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姆河戰役:“水櫃”亮相塹壕間
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8日間的索姆河戰役,是一戰期間規模最爲宏大的一次會戰。英、法軍爲了突破德軍防禦,在法國索姆河地區進攻德軍陣地,雙方傷亡可能多達130萬人。
這是一場非常典型的塹壕戰,雖然並沒有產生什麼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但英軍爲了打破僵局,首次將坦克這一新型武器投入到戰鬥之中,翻開了戰爭史上的全新一頁,陸戰的形態也由此開始改寫。
索姆河戰役的背景是什麼呢?
在凡爾登戰役挫敗了德軍攻勢之後,協約國開始積極的尋求反攻機會,並試圖打破西線戰場的僵局。
1916年,英法聯軍聯手製定了1916年的反攻計劃,英法因此召開了特別作戰會議。來自法國的霞飛元帥在會中聲稱,聯軍在香檳與阿圖瓦地區的秋季攻勢,已帶來“輝煌的戰術成果”。至於爲何不能夠發展成戰略性戰果,部分他歸因於壞天氣,部分他認爲是軍火一時短缺所造成。
他表示,下一次的攻勢,基本上要不能讓“上層指揮官再爲軍需彈藥操心”。就因爲這個理由,他宣稱下一波的攻勢無法在3個月之內發動。
到了1916年2月初,他發覺,如果這場攻勢必須配合俄軍攻勢,且英國須由新軍來挑大樑的話,日期勢必要延後才行。同時,在一次與黑格所舉行的會議中,他強調,攻勢成功的不二法門是,攻擊正面必須寬廣。在這一方面,他設想了英法軍“臂挽臂”的聯合攻擊計劃。也就是,攻擊線應由一邊聯軍延續到另一邊聯軍。
霞飛計劃法軍以40個師攻擊從拉西尼到索姆河的一條25英里防線;而英軍的攻勢,就是從此處接續到艾拔特納,以將近25個師兵力,進攻一條14英里長的防線。
《英國國家戰史》稱霞飛企圖在一個“可能是西線當中守勢最爲堅強的戰區”發動攻勢。而且“似乎已獨自下定決心,因爲他認爲英國有義務參與這場作戰。但霞飛將軍所提出的理由,幾乎經不起推敲”。
即使是平常不太思索戰術難度的福煦,也表示不喜歡挑選一處戰略性死衚衕去作戰。黑格則希望英軍在弗蘭德斯地區發動攻勢。也就是後來他在1917年實施攻擊的地方。
正在轟擊德軍陣地的英軍重炮
與此同時,英軍從馬利庫到塞爾14英里長的防線上,由羅林森第四軍團的18個師執行主要攻擊任務。其中11個師將擔任主攻,5個師則在附近作爲預備隊。剩餘兩師,連同一個騎兵師,擔任軍團預備隊。爲了擴大戰果,英軍統帥黑格將高夫將軍的兩個騎兵師,以及一個隨後趕到的,含有兩個師的軍,也置於羅林森將軍指揮之下。第三軍團的兩個師則在戈姆庫附近進行次要攻擊。
炮兵集結了1537門各式火炮,其中467門爲重炮。這表示平均每一門炮負責的正面爲20碼。這雖然遠比不上後來的集結數量,但在當時是破紀錄的。
另外在重炮兵上,英法軍也有一明顯的對比。由於英軍的重炮數僅及法軍900門重炮的一半,但負責的防線卻遠寬於法軍,所以其重炮平均每門須負責57碼正面。
索姆河戰役的經過是怎樣的呢?
