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已無實控人
作者|餘堃
編輯|胡展嘉
運營|陳佳慧
出品|零態LT(ID:LingTai_LT)
蘇寧不“寧”。
4月29日深夜,蘇寧易購(以下簡稱“蘇寧”)悄然發佈了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從其發佈的財報可知,蘇寧2021年全年實現營收1389億元,同比下跌了45%,虧損近433億元,下降幅度大致912%;2022年,公司營收同比繼續下跌,虧損額同比擴大了23.11%。
▲圖:蘇寧2021年年報
這份財報並未令蘇寧如深夜般寧靜,因爲連虧三年,蘇寧已被“帶帽”ST;自進入A股風險警示板、5月6日開市復牌交易後,蘇寧股價又跟着跌跌不休,截至5月27日收盤,公司股價已跌至不足2.4元。
今非昔比,蘇寧如今的處境多少令人唏噓。作爲電商興起前的零售巨頭,蘇寧曾引領國內電器零售業的發展,斗轉星移,2020年年底到2021年,資金和債務危機逐漸被曝光,各種潛藏的問題一一浮出水面,蘇寧一度身臨至暗時刻。
2021年7月,江蘇國資聯合一衆產業資本進場,交易完成後,蘇寧處於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狀態,這一度讓外界質疑“蘇寧已無實控人。”當“張近東時代”宣告終結,黃明端成爲蘇寧新任董事長。沒有實控人的蘇寧未來能否走出泥潭?
01
主業長期虧損
靠資產騰挪保上市地位
與蘇寧此前看似龐大的資產規模和超高國民知名度形成反差的是,蘇寧的主營業務毛利率非常低、多年來並不賺錢。
根據其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蘇寧零售業毛利率僅爲2.15%。將其財報披露的“營業收入”減去當期和銷售主業相關的成本和費用可發現,自2012年以來,蘇寧銷售業務利潤除去2018年之外年年爲負。
因爲A股上市公司若是淨利潤連續兩年爲負,將觸及退市風險警示中的財務風險指標,即會被ST,年年虧損,蘇寧此前如何做到一直在資本市場上不被“帶帽”、屹立不倒?答案是,蘇寧連續數年充分利用了當下的會計準則,利用資產騰挪之術來讓每年的財報扭虧爲盈,具體做法爲年末賣資產。
2015年,蘇寧將旗下PPTV 68%的股權以25.85億元價格出售,最後買方是蘇寧控股的一家公司蘇寧文化。2015年,PPTV經營狀況不佳,全年虧損11.61億元,在被出售後,PPTV不再並表,蘇寧上市公司主體增加了13.55億元淨利潤,佔當年淨利潤總額的179%。
▲圖:蘇寧、PPTV
有意思的是,蘇寧此次出售的交割時間爲2015年12月30日,趕在了會計年度結束之前入賬交易,及時粉飾了當年的財報數字。
這樣的“財技”,蘇寧似乎是屢試不爽。2019年,蘇寧上市公司主體又剝離了旗下的便利店業務蘇寧小店,後者當時虧損嚴重,買方爲蘇寧創始人張近東之子張康陽的個人持股公司。這一操作果然又爲上市公司帶來了超35億元淨利潤。
事實上,僅2015~2019年這五年間,蘇寧因向外或關聯方出售股權和資產而得到的現金總額就超過450億元,這其中還不包括每年處置的地產和物流領域子公司。
蘇寧的這種資產騰挪之術此前就引發過外界爭議和討論,通過相關做法來創造投資收益,避免因連續虧損而被ST,但卻模糊了相關資產的真實盈利能力。
02
多年激進擴張
投資方向缺乏主線
蘇寧曾歷經多次轉型,這從其多次更名便可看出。
2013年,蘇寧上市平臺“蘇寧電器”更名爲“蘇寧雲商”,試圖向線上、線下一體方向轉型;2018年,又更名爲“蘇寧易購”,彼時的蘇寧已將業務觸角從零售主業,不斷延伸至包括體育、文化、金融、地產等在內的多個板塊。
自2015年以來,蘇寧22億元收購了PPTV、40億元投資了中國聯通、95億元入股了萬達商業、34億元投資了華泰證券、27億元收購了萬達百貨、48億元收購了家樂福中國…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蘇寧在外界看起來都是財大氣粗的。根據其財報顯示,2015~2019年期間,蘇寧總投資額高達716億元,截至到2019年年底,蘇寧長期股權投資額約爲403億元,這一數字相較於2014年年底激增了近29倍之多。
在蘇寧這些大舉投資動作中,體育板塊尤其引人關注並被認爲最爲“燒錢”。
2013~2014年,蘇寧前後共花費22億元收購了PPTV,後將其更名成了PP體育,主打體育賽事版權。在斥巨資囊括世界頂級體育賽事版權上,蘇寧可謂下了血本:2.5億歐元獲得了西甲2015~2020賽季獨家版權、13.5億元拿下了中超2017賽季新媒體獨家版權、50億歐元斬獲了英超2019~2022賽季獨家版權和2.5億美元收穫了德甲2018~2023賽季獨家版權。
▲圖:蘇寧入主意大利國際米蘭
彼時,由於版權價格虛高、國內也尚未形成一個針對用戶付費較爲成熟和完善的商業環境,蘇寧這種大手筆投資固然勇氣可嘉,但從自身的流量資源、外部的商業環境來看,這種投資和發展策略不夠務實和理性。
除此之外,蘇寧在體育板塊另一大動作便是買足球俱樂部。2015年12月,蘇寧以5.23億元的價格接手了江蘇國信舜天足球俱樂部,後將球隊名更改成江蘇蘇寧;2016年6月,蘇寧又花費20億元收購了意大利知名足球俱樂部國際米蘭70%的股權。
