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選民「政治不是一樣爛」:英國新首相施凱爾與工黨重建信任之路
在唐寧街10號外發表首次演說的英國新任首相施凱爾。 圖/歐新社
他的語氣不像是剛打了勝仗的將軍,反而更像負責災後重建的指揮官。他的用詞不像是剛剛在一起、對於未來充滿憧憬的新戀人,反而更像承諾「會好好對待你,絕不會跟你前任一樣」的伴侶。
說話的人是施凱爾(Keir Starmer,沿用英國在臺辦事處譯名),是工黨的領導人,在2024年7月5日也正式成爲英國首相。
這樣的訊息顯得非常嚴肅——單從這樣的語氣和用詞,完全聽不出來施凱爾帶領的工黨纔剛取得歷史上罕見的重大勝利。
一名閱讀報紙的英國民衆,報紙頭版刊登施凱爾上任英國首相的新聞。 圖/法新社
▌最難得的不是承諾,而是值得信任
事實上,在新國會一共650席中,工黨單獨拿下411席,佔總席次將近三分之二,僅略遜1997年布萊爾(Tony Blair)的成績,而與反對黨的席次差距也來到戰後第二大,普遍預期將能穩定執政。更何況,工黨上屆選舉才經歷崩潰式大敗,這次獲得的議席數卻能直接翻倍,更是非常難得的成就。
而上次工黨以這樣的姿態重返執政時,領導人可沒有那麼嚴肅。27年前的那場開票之夜,布萊爾讓人印象最爲深刻的是這句名言:「新的黎明已然到來,這真是太美好了,不是嗎?」後來,布萊爾在他的自傳裡承認,他在說出這句話之後沒過多久就後悔了,因爲他知道這等於會再度提高人們對新政府的期待,讓人們更可能對新政府感到失望,但至少在那個當下,這一切都顯得非常合情合理。
然而,施凱爾一上任時選擇的語調徹底不同。27年之後,他站在唐寧街首相府前,依照傳統發表一場短演說,向全國民衆這樣界定他的執政方向。在不到6分鐘的演說裡,他這樣描述他對執政團隊的要求:
他說,政治該是良善的力量,而他的政府將展現這一件事。
而多名評論人都指出,施凱爾這場演講準確掌握了英國民衆此刻的心理。有76%、超過四分之三的民衆認爲英國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差,甚至超過金融海嘯後71%的舊高峰。但在此同時,英國公衆有將近半數認爲政治人物遇到困難時「幾乎從來不會」說實話,也有高達45%認爲政府「幾乎從來不會」把國家利益放在政黨利益前面——過去30年,通常都只有2至3成的民衆這麼認爲,但在這兩三年近乎翻倍成長。
這一方面有長期的因素,如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2009年的議員特支費舞弊等、2016年後脫歐的政治空轉,都常被認爲是削弱民衆對政治人物信任的重要事件;但是,近期更有許多因素讓民衆對於政治的信任快速下降,如疫情期間首相府的狂歡派對,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倫理議題,加上英國公共服務衰退、民衆生計停滯、許多社區走向蕭條,都讓人們對「政府到底能幹嘛」加倍充滿懷疑。
在這樣的時候,做太多的承諾是沒有用的,人們只會認爲「又是說說而已」,根本不想要多聽。施凱爾眼下最大的任務因此是重建信任,說服英國大衆「並非所有政治人物都一樣,政府真的可以做得更好」,也纔會願意給他的政府夠多的時間和空間,不會因爲兩三年內沒有看到生活大幅改善,就認爲施凱爾領導的工黨政府「根本也不值得信任」——要讓人相信等待是有意義的,就得從讓對方先信任自己的真心誠意開始。
施凱爾與副首相雷納(Angela Rayner)首次主持唐寧街10號的內閣會議。 圖/美聯社
