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在信“男友越作就是越愛我”?
友友們,我發現現在年輕人挺雙標的;
說一個女生“作”,那是罵得太難聽了。
但說一個男生“作”,可就不一定是埋汰人。
在網上,正有一批人許願能談一個“作精男友”;
還說就喜歡作天作地的高段位選手,隨便就能哄好的那種反而不喜歡。
我嘗試理解,但我還是大爲不解,於是聯繫了幾位談過作精男友的朋友;
咱就一起看看,這作精男友真的“香”嗎?
我第一次遇到這麼黏人的男生,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一個人愛我愛到發狂。
總是還來不及想念他,就收到了他發給我的消息;
每天“起牀沒”,“幾點睡”,“下班了麼”,“累不累”,“吃的什麼”,“心情好不好”都會問;
他事無鉅細,比我自己還關心我自己。
但他又不是那種巨嬰粘人的類型,他性格很獨立,有什麼事都自己扛了;
而我的事他又都會跟着出謀劃策,站在我的角度上來幫助我。
我的每個細微的情緒他都會照顧到,有時候真覺得像是被他重新養了一遍。
不過,他的細心我也有跟不上的時候。
他一直在用app記錄各種重要日子,我們倆戀愛500天那天,他給我準備了驚喜,我沒送禮物;
他那天晚上一直在鬧,最後跑到馬路中間大哭,民生節目的記者都過來了。
我是真的沒想到500天也要過的。
但其實我一點都不介意他發瘋,他越“作”,我反而越有滿足感。
在之前的戀愛關係裡面,我都是很敏感很壓抑的那個,我總要通過瘋一下,鬧一下確認對方還是在意我的。
跟他在一起就完全不用,他能讓我感覺到他的情緒一直受我牽動;
他把我的那份瘋過了,我就平靜了。
但我終究沒能接住他的敏感;
我倆發朋友圈都是先給對方看,再分享出去,保持着“第一個給你看”的儀式感。
有回我發了條抖音,忘了先給他看了,他懷疑我要揹着他釣魚,一些隱型的小矛盾一下全炸出來;
他離家出走,我求了很久,他再也沒回來。
那次分手之後我緩了兩年多,一直反思自己是不是隻顧着自己開心,是不是愛無能,都留不住這麼愛自己的人;
他反而很快談了戀愛,很甜,這可能就是“櫻花樹下站誰都美”吧。
他跟誰都能上演最熱烈的愛情橋段,他永遠是最吸睛的主角,別人要麼是配角,要麼是觀衆。
別的情侶吵架都是女的生氣一晚上沒睡着,男生呼呼大睡,我倆完全反過來。
好的時候特別好,好得像假的一樣,每天都是偶像劇;
壞的時候就是情緒大混戰,而且每次都要我道歉。
他雷點特別多,一點小事就要炸;
我不敢在他面前提跟客戶開會,請客戶吃飯,說這些他就一副,好像我揹着他陪酒的委屈樣子;
我和女性朋友出去玩沒帶他,這也要給我甩臉子;
平時半小時沒回消息就要電話轟炸,他還非要裝作不在意的樣子,在那陰陽怪氣。
那時候也是我戀愛腦,想到他的浪漫就覺得捨不得;
我說情侶間要多溝通,咱們好好聊聊解決下問題,結果他上來就打斷我,說“我原諒你了”。
我懵了很久,之後纔想明白,他不是覺得我不愛他,才生氣的;
而是在氣我怎麼可以不配合他扮演一個好伴侶,讓他覺得自己很失敗。
最可怕的是,我分手這件事沒有一個人支持我,包括我自己爸媽;
所有人都覺得他很愛我,我倆有矛盾一定是我的錯。
當我傾訴那些讓我窒息的時刻,我家裡人說“他太愛你了,可能是方式不太對,你教教他”。
他搞得那些浪漫策劃,我朋友比我記得都清楚,舉一些“爛人”例子勸我別再鬧了。
因爲跟他分手,我倆的共同好友都跟我斷聯了;
還在跟他一起玩,到處講我的不是,這比我那個出軌的前任還讓我噁心;
我寧可被綠,也不想全都往我身上潑髒水,我還解釋不清。
一開始,我是很心疼前任的。
