。王某以該校名義爲劉某等27人僞造了1995年至2018年的工資表等相關材料。2018年9月,張某作爲劉某等27人的代理人向法院提起確認勞動關係訴訟。同年11月,法院作出確認劉某等27人與某培訓學校存在勞動關係的民事判決。

爲查清事實,辦案中,檢察官充分運用法律賦予的調查覈實權,到相關場所實地調查,夯實證據鏈條,查明虛假訴訟事實,確保了法律監督的剛性。

辦案檢察官依法調取某培訓學校在民政部門的檔案後發現,原始檔案中載明該校共有教職員工8人。同時,辦案檢察官詢問原告得知,27名原告“曾經共事23年”,但是彼此竟互不相識,談及學校教室、廚房、辦公室的位置,也是一問三不知。調取印章檔案後,檢察官又有了新發現——1995年的工資表上,加蓋的竟是2008年刻制的印章。

至此,真相不言自明。2023年5月,文峰區檢察院向法院制發再審檢察建議,法院依法改判。同時,該院向公安機關移送該虛假訴訟犯罪線索。當月,涉案人員虛報冒領多年的養老金被叫停。

在該案基礎上,辦案檢察官繼續對模型進行優化調整,將監督視角延伸至更多領域。據介紹,2022年9月至今,該院通過自主研發的數字模型,運用偵查思維發現虛假訴訟、醫保領域違規報銷等相關線索,辦理確認勞動關係虛假訴訟案159件,確認勞動關係虛假仲裁案113件,總計避免社保基金損失1.428億元。

數據賦能凝聚治理合力

安陽市檢察院檢察長李紅偉告訴記者:“從辦案一線產生模型,在辦案一線實際應用,是我們具體實施數字檢察戰略的主導思想。”

“辦案中,我們主動將案件辦理融入黨委政府社會治理大局,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據安陽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戴海波介紹,安陽市檢察院充分運用人大監督、府檢聯動、法檢會商機制,貫通協作、同向監督、共同發力,形成了監管全市社保基金安全的強大合力,真正實現了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2024年6月,安陽市成立了以市檢察院、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市中級法院、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爲成員單位的社保基金領域虛假訴訟虛假仲裁專項整治活動專班小組,爲全市社保基金領域內的虛假訴訟案件順利辦理提供保障。

同時,該院與法院、仲裁機構會簽了關於加強防範和懲治虛假訴訟、虛假仲裁的實施意見,共同打擊虛假訴訟、虛假仲裁;向社保局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督促社保部門出臺內審自查工作方案,規範社保補繳流程,堵塞監管漏洞,與吉林、海南、浙江等省市的16家檢察機關簽訂合作共建協議,推動數字檢察跨區域協作。

2024年6月,文峰區檢察院開發的確認勞動關係補繳社保金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法律監督模型在最高檢平臺上架,面向全國推廣。(劉立新 王天潤 鄭茜 郭曉楠)

來源: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