▌選民如果不信任你,對手再爛也仍未必會轉而支持你
而「信任」確實是這場選戰的一大關鍵字。
當然,保守黨在倫理和能力上都不再被選民信任,因而導致支持度崩盤,固然是大選結果如此懸殊的主因。但是,保守黨流失的選票並不代表工黨可以全面獲益,保守黨的選民還是可能「含淚」迴流,又或者轉投其他小黨、尤其是最近人們最熱衷於討論的極右翼挑戰者。這兩羣人的比率越高,工黨實際上能夠拿下的選區就越少;甚至,這些人就算只是待在家裡不投票,都可能讓工黨不足以翻轉這麼多選區——選舉政治並不只是加分扣分的遊戲,即使保守黨顯得再爛,選民仍大可說「你們都爛透了」。
但工黨這次並未面臨這樣的命運:選後民調顯示,不計算本次未投票的人,保守黨確實流失了將近一半的選票,但當中只有約55%流向極右翼的改革黨,另外約45%卻是往左流動,流向工黨、自由民主黨甚至綠黨。
而這屆自由民主黨幾乎完全都是挑戰保守黨籍的現任議員,且幾乎全數在工黨本來就沒有競爭力的選區,而在這些選區,投自由民主黨也意味着要拉下保守黨政府,改由工黨執政。這意味着,這羣對保守黨失望的選民面對極右翼的新興政黨時,有近乎一半認爲偏左(或者說中間偏左)的主流政黨仍較爲值得託付,並未全都認爲「你們都爛透了」。
這成了本次選舉的關鍵故事:工黨讓足夠多關鍵選民認爲仍可以「再信任一次」,或者至少並不被認爲「反正也一樣爛」。
整體而言,雖然喜歡施凱爾的選民不多,但對他抱持負面觀感的選民更少。圖爲施凱爾在唐寧街10號外首次演說結束後。 圖/歐新社
整體而言,雖然喜歡施凱爾的選民不多,但對他抱持負面觀感的選民更少,其實不到4成(競選對手蘇納克則超過6成),認爲他是糟糕領導人的也不到3成,表示不信任他、認爲他不守承諾的人也都只有3成上下,即使不優異,但也不特別讓人感到無法信任。
尤其在經濟、國安等左翼傳統上較不被信任的關鍵議題上,施凱爾的信任程度不只好過保守黨而已,本身也都在相當的水準——你可以不用真的很好,但也不能只是和對方比爛。
更具體來說,工黨最吃虧的議題一向都是經濟和財稅,保守黨所謂「工黨愛亂花錢亂徵稅」的敘事深入人心,但這次除了保守黨自己搞砸經濟之外,選民也普遍已經接受選後需要增稅,所以此一攻擊的力道減弱。
此外,左翼在國安方面本來就容易不被信任,而2018年時工黨領袖柯賓(Jeremy Corbyn)面對俄羅斯前間諜在薩利斯伯裡(Salisbury)被人以神經毒素謀殺,不願在第一時間明白譴責俄羅斯,是他陷入萬劫不復的第一步,加上後來陸續爆發的反猶主義爭議,更讓關鍵選民認爲他過於極端。其實,2019年大選時柯賓提出的多項政見,在民調上都有相當高的支持度,但當人們不信任這個領導人時,政見再熱門也沒有用。
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施凱爾上任至今頻頻展現自己「鐵腕」與柯賓派劃清界線,包含動用黨紀開鍘,固然有意識型態和黨內權力鬥爭的背景,但也不乏表演的成分,要發出訊號,說明黨已經變得不一樣了。
他在演講時經常相當刻意,明明只需要說「我們工黨」的地方,卻不斷說「我們這個已經改變了的工黨」。這樣的修辭,與其說只是意識形態左右與中間之爭,更核心的議題在於爭取關鍵選民在特定議題上的信任,或者至少消弭他們的不信任,跟過去劃清界線。
▌下篇接續:〈贏取信任的選區精算師:英國工黨如何靠着「不被討厭」,在關鍵選區贏得遊離選民?〉
▌下篇接續:〈贏取信任的選區精算師:英國工黨如何靠着「不被討厭」,在關鍵選區贏得遊離選民?〉
7月5日,英國報紙頭條刊登着施凱爾帶領工黨取得勝利。 圖/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