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賠100億!在蘇州買到毒地的陸家嘴,徹底怒了

作者:老古

地產行業出了一件大事件。

2016年10月17日,經過200多輪的報價競爭,陸家嘴下屬企業以約85.25億元的總金額競爭蘇州的數塊土地。

七年後,2023年11月3日晚,陸家嘴在公告中透露,下屬子公司因土壤污染問題,將江蘇蘇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鋼集團”)、蘇州市環境科學研究所、蘇州市蘇城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告上法庭,近日收到了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書面案件受理通知書。

陸家嘴索賠的被告方是清一色的國企或政府機構,索賠的金額要求則高達100.44億元。

陸家嘴在收購的這一地塊,有住宅用地、商業用地和教育用地。

在2021年,陸字嘴旗下子公司蘇州綠岸意外發現已建設教育設施的2號、13號地塊及尚未開發的3號、4號地塊均存在嚴重污染風險,土壤或地下水中諸多元素大幅超標,不符合該等地塊原對應的規劃用地標準,4幅地塊面積合計約11.8萬平方米。就土地污染事宜,蘇州綠岸向當地政府部門進行了報告。

2022年4月,該區域因土地污染問題被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點名。督察組提到,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結果顯示蘇州綠岸項目多處地塊土壤中苯並芘、萘嚴重超標,不符合用地標準。

其中苯並芘是一級致癌物,而萘超標則有高濃度致溶血性貧血及肝、腎損害的巨大風險。

而此時,陸家嘴已在這些污染用地上開發並建成了幼兒園等教育機構設施。

陸家嘴認爲,在案涉土地的調規變性及出讓過程中,各被告存在一系列違法違規、弄虛作假、不依法履職的侵權行爲,因此提出了約100.44億元的賠償訴求。

陸家嘴在公告中宣稱:“不排除蘇鋼集團、環境檢測機構等存在涉嫌一系列違法違規、弄虛作假等可能,導致存在嚴重污染的土地進入公開交易市場,並在掛牌轉讓蘇州綠岸95%股權時隱瞞了相關信息。”

陸家嘴認爲自己受到了欺騙,花費近一百億購買了根本不達標的“毒地”,而這些錯誤信息來源於出售方以及當地政府和相關的檢測機構。

其中,商業體項目在2018年12月開工,原本是預計2021年底投入使用。但隨着土地污染問題的暴露,這個項目的開發便被按下了暫停鍵。"目前,蘇州綠岸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已暫停相關開發、建設、銷售工作。"

即使是建好,這一地塊上也不可能進行銷售了,這意味着陸家嘴不僅承擔地塊購買的損失,還要承擔在上面開發的投入的損失,因此,索賠金額超過了購買金額。

毒地一般由化工類企業對土地長期污染形成的,會給土地上面的居民帶來長期的嚴重健康風險。

關於毒地,言必提及美國的“拉夫運河”事件:

在此次事件中,陸家嘴是在開發過程中發現了危險,然後主動停止了開發。不得不說,這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也說明陸家嘴這家企業有一定的底線。如果沒有發現,或是發現了隱瞞繼續開發,則有可能釀成拉夫運河事件類似的慘案。

毫無疑問,此一事件的責任方就是陸家嘴訴訟的被告方。

陸家嘴作爲一家企業能發現毒地,作爲這塊地出售的前置審批方,又怎麼可能沒有發現呢?事件涉及了五個被告方,分別是:蘇鋼集團、蘇州市環境科學研究所、蘇州市蘇城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其中蘇鋼集團是出售方,有兩個是負責環評的國企和事業單位,還有兩個政府機構都有監管之責任,可以說,任何一個環節審批,都不至於讓這種危害無窮的土地流向市場。

毒地並非不能治理,只要精確調查,並進行土壤改造,依然可以降低危害,達到正常用地標準。但此事惡劣之處在於,購買方陸家嘴接受了錯誤的信息,在沒有認識到風險的情況下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而有着造假嫌疑的則是五家國有機構和企業。

在這一事件中,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個問題,將這些重大事務委與政府和國有部門進行監管,我們就能得到安全嗎?這些國企和政府部門,又是在何種利益下,做出了這種不顧民衆生命健康威脅的事情?

毫無疑問,經濟利益是類似這些事件中的核心利益。我們不能假想,政府機構的管理人員就是沒有自己利益的,持續多年的反腐已經說明了這種假想是完全錯誤的。

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健康生命安全的事務,到底應該交給誰來評估?誰更值得信任呢?

世界上最大的質量檢測機構其實不是由政府開辦的,而是一家瑞士的公司,叫SGS,爲全世界所有的採購商提供各種產品質量判斷的標準,在他的檢測標準中,不但有各國政府的質量標準,他還研發數成千上萬種針對於各行各業各種產品的檢測標準,這些標準都是採購商提出,然後他們逐步去研發出來的。

有趣的是,國家標準檢測,其實是很容易通過的,但SGS設置的各種檢測標準,對很多產品質量不高的企業來說,那就是一道很難邁過去的坎。

很多大企業採購,雙方約定好,以SGS檢測爲標準作爲產品質量最後的評估標準,才能讓雙方信任,完成大宗交易。

有人說,民營企業會不會收了錢就給劣質產品開好報告呀?

商譽是這家企業的命根子,如果他的標準沒人信了,一天都活不下去,他會這麼幹嗎?

政府標準是通過政府強制力來執行的,SGS則是完全依賴市場上人們對他的信任來生存的,如果商譽不在,那企業轟然倒下。

在金融市場中,四大會計師機構纔是全球投資者更願意相信的機構,普華永道(PwC)、德勤(DTT)、畢馬威(KPMG)、安永(EY),上市企業選擇他們的服務,更容易得到股民的信任。

市場機構一樣會存在造假現象,但是,政府機構來壟斷檢測、評估這類型的業務,並不會比市場機構做得更好。

現在地產圈裡對這一事件的反應就是,我們再也不敢相信政府機構的環評報告,我們得找人自己再做一次檢測。

信任一旦失去,就很難建立起來。

市場中的機構如果失去了商譽,就得倒閉破產,比如安然。

但這些政府下屬機構,可能什麼事都沒有,失去了市場有效的制約力,壟斷的環評機構並不會爲消費者的利益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