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軸轉型 成就企業發展新契機
零碳大學校長楊聲勇(左起)、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副理事長朱竹元、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臺北科技大學教授胡憲倫、國泰金控公司副總經理陳冠學、精誠資訊公司副總經理詹伊正。圖/簡立宗
雙軸轉型結合永續與數位雙主軸,形成整體且彼此融合的策略性作爲,除利用數位科技降低企業降成本提升效益,更邁向ESG目標。中華公司治理協會以「永續與數位雙主軸轉型的大趨勢」爲題,邀企業領導人及實務專家,剖析如何藉由雙效合一的孿生轉型,成就企業發展新契機。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副理事長朱竹元表示,永續與數位雙軸轉型在近年中成爲企業因應環境變化,提升顧客服務,創新經營策略,最終能增進企業價值的重要努力。期盼透過在永續數位轉型有積極性作爲的企業領導人及實務專家分享如何利用此一趨勢的發展,剖析其挑戰與關鍵,提供企業可以參考的策略佈局及作爲,成就發展新契機。
數位轉型成果 展現企業價值
國泰金控副總經理陳冠學強調,在執行永續與數位雙軸轉型時,需要由上而下進行推動。即便由上而下進行推動,過程中還是會面臨許多問題需要溝通,包括執行的優先順序、是否能兼顧獲利,在長期政策方向推動下,勢必會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出現,也需要溝通與克服。
以國泰金控的數位轉型來說,在推動了幾年後,已有初步的成果,例如過去六年行動銀行用戶數成長了5倍;每月活躍用戶數成長了7倍。與此同時各部門與團隊會相應提出更多的需求,陳冠學認爲,在推動轉型政策上,如果企業仍猶豫是否該起步時,應瞭解過程中降低溝通成本最重要的核心是優先選擇較易溝通、容易被看見成果,且具有實質效應的業務起步。
以發展智能客服的應用爲例,就是一個可創造多贏局面的數位應用。因智能客服屬線上服務,對客戶來說可以減少打電話等待的時間;對內部金服來說可以加快處理客戶問題的效率;對數位發展來說可以幫助掌握客戶的數位軌跡。相反以分行轉型爲例,其溝通成本則相對較高,需考量民衆使用習慣、法規配套等,並非僅是優先順序執行上的問題。加速數位轉型 提高營運韌性
精誠資訊副總經理詹伊正表示,大部分的企業把數位力定位成競爭力,數位能力愈強的企業,纔有機會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這演化速度之快,是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
疫情爆發後,很多國家陸續啓動封鎖入境管制,造成不少企業客戶的工廠如果碰到問題,沒有辦法派遣高階技術人員到場支援處理,這在當時是很大的挑戰。以半導體大廠而言,如果發生這樣的情形,單日損失金額相當驚人。因此,如何結合外部廠商的科技力,協助客戶運用數位工具,遠端與在地工程師一起協作,即時完成問題的處理因應,爲各大企業當務之課題。他也提到,疫情前,大家覺得視訊軟體使用不便、效率不彰等,但這兩年因爲遠距工作的需求,視訊軟體被廣泛地應用,也直接反映到各企業在數位應用力上的快速進展。
這兩年來,因爲疫情加上地緣政治供應鏈重組,讓企業理解到應該要把永續與治理韌性提高,而強化資訊安全是建立企業數位韌性的最後一哩路,這都牽涉到數位轉型的認知要再加速。
談到ESG,企業最直接的衝擊就是碳稅,規劃碳盤查、碳足跡的管理做法,與法規配合等。以精誠來說,早在三年前就在臺南沙崙布建智慧綠能中心,針對整個碳盤查、能源管理和資安做示範場域,讓企業客戶和夥伴瞭解數位轉型影響構面是非常深遠。
結合科技應用 推動永續經營
臺北科技大學教授胡憲倫說,永續環境的議題在過去來說,僅着重在是否犯法違法等層面,但如今企業投身環保議題、發揮綠色經濟,已是相當普及的現象。
胡憲倫表示,數位轉型是工具與手段,重點在於如何能夠讓大環境變得更好。透過數位科技的應用可以讓各行各業產生的管理層面等問題來進行優化與改善。近年來,國際數位七大平臺,包括微軟、谷歌、亞馬遜、蘋果等也紛紛透過自身的平臺與永續環境等議題做結合。
有效運用數位科技來協助企業永續轉型,有許多方式可以着手。他提到,碳排查是相當花費時間,因此如何透過數位科技來做碳排查,對企業來說,治關重要。如果碳排查能透過所謂數位驗證的方式建立相關制度,對於臺灣因應淨零會是很大的助力。
胡憲倫認爲,推動永續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在於,這不是隻看短期的成果,甚至僅檢視短期是否有所獲利等,而是推動永續是一個長期投資的概念,這在後來產生的效應會逐步明顯。
善用政府資源 帶動企業轉型
「雙軸轉型已無懸念」零碳大學校長楊聲勇認爲,企業推動ESG,應把層面提升到公司策略與營運,甚至透過ESG改變公司的商業模式,讓價值能夠真正來呈現。在推動上,ESG不僅是檢視成果,長期來看應着重公司推動ESG的過程與管理。
透過盤點關注的資源與議題,比方社會的期待、企業的強項,公司如何持續地跟產業與法規來配合,是資源盤點值得重視的部分。企業也應從深度與廣度來思考,如何在ESG當中找到公司最能發揮的優勢效果。
楊聲勇認爲,中小企業碰到的挑戰在於資源不足,那這部分可以尋求政府協助,包括有相當多的單位有提供補助、輔導,以及協助,如何善用政府的資源,加上企業在轉型方向的正確性,逐步做出可以展現的成果,更能說服企業領導人持續投入更多資源深耕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