他跟我講自己情路不順,沒談過正常的伴侶,要麼女方劈腿,要麼談了七八年突然開口要高價彩禮。
我理解他的作,是因爲他沒有安全感,我想我愛他,那我就努力給他安全感。
平時事事報備,必要的時候安撫情緒,計劃未來,但是絕不畫餅。
我喜歡他性格細膩帶點脆弱,但實在受不了他拿他的脆弱來傷害我。
他在工作上非常卷,我心疼他叫他不要那麼辛苦;
他就委屈,說都是爲了留住我,說女生都是看錢不看人的。
一沒有安全感,就營造自己閱女無數的人設,說某個優秀的女同事向他示好,上學時候被某個女富豪要微信;
而且會着重強調一些人家有,但我沒有的特質。
我覺得這就是pua,就是想讓我喪失安全感,喪失自信,變得和他一樣。
自己淋過雨,他就想把別人的傘都撕爛。
後面我忍無可忍,直接戳破他,他每次都瘋狂道歉,甚至下跪求我;
但結果呢,還是一次次用同樣的方式傷害我。
讓我徹底寒心的是,我後來真的被他折磨到沒有安全感,情緒崩潰向他求證他是否還愛我;
他卻表現得非常不耐煩,丟給我一個小紅書鏈接,裡面是說“他人無法對你過去的創傷負責”。
他有問題,就把壓力全都丟給我,我有問題,就要“課題分離”。
我頭一次被氣笑了。
在這段關係裡,他只顧着自己,根本沒“看見”我。
這幾年關於情緒的詞很火;
像“情緒價值”“情緒勞動”,大家越來越重視情緒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女性在關係中通常更容易有情緒,總被說“太敏感”“太作”“難哄”,男性總被說“太直男”“不解風情”。
這不是什麼天生使然,也不是刻板印象,而是一種雙方情緒勞動不對等的普遍現象。
羅斯·哈克曼的《情緒價值》中有個實驗,將金錢作爲“哄伴侶開心”的激勵時,“社交技巧”的性別差異完全消失,男女都展現了優秀的共情能力。
親密關係的本質其實就是權力關係;
女性在目前社會環境中本來就失權,在情感關係中更容易被伴侶的言行影響情緒,陷入下位者的處境。
而當一個男性主動將自己擺到下位者的位置,就會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所以會有很多女生喜歡“作精男友”。
但在大環境不改變的情況下,“男性做關係裡下位者”就成了一種悖論。
“下位者男性”可能會被稱爲“像個娘們”而開除男籍;
但更多的是被當作好男人傑出代表,受到伴侶的珍視,受到周圍輿論支持。
這時,被高高捧起的男方再表現出“敏感”,看似是分擔情緒勞動,實則成了一種威懾:
“我現在不開心,你如果沒把我哄開心,那你就不再是個好女人。”
“我給你製造了驚喜,如果你不給出足夠的情緒反饋,那你也不再是個好女人。”
“我做了其他男人做不到的付出,你卻說這不是你想要的,那你更不是個好女人。”
我們總被要求包容一個“好男人”,“好女人”卻不能有瑕疵。
很遺憾,性別結構的問題會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作用;
但不是說兩性關係一定要對立着來,我們始終是共同面對性別結構產生的問題。
好的關係是互相“袒露”,是“看見”彼此,看見對方真實的情緒,看見對方底層的訴求。
我們常常將愛情描繪爲夢幻存在;
在性別話題如洪流激盪的時間裡,創造以個人爲單位的平等關係烏托邦,或許是異性戀愛情的最高形態了吧。
作者 / 髒腦丸
編輯 / 姜 姜
設計 / JANE
注:圖片來自於網絡
後臺回覆“加羣”,進入讀者粉絲羣
Мен сені
жақсы көремі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