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打造“天府糧倉”新名片

經濟日報成都2月28日訊(記者鍾華林)近年來,四川糧食產量連年增產,2024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726.8億斤,比上年增加8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四川堅持品質與品牌並重,推動農產品向標準化、綠色化、優質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去年,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99.5%,新培育並推廣100個“天府糧倉”農業精品品牌。

從基地建設抓起,打造農業精品品牌。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總畜牧師李春華介紹,目前四川建設全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1508.14萬畝,認證登記綠色、有機、地理標誌及名特優新農產品2929個,建設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76個,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3個,面積902.76萬畝,全國有機農產品基地4個,面積581.13萬畝,數量居全國前列。去年,麥窪犛牛、汶川甜櫻桃等4個品牌進入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名單,利州紅梨、西充黃心苕等22個品牌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在農產品質量監管方面,四川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從去年開始,四川推動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新建196個合格證查驗標杆市場。同時,推行全程信息化追溯,聯合省市場監管局推行食用農產品全程信息化追溯,指導農業農村部門與市場監管部門溯源平臺對接,通過“微信分享 掃碼查驗”方式,打通農產品全程信息化追溯鏈條。升級優化四川農安智慧監管平臺,建立全省風險識別預警和主體信用評級數據模型,精準篩選出高風險生產主體,採取“一企一策”,實施精準化、精細化監管。

圍繞“川字號”特色優質農產品,四川組織監管執法人員,對特色產業集羣、現代農業園區、“天府糧倉”精品品牌農產品等進行重點專項監測,對柑橘、龍眼等水果植物調節劑、防腐保鮮、添加劑進行風險評估,對豇豆、芹菜等重點品種實行“月月抽”,並落實建檔立卡、綠色防控等8項措施,建立定期調度、包市包片檢查等機制。此外,四川還把監測品種從大宗食用農產品及重點治理品種擴大到魚腥草、羊肚菌、甜櫻桃、藏茶、肉兔等特色小宗品種。去年,全省蔬菜、水果、茶葉、畜禽蜂產品和水產品合格率分別爲99.2%、99.5%、99.4%、99.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