無論是江蘇蘇寧足球俱樂部還是意大利國際米蘭,它們都屬於極爲“燒錢”的業務。
有人評估過,蘇寧對於江蘇隊包括球員薪資和獎金等在內的單賽季投入大概在7~10億元之間;據意大利媒體Calcioe Finanza的統計,截至2020年年中,在入主國際米蘭的四年間,蘇寧共爲俱樂部投入了6.25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爲50億元的資金。
歷經多次轉型,蘇寧的戰略發展方向有些多變、企業商業模式也顯得分散,投資太亂,缺乏主線,這嚴重影響和衝擊了本就不甚牢固的資金鍊,更爲蘇寧日後爆發的債務危機埋下隱患。
03
投資恆大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蘇寧張近東曾在投資恆大上做過一次“豪賭”。
2016年9月,恆大將地產業務恆大地產的總部從廣州遷到了深圳,10月便宣佈將借殼國資房企深深房迴歸A股。彼時,恆大的這一重組方案獲得了深圳國資委的支持。
爲此,恆大先後分三批引入20多家外部股東共1300億元戰投資金,蘇寧入局的是第三批戰投:2017年11月,蘇寧向恆大地產投資了200億元,持股4.7%。
這些戰投資金本質上屬於“名股實債”,如若恆大未能在2021年1月31日前實現上市,根據事前簽訂的對賭協議,恆大或者許家印將要用現金回購股份或實施債轉股。蘇寧高管曾公開表示,如果恆大集團未能如期上市,蘇寧或將行使回購權,要求恆大以200億元現金回購股權。
這邊,蘇寧耗費200億元買了恆大地產的股份,那邊,恆大也入股了蘇寧商業,後者包含了蘇寧百貨和購物重心等商業物業和零售資產。
投資恆大,某種意義上,有點像是張近東將賭注押在了許家印身上。如果恆大地產成功上市,其流動性將優於蘇寧商業,這對蘇寧商業來說無疑屬於重大利好消息。
然而無論許家印還是張近東,他們可能都低估了彼時政策對於堅持“房住不炒”的決心。自2016年起,樓市調控持續不放鬆,房企在內地的融資大門始終被緊閉。2020年11月,深深房宣佈終止重組,恆大借殼上市沒能成功。
恆大折戟A股,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不僅開啓了恆大債務危機之路,也不斷對其他關聯方產生了重要而又深遠的影響。
擊鼓傳花,當最後沒能登陸二級市場,前面做的所有鋪墊就都成了一種不可承受之重,多年來恆大在地產、汽車、醫藥等領域大舉擴張,使得自身債務早已處於危如累卵的狀態,這時讓恆大徹底倒下對各方都不是最優解。於是,各路債主形如被綁在了恆大這條船上,不得不接受恆大提出的債轉股議案,其中就包括蘇寧。
2020年9月,恆大地產發佈公告,稱與1300億元戰投資金中的863億元戰投簽訂了補充協議,戰投同意將其轉爲普通股權並長期持有,股權比例保持不變。
此時,張近東已經知道沒錢的恆大對於這200億元回購無望,但還是去參加了當時的簽字儀式,從照片中多少能看出,站在許家印左手邊的張近東笑容勉強。
▲圖:許家印、張近東等人蔘加補充協議簽字儀式
本想借着投資恆大大賺一筆,結果卻成爲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事實上,在恆大A股上市失敗前,市場對於蘇寧的預期就已轉向負面。2020年7月,蘇寧股價開始整體呈現下跌態勢,2021年2月最多跌去了50%;2020年8月,關於蘇寧的債券價格也開始明顯走低,如名爲“18蘇寧01”的債券價格在當年10~11月下跌了16%。
2021年2月,國內知名信用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將蘇寧的評級展望調低至了“負面”。當時,有人評估,整個蘇寧系的債務規模可能在2000億元以上。
對於蘇寧來說,2021年無疑屬於至暗時期。
進入2022年,蘇寧也有了一些新變化,如其在最新財報中表示,在不考慮非經營性現金流相關因素影響下,2022年一季度,蘇寧易購的EBITDA爲2.6億元,實現季度轉正,家電3C核心業務在3月單月實現盈利。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在蘇寧2021年錄得的近433億元虧損中,有279.48億元的淨利潤減少是來自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確認投資損失,67.54億元的淨利潤減少來自遞延所得稅轉回。若扣除上述因素的影響,蘇寧易購2021年淨虧損爲85.63億元。
蘇寧減值資產多爲曾經收購或重點擴張的業務,如蘇寧小店、天天快遞和家樂福中國等,將這些集中於2021年處理,雖然會顯得2021年的年報數據慘不忍睹,但也能使蘇寧在2022年錄得一個相對更好的業績。
反觀蘇寧發展歷史,作爲創始人和實控人的張近東始終發揮着關鍵影響力。隨着張近東的退場,曾執掌大潤發、具有資深零售經驗的黃明端能否帶領蘇寧走出泥潭,現在還需觀望,畢竟黃明端上任時間不足一年,可謂積重難返,蘇寧欠下的債還需慢慢還。
—END—
本文爲零態 LT 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