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凱:爲足協主席祛魅
在中國,足協主席絕對是一個自帶被噴屬性的位置。遠的不說,就說那蔡局,好說歹說也是乒壇名宿外加總局領導,之前妥妥算是“正面人物”,結果自從分管了足球,不光名字變成了“菜真滑”、“蔡乒乓”,就連看比賽時抽看看了下手機,都被無數網友、球迷一頓嘲諷,真叫個“連呼吸都是錯的……”。
繼承老蔡衣鉢的老陳,更是從上任開始就被噴,一直被噴到了號子裡,讓人真切的感受到了當成千上萬人詛咒你時所形成的怨氣,對於物質空間所形成的干擾——讓陳戌源從網絡空間的不得好死,變成了現實意義的不得好死……
中國的足協主席被噴,主要原因無非是成績差。你若是成績好,就算是問題成堆,也會有人爲你大唱讚歌。就如苟局,在職期間就已經被業內人士罵成了狗,但就是因爲成績好,愣是被網友送了一個親切而又很體制內的稱號:
“仲文同志。”
可惜,一聲親切的同志,沒有給親愛的同志換來一張丹書鐵券,反倒是證明了用胡作非爲換來的虛假繁榮,終究會被正義的鐵拳所砸碎。
而苟局的社死,恰恰揭示了中國足協主席被噴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不透明。”
就是說,你成績好的時候,沒人關心你是怎麼決策的。
但你成績差的時候,所有人都想知道愚蠢的你是怎麼做出那些愚蠢的決策的——足協,或者說足協主席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極不重視決策過程的透明性。像老蔡,在任上幾乎沒接受過媒體的採訪,老陳雖然接受過採訪,但基本也都是官方媒體,說一些不疼不癢、不鹹不淡的話。這二位,也都各自留下了一些當時吵得沸沸揚揚的“足球懸案”,老蔡“逼宮高洪波”,陳戌源則是海港的更名與上港的引援調解費。
而與決策過程透明性相比,決策思路的透明性更爲重要。舉個簡單的例子,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爲何要被重點解讀,就是因爲它體現了我們一年經濟決策的總體思路,有清晰的思路,纔會有清晰的決策。可在足協這邊,尤其是新一波反腐風暴之前的足協,在決策思路公開上,不能說是沒有,幾乎可以說是不存在……
比如當年的U23政策,誰拍板的,咋決定的,沒有人知道,知道的只有通知實施該項政策的一紙公文。
因此,雖然足協一度是管辦分離在體育領域最爲成功的案例,但它依然籠罩在舊體制的神秘主義之中。
越神秘,成績越差,成績越差,越神秘……
如此足協,怎能不罵?
罵着罵着,大廈崩塌。
所以,當宋凱就任足協主席的時候,儘管他什麼也沒幹,但我們可以達到不走流程直接開罵的地步。後來亞洲盃國足恥辱性的三場0球出局,世預賽又連續被泰國、新加坡逼平,着實讓這位前體育局長,體會到了中國足協主席位置的“魔力”。
不過,隨着國少在日本教練上村健一的帶領下衝進亞少賽正賽,國足在伊萬的帶領下從“0-7”到“1-3”外加絕殺巴林的戲碼,針對這位足協新掌門那種“例行公事”般的罵聲,似乎在漸漸變小……
不久前,足球報組織了一箇中國足球發展的研討會,宋凱以足協主席的身份出席,並做了一場題爲《對中國足球發展的幾點思考》的報告。
在這個報告裡,宋凱提出了幾個他想要或將要推行的足球政策,比如繼續開放外援名額,本土教練執教職業隊前需投身青訓,中國足球應該走“技術爲王”的道路等等。
毫無疑問,這些言論一曝光,就引發了各種爭論,有的媒體人認爲開放外援名額不適合中國,有的大V說足球玩技術是死路一條,有的人說憑什麼讓職業教練去搞青訓?
但所有爭論,圍繞的都是足球本身,政策本身,而不是對足協主席這個職位漫無目的的罵與對足協本身的毫無理由的否。
發生這種轉變的原因,就是宋凱與他的前任們一個全然不同的特點:
“主動向外界曝光他的決策思路。”
座談會結束後,足球報將宋凱這篇報告的視頻完整版公佈在了網絡上,很多網友和球迷在看過之後,無論是贊同他的,還是否定他的,都對一點印象深刻:
“講了五十三分鐘,脫稿。”
足協主席宋凱53分鐘演講(來源:本站體育)
更爲關鍵的是,在這五十三分鐘裡,宋凱對於他提出的各項政策的決策思路,都找了“看上去很充分”的論據。比如提到中國足球要堅持“技術爲王”,他舉的例子是中國足球在建國初期走的是蘇聯的靠身體的路線,而自從1954年以年維泗、陳成達爲代表的新中國第一批國腳赴匈牙利留洋後,中國足球開始走起了技術流路線,並在七十年代通過舉國體制大練兵的模式,培養出了一批技師精湛的名宿,比如容志行、高豐文等,最終讓蘇永舜帶領的國家隊在1981年的世界盃預選賽上,“無限接近出線”。
另外,對於開放外援的政策,宋凱給出的理由是西班牙籃球的例子,他認爲西班牙男籃能夠在2019年籃球世界盃上奪冠,就是因爲他們堅持了十幾年的開放路線,讓聯賽競爭不斷得到加強。
當然,他的論點與論述可能存在着各種各樣的爭議,比如筆者就並不同意所謂“技術爲王”的路線,因爲說實話,技術這東西太難定義了,什麼叫技術好,什麼叫技術差,打傳控被人灌四個與打反擊贏人家一個,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不過這只是觀點的爭論,但你不能否定走技術流,走開放外援,是解決中國足球問題的一種思路。
而這種曝光決策思路的做法,宋凱的前任們確實不曾做過。
畢竟,對於一個領導來說,暴露思路就意味着會被人抓住弱點,被人抓住弱點又怎能領導別人?就像潛伏裡吳站長說的:
“領導不關心誰死誰活,領導關心的是局面。”
除了公佈自己的決策思路,宋凱在言談舉止之間,也透露了他對中國足協過往歷史問題的看法,比如在談西班牙籃協時,他感嘆:
“西班牙籃協100年,只換了10個主席。”
“中國足協從2000年以後到現在,有多少個掌門了,我也不知道我是第幾個,當然,這期間有抓起來的,有犯錯誤的,有被調走的,除了王俊生,基本上都是兩三年一個。自身也不穩定,就像你發言一樣,每個人的講話思路都不一樣。不能說誰對與錯。”
中國足球這麼多年,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這個字。
你搞了甲A我就要搞中超,你搞了集訓我就要搞歸化,你用了洋人我就要用土帥。
折騰來折騰去,終於折騰出了一片廢墟。
好在新來這位管“廢墟”的,終於知道折騰不好了。
“來到足協後,我發現我們的競賽體系極不穩定,老是變來變去,當然你要說現在把它馬上變得合理也不現實,我是覺得先別追求合理了,先追求穩定性。有些比賽你改不了,你也動不了,穩定是前提,競爭力是目標。”
有這句話在,至少足協主席這個職位,已經被宋凱祛魅了。
當然,或許也不是宋凱的水平有多高,可能主要還是郭老師的那句真理:
“同行們的襯托。”
最後,衷心的祝願已經上任一年的宋主席,不奢求成功,只求別太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