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吞下東芝?資本大鱷雲集洽購,東芝稱仍在斟酌最佳方案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閆曉寒 盧曉 北京報道
從2015年陷入財務造假漩渦以來,東芝一直受困於財務和治理危機。儘管東芝此前就未來發展方向提出過多種提案,但均因未與股東達成一致頻頻受阻。
6月2日,東芝發佈的公告顯示,今年以來,東芝一直與潛在合夥人討論私有化和其他戰略替代方案。截至今日,公司已收到8份關於私有化的初始提案,以及2份關於保持公司上市的戰略資本和業務聯盟的初步提案。同時東芝表示,在對這些建議進行評估後,公司將在6月28日的年度股東大會後,儘快選擇潛在合作伙伴。
6月1日,東芝方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私有化作爲選項之一,並未最終確定,公司仍處於斟酌最佳方案的階段。”
不過,隨着東芝對私有化態度的轉變,衆多投資機構表現出了對競購東芝的熱情。在這場競購大戰前夕,東芝爲何提名激進股東高管爲董事候選人?對衆多機構來說,東芝身上還有哪些吸引力?
競購大戰前夕
一場關於東芝的競購大戰一觸即發。“對探討情況和過程等細節目前不便披露,因爲這樣可能會影響進程。在考慮各種選項時,公司會衡量一系列提高公司價值的戰略方案,以追求最佳方案。”東芝方面6月1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雖然東芝僅表示考慮私有化的可能,但已經有多家機構對這家有着147年曆史、年銷售額超過3萬億日元的巨型企業,表露出競購意願。
多家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投資基金日本投資公司(JIC)正考慮對東芝提出收購要約,此外,美國私募股權公司貝恩資本、全球私募巨頭黑石集團、歐洲老牌PE巨頭CVC和美國私募基金KKR也在競購之列。相比之下,同樣傳出考慮參與東芝競購的日本私募投資基金JIP和北極星資本集團規模則小得多。業內人士認爲這兩家公司都需要與其他公司合作,才能成功參與競購。
這其中,有機構此前就曾參與收購被東芝剝離的業務。例如2017年,貝恩資本牽頭的財團以18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東芝的存儲芯片公司。
此外,去年4月份,CVC資本曾向東芝發出私有化提議。但當時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東芝高管希望保持公司上市地位,因而反對其收購要約。但東芝方面當時表示,公司並未做出任何拒絕收購要約的決定,如果有更加詳細的方案,董事會將對要約進行討論。
而東芝在5月26日發佈的公告也被認爲加大了其私有化的可能性。在這份公告中,東芝表示公司前首席執行官Satoshi Tsunakawa即將離開董事會,他是東芝私有化的堅定反對者之一。此前他在採訪中表示,公司私有化風險太大,將公司分拆爲兩家公司仍是最佳計劃。
另外,東芝提名了併購諮詢公司的一名高管擔任董事長,同時提名了兩位董事候選人。
東芝方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考慮到公司目前的股東結構,由大股東推薦的人選將作爲股東代表被提名爲董事會候選人,其中包括五名具有國際業務經驗、在業務組合、業務重組、併購、資本市場和資本配置方面有專長,以及法律和合規方面有專長的日本以外國籍人士。我們將繼續採用這種高度創新的董事會構成模式,董事們需要推動本公司業務轉型的實施並處理可能伴隨發生的風險事宜。”
而對於東芝最終是否會選擇私有化,以及若私有化將選擇哪些投資者,還要等到其6月下旬的例行股東大會後纔可得知。
預計今年營業利潤達1700億日元
能夠吸引多家機構參與競購背後,是東芝仍是一家上千億日元營業利潤的巨型企業,且在半導體領域有多年積累。
根據東芝財報,2021財年(2021年4月到2022年3月)東芝淨銷售額較上個財年增加9%至約3.34萬億日元,營業利潤同比增長超過50%至1589億日元。
不過,這距離其被曝出財務造假前的巔峰時期,即2014年約6.7萬億日元的淨銷售額仍有約一半的差距。
在6月2日舉辦的經營方針會議上,東芝預計2022財年淨銷售額將達到3.3萬億日元,營業利潤達到1700億日元。並定下到2030財年實現5萬億日元的淨銷售額及6000億日元營業利潤的目標。
作爲曾經的日本製造代表企業,此前東芝的經營範圍涵蓋家電、製造、半導體、核電等諸多領域。但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事故給當時押注核電業務的東芝以沉重打擊,併爲其帶來了鉅額虧損,東芝也開始由盛轉衰。
在東芝承認財務造假的2015財年,東芝淨虧損達到4832億日元;2016財年其淨虧損進一步擴大到9657億日元。此後,東芝一直在推進重組,並不斷出售包括電梯、家電、醫療等非核心資產。2018年,持續虧損的東芝不得已將最具競爭力的閃存業務出售。
目前,東芝旗下有六大業務板塊,包括電子設備和存儲解決方案、能源系統和解決方案、基礎設施系統和解決方案、建築解決方案、零售和印刷解決方案、數字解決方案。其中,電子設備和存儲爲其貢獻最多收入,2021財年,這項業務佔據東芝超過四分之一的淨銷售額;超過四成的營業利潤。
需要提及的是,這部分業務中所包含的功率半導體當下仍處於高景氣階段。2020年持續至今的缺芯潮中,功率半導體持續供不應求,且東芝在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中仍佔有一席之地。根據Omdia數據,2021年功率半導體市場前十大廠商中,東芝以9.96億美元的銷售額位列第六。
半導體產業研究機構InSemi Research首席分析師徐可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認爲,當年東芝押注核電爲其沒落埋下了伏筆,而半導體顯然是個更爲明智的選擇。東芝是閃存芯片的發明者,此前它的閃存業務位居全球第二位,但這部分業務已經獨立出去,且整體處於下滑狀態。“閃存芯片拼的是持續的產能、投入、良率,在這方面韓國廠商更加激進,比如三星一直逆週期去投入,後續韓國廠商超越了日本企業。”
但他認爲,東芝還有晶圓廠,擁有製造能力和工藝的積累,這也是吸引衆多機構競購的原因之一。“東芝做的功率半導體很多是用在汽車、軌道交通、工業等,而功率半導體產能仍處於相對緊缺的狀態,這對東芝來說是個利好。”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