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達6000萬美元?臺積電迴應:晶圓廠設備復原率超七成!英偉達也發聲......

4月3日,臺灣花蓮縣發生多次地震,其中最大震級爲7.3級。

此次地震波及佔臺灣製造業總產值約20%的半導體產業。作爲全球半導體產業高地,臺灣擁有全球第一芯片製造廠商臺積電、第四大製造廠商聯電,以及力積電等一衆半導體大廠,相關工廠主要集中在新竹科學園區和臺南科學園區等地。

以新竹科學園爲例,該園是臺灣當地最重要的科技產業基地,園區年產值相當於全臺GDP的14%。

據證券時報報道,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報告,因地震發生時爲上班時間,不僅造成園區內交通混亂,就連各科技廠區內夜班人員通通往外避難。

臺積電發言人表示,爲確保人員安全,根據公司內部程序 ,部分廠區已進行疏散,至於受損狀況,目前還在清查當中。

據第一財經報道,對於地震所造成影響,臺積電方面表示,雖然部分廠區的少數設備受損並影響部分產線生產,主要機臺包含所有極紫外(EUV)光刻設備皆無受損。“在地震發生後10小時內,晶圓廠設備的復原率已超過70%,新建的晶圓廠(如晶圓十八廠)的復原率更已超過80%。臺積電目前正與客戶保持密切溝通,將繼續密切監控並適時與客戶直接溝通相關影響。”臺積電說。

但仍有消息稱,此次地震對臺積電第二季財季的影響約6000萬美元,對此,臺積電表示,該消息“非臺積電發佈”。

截至4月3日收盤,臺積電股價報142美元,漲1.27%,總市值7365億美元。

據參考消息網,受地震影響,臺積電等晶圓生產線均出現生產線破片與停機等狀況,牽動英偉達AI芯片製造,甚至驚動三星等海外內存廠爲此暫停報價。

業界人士分析,晶圓廠內黃光區最怕地震,3日強震發生當下,所有晶圓廠內的黃光區勢必都受影響,爐管等裝置也難逃衝擊,生產在線的晶圓都必須報廢重新來過,加上先進製程使用的極紫外光(EUV)設備設計精密,產線須暫停檢修,而且之後餘震不斷,也會干擾生產線恢復狀況,影響產出。

業界指出,從3日各廠說法來看,各廠盤點影響程度要四至五天,各大廠也緊急調度更多輪班設備工程師進行應對。以各業者每月營業額估算,全臺七大晶圓廠3日強震後,生產在線晶圓價值損失逾百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地震是否會對全球芯片產業鏈產生不利影響呢?

對於存儲芯片來說,據中國經營報,有不願具名的存儲分析師表示,現在新情況不多,主要影響在美光的臺灣工廠(生產DRAM),目前還在評估受災情況,從動作上來看,美光已經暫停報價。“不過因爲美光是針對合約價市場,他們也是才報價沒多久,現貨市場影響沒那麼大,畢竟市場上的貨源還是有的。”

另有存儲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除了美光公司率先暫停DRAM報價,海力士也跟進暫停報價,雖然該供應商並沒有DRAM製造廠位於臺灣,但也希望觀望後市後再行動。

4月3日晚,美光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來迴應稱,在當地時間4月3日上午臺灣發生地震後,美光已確認所有當地員工均安全無虞。美光對受災者及其家人表示深切慰問。“目前,美光當地的生產運營和供應鏈影響程度仍在評估中,我們將持續與客戶溝通供貨的情況。”

芯謀研究的研究總監張彬磊則告訴記者,對晶圓廠來說,此次地震的影響不只是工廠本身,更令晶圓廠憂心的是上游原材料供應鏈。“很多材料廠商都在臺灣設有倉庫或是生產基地,這些材料若被污染,晶圓廠是很難直接察覺的。”因此廠商最擔心的應該是供應商是否會抱有僥倖心理,畢竟,材料如光刻膠或是研磨液類,都存放在桶中,可能會直接給晶圓廠,從而影響良率。“越是先進的工藝對污染的敏感程度越高。”

除此之外,當下,ChatGPT火爆致使人工智能服務器需求激增,特別是英偉達的GPU需求。爲應對CoWoS(晶圓基板上芯片)市場激增的需求和加強競爭,業界消息顯示,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來,臺積電已多次追加設備訂單。

而據路透社報道,4月4日,英偉達方面表示,預計臺灣地震不會造成供應鏈中斷。

除半導體外,面板也是臺灣的另一大科技支柱產業。據界面新聞報道,調研機構CINNO的統計數據顯示,臺灣面板企業營收已佔全球14%的份額。地震發生後,兩家面板廠商羣創光電、友達光電對當地媒體表示,目前人員均安全,實際影響正在評估中。

4月3日晚,一位面板行業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來看,臺灣地區地震對面板產業帶來的影響有限,後續還要看有沒有更多信息。

羣智諮詢(Sigmaintell)大屏事業部研究總監張虹回覆記者採訪稱,根據羣智諮詢(Sigmaintell)消息,臺灣地區作爲LCD面板的生產重地,友達、羣創和瀚宇彩晶等面板廠在臺灣地區有衆多LCD面板生產線。地震發生後,各條面板生產線均臨時停機。截至4月3日下午,羣創的G6(Fab6)已復產,友達的G8.5(8B)已復產,其他大部分產線依然處於停線檢修狀態。因面板產線停機再恢復生產需要對設備進行檢修和對產品品質再確認,在沒有更嚴重的餘震影響下,預計會造成臺灣LCD面板產線2至3天的產能損失。

編輯|孫志成 杜波

校對|段煉封面圖自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第一財經、每經app、證券時報、界面新聞、中國經營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