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袋用量增 限塑範圍擬擴大
環境部2002年起實施限塑政策,但立委發現國內塑膠袋使用量不減反升。圖爲民衆購買商品時常常拿着許多塑膠袋。(本報資料照片)
環境部2002年起實施限塑政策,民衆在14類場所需付費取得購物用塑膠袋即是其一,但立委發現,國內塑膠袋使用量不減反升,要求評估擴大限用購物用塑膠袋範圍。環境部迴應,會討論將有開發票店家、傳統市場、夜市、早餐店納入限塑範圍的可行性,明年針對各方有共識的部分,公佈草案。
臺灣2002年起實施限塑政策,針對購物用塑膠袋、免洗餐具、飲料杯、塑膠托盤及包裝,採取禁止、限制運作及鼓勵自備的方式,減少垃圾產生量及處理量。但環境部17日在立法院社福及環衛委員會指出,因國人消費習慣性及市場攤販未納管,購物用塑膠袋用量超過全國整體用量50%以上。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質疑,塑膠袋、餐具使用量及內銷量近年創新高,減塑政策沒有打中核心;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也表示,根據經濟部統計,2011年塑膠袋生產量爲19.3萬公噸,其中內銷量爲14.2萬噸,2021年生產量已攀升到31.6萬噸,其中內銷量20萬噸,國內塑膠袋生產、內銷量分別成長1.6至1.5倍,奇怪怎麼越限塑,塑膠袋使用越多?
林淑芬指出,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曾訂定,2020年每年每人使用塑膠袋量爲400個,到2030年每人每年使用量則是100個。但據瞭解,2022年每人每年使用量卻是430個,建議環境部評估擴大限用購物用塑膠袋範圍、已限用單位進一步實施禁用、擴大使用兩用袋。
環境部長薛富盛表示,多數塑膠袋用量來自傳統市場、攤販、夜市,某種程度來說,確實是漏網之魚,14處塑膠袋使用量卻只佔不到2成,坦言減塑政策沒有打到痛點,但目前正在討論將開發票店家納入限塑對象,傳統市場、早餐店則是下一波。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組長李宜樺補充,今年會分別針對開發票店家、傳統市場、夜市、早餐店評估,且徵詢相關業者、民衆意見,如果各界認爲有場所可納入限塑範圍,會放入草案並在明年預告2至3個月,若期間未收到意見,便正式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