1916年6月24日,英軍出動1400多門火炮對德軍陣地進行了連續一週的狂轟濫炸,爲這場一戰中最慘烈的會戰奏響了悲壯的序曲。
在7天之內,英軍發射了150萬發炮彈,試圖通過密集的炮擊來癱瘓德軍的防禦,但實際上經驗豐富的德軍在遭受炮擊的時候已經躲入了掩蔽部和彈坑之中,這大大削弱了英軍的炮擊效果。
7月1日的晨曦,炮擊烈度達到頂峰,血腥的序幕拉開了。半小時之後,步兵爬出戰壕前進。士兵成百上千地被擊倒;中間地帶滿是他們的屍體。他們尚未到達德軍防線就已經犧牲了。
英軍步兵以密集的隊形組成了一片人潮,擁擠不堪地聚集在一起發動攻擊。完全不知道炮擊是否真使德軍的抵抗癱瘓。在第四軍團的指示下,這一波波人潮“以穩定的步伐前進”,他們排列勻稱得就像立起來的保齡球瓶。但指示中,“並未提到他們必須快速穿越中間地帶,以便在敵火打到他們之前,衝到德軍的射垛前”。
但另一方面,如果要快速穿過,士兵們的體力根本辦不到。英軍最大缺陷在於“每人負重66磅,已超過他體重的一半。連爬出戰壕都感困難;如果行動要比走路快,或快速起立臥倒,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英軍炮兵持續進行着炮擊,步兵卻前進不了。等炮彈打完,增援的步兵就往前擠到原來步兵無法繼續前進的地方。
索姆河戰役中的德軍機槍手
等彈幕一過去,德軍就架起機槍,毫不放鬆地將彈雨射向密集的攻擊者。英軍走了回頭路,組織起像18世紀充滿形式主義的編隊,缺乏機動力。營級單位以4或8波的區隔進行攻擊。每一攻擊波之間,間距不超過百碼。士兵幾乎都肩並肩前進。他們裝備整齊,行動劃一,造成英軍後續增援的部隊傷亡嚴重。僅僅在7月1日這一天,英軍就傷亡了足足57000人,堪稱現代戰史上最血腥的一天。
7月2號,黑格將軍命令英軍繼續突擊,在不顧傷亡的情況下成功佔領了德軍第二道陣地,但這些人其實正處於極不利的條件之中——除了防線南邊之外,所有攻勢浪潮逐漸減緩,稍後就消失無蹤。
聯軍在防線中央靠右側的弗裡庫爾倒運氣不錯,此處出現了這一天的轉折點。在索姆河南岸和北岸至馬利庫的法軍,法軍攻佔了他們所有的目標,卻損失輕微。法軍的成功,部分是基於較具彈性的戰術與集中使用重炮之故,部分則因面對的德軍的防衛較弱;而且由於德軍僅以爲英軍前線有攻勢,使得法軍的攻擊變成了出其不意的奇襲。
在馬利庫與弗裡庫爾之間的英軍第十三軍雖然比其他單位損失更重,但他們到達了目標,佔據了蒙託邦。位於第十三軍左方的第十五軍則獲得部分成功。他們攻克弗裡庫爾村莊與森林區。第七師轉攻側翼,他們攻佔了馬梅茲。在另一側的第二十一師,則穿破德軍防線達半英里。他們堅守所奪得的這一條狹長舌狀地帶,但兩側盡皆暴露在敵火之下。一直維持到第二天聯軍攻佔弗裡庫爾,情形方得疏解。
初露崢嶸的英軍Mk.1坦克
正在休息的英軍士兵
雙方隨後陷入了血腥而漫長的拉鋸戰與塹壕戰之中,圍繞着一條條戰壕,一座座村莊發起反覆爭奪。到了7月底,英軍將兵力增加到了51個師和509架飛機,而德軍也增加到了31個師。爲了突破德軍陣地,英軍於9月15日投入了49輛坦克,這也是坦克歷史上第一次投入作戰。
爲了保密,英國人在製造坦克時,將其稱爲“水櫃”,這一名字後來被音譯成“坦克”並沿用至今。當時的坦克十分原始,故障率太高,只有18輛最終投入戰鬥,不過依然發揮了巨大的威力,令不少德軍聞風而逃。但由於數量太少,它們依然沒法有效的突破德軍防線,德軍也慢慢地開始學會如何對付這種兵器。
戰爭持續到了10月25日,黑格將軍漸漸明白已經無力再突破德軍防線。11月13日,英軍麾下的澳新軍團和高夫將軍的騎兵部隊又再次發動了一次絕望的衝鋒,依然無法撬動德軍防線。
最終,秋天的雨水灌滿了索姆河的塹壕,留下了“索姆河地獄”的惡名,英法聯軍在傷亡79萬人之後只殺傷了53萬德軍,推進5~12公里,被迫放棄了索姆河攻勢,爲這場會戰畫上了句號。
編輯說明
文字 / 司蠱柳姑姑
封面 / 睡覺時不困
排版 / 睡覺時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