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應始終立根於 “科技向善”|K時評
《科創板日報》12月10日訊 (評論員 田野)在當今的數智化時代,算法如同無形的手,深刻影響着我們的信息獲取、消費行爲乃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信息繭房、大數據殺熟、價格歧視等算法帶來亂象,也引發了廣泛關注與爭議,四部門近期開展 “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 專項行動,再次將算法治理問題推到了鎂光燈下。當前各互聯網大廠與內容平臺愈演愈烈的算法逐利行爲,也讓我們認識到算法必須始終立根於 “科技向善”。
算法不應成爲營造“信息繭房”的幫兇。部分平臺過度依賴用戶數據,推送高度同質化內容,使用戶深陷自己興趣的狹小圈子,難以接觸多元觀點和知識,這嚴重阻礙了信息的自由流通和社會的開放交流。此次專項行動要求構建 “信息繭房” 防範機制,提升推送內容多樣性豐富性,這是邁向 “科技向善” 的關鍵一步。只有打破信息壁壘,讓用戶能在更廣闊的信息海洋中遨遊,才能促進思想的碰撞與社會的進步。
操縱榜單、炒作熱點的算法行徑也必須得到遏制。一些平臺爲了流量和利益,縱容水軍刷榜、惡意操縱榜單排序規則,使熱搜失去了真實性和公正性,誤導公衆輿論。全面公示熱搜榜單算法原理、提升榜單透明度和可解釋性等舉措的提出,就是要讓算法在陽光下運行,避免黑箱與無底線逐利,從而保障公衆獲取真實熱點信息的權利,使算法迴歸到公正客觀地反映社會熱點與大衆需求的正道。
在商業領域,利用算法實施大數據“殺熟”,侵害消費者、勞動者權益等行爲,更是與 “科技向善” 背道而馳。電商對相同商品實施差異化定價,損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外賣平臺一味壓縮配送時間,無視勞動者的安全與權益,這些都反映出部分企業在算法應用上的唯利是圖。
算法治理專項行動嚴禁此類行爲,要求提升優惠促銷透明度、公示算法規則,並搭建申訴渠道。平衡企業利益與消費者、勞動者權益,讓算法成爲推動商業公平與和諧發展的助力,而非破壞公平正義的工具。
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發展AI與算法不應僅僅着眼於經濟增長,更要轉化爲人類的福祉。正如著名人工智能學者沈向洋所呼籲的,包括人工智能、算法等計算機科學的發展要重視人工智能對社會發展的全面影響,平衡技術發展與社會公平、倫理道德等多方面關係。在醫療、教育、環保等諸多領域,算法有着巨大的潛力,但前提是要在 “科技向善” 的理念指引下,將算法帶來的智能、高效與便捷轉化爲全社會福利。
互聯網平臺作爲算法應用的主體,必須承擔起社會責任。建立算法審查機制、加強用戶數據保護、優化內容推薦系統等都是踐行 “科技向善” 的必要舉措。大型平臺企業應將技術創新與社會責任相結合,通過算法爲解決社會問題貢獻力量,如助力醫療、扶貧、教育資源均衡分配等,而不是僅僅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
“科技向善”是算法發展的道德燈塔。在科技的洪流中,只有讓算法始終遵循這一理念,在政府監管、企業自律、社會監督的共同作用下,才能確保算法真正服務於人類的共同福祉,構建一個健康、公平、和諧的數字社會。
同時,我們的政策主管與市場監管部門,對於新技術、新趨勢應該進步一加強前瞻性研究與預判,廣泛聽取企業、學界以及消費者的觀點與呼聲基礎上,對新業態、新事物、新技術變革做出高屋建瓴的“底層設計”,使其發展壯大中有起碼的“規”與“轍”,而不是等亂象叢生、問題氾濫時,再被動監管與事後整治。
當年馬雲“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句價值感拉滿的Slogan促進了中國電商業的蓬勃興起。如今,算法驅動下的人工智能崛起,不管是國外OpenAI、英偉達等巨頭,還是國內抖音、快手等平臺,都應該重塑其企業價值觀。偉大的企業背後都是崇高的價值觀在支撐。趕上時代紅利,利用技術優勢,無底線、無節制自驅性逐利建立起商業帝國,只是沙灘上的城堡,來得快,崩塌也快。
(科創板日報記者 毛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