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政策「學生中文程度」先下滑 賴士葆籲檢討修正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今舉辦公聽會,指出各界對於目前推動的雙語政策仍有諸多疑慮,政府應更廣泛徵詢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意見。(實習記者張名傑攝)

國發會提出2030雙語政策,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2018年擔任行政院長時表示,2019年將確立我國「雙語國家」政策,但實施數年後,政策推行與民衆期待有所落差。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今舉辦公聽會,指出各界對於目前推動的雙語政策仍有諸多疑慮,政府應更廣泛徵詢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意見,傾聽民意,且予以修正。

賴士葆表示,外界對雙語政策推行之疑慮和批評有如下面向,民衆對雙語政策推行存有疑慮,認爲雙語政策的師資不足,並會影響既有學科學習,導致學生程度M型化,根據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於今年六月中旬公佈的民調顯示,有65%民衆認爲目前我國的雙語師資不足;其次,有64%民衆認爲雙語政策會讓英文程度不好的學生壓力更大,學習效果更差;再者,亦有62%民衆認爲推行雙語政策會導致學生程度M型化。

整體而言,雙語政策未必能有效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恐影響其他學科的正常學習。對學習程度一般或以下的學生,學習效果可能更差,導致學生程度M型化。

賴士葆指出,國內缺乏合格的雙語教師培育及專業認證與檢核機制,雖雙語教學是一種專業,但臺灣目前並沒有雙語教師專業認證機制,以及認證相關檢定、實習等配套措施,恐影響教師教學品質及學生學習效益。

賴士葆點出,國中、小生中文閱讀能力下滑,雙語政策恐讓學生的中文學習顧此失彼。根據教育部今年五月中旬公佈的2021「促進國際閱讀素養調查」(PIRLS),臺灣首度出現小四學生中文閱讀能力下滑的現象,在57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7,名次雖較2016年進步一名,但平均分數卻爲544分,反而比2016年的559分下滑,低分羣也變多。

同時,另依據國家語言發展法,現在的學生還要學習原住民族語、客語、臺語等多元語言,如今再加上雙語政策,無疑讓學生的中文/母語學習時間與比重降低,「重英文/外語、輕中文/母語」的語言學習失衡,恐會影響學生的中文素養。

賴士葆認爲,英語能力並不等於國際化、國際觀,深具國際視野的國家,首先一定是對自己國家有極高自信,同時,開放程度高、與各國關係友好、國際人才交流度高等都是重要因素,況且現在大學生及國人英語能力普遍提升,政府推行雙語政策時,實須從多元角度衡酌可行性與效益。

賴士葆建議,應訂定合理且可行的雙語教育範疇,他說,現行雙語教育系以英語課程採全英授課、部分課程採英語授課,甚至未來的高教政策都將跟進,要求2030年在大學要求至少半數課程以英語授課。然而,涉及專業學養厚度高的課程,若教師非經專業的英語實踐教學師培訓練,恐會減損專業知識或思維的傳授。

賴士葆說,政府應重新思考修訂雙語教育的施行,去除原有對各級學校畫定年限性與比例性英語授課的規定指標,重新訂定合理且可行的實施範疇,如限於英語課程、部分文藝性通識性課程等,並調整雙語教育評鑑機制,避免影響各學科課程及語言文化學習,以維護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品質。

賴士葆指出,也該建立雙語師資專業認證與檢核機制及相關配套,由於現行前線真正具受過英語教學訓練的合格雙語師資不足,於任教其他科目的教師多無任何英語教學實踐經驗和能力,致實施雙語教學效益大打折扣。

賴士葆說,政府應建立雙語教學師資專業認證與檢核機制,積極培育合格的雙語教學師資,且雙語教學課程之對應師資必須要經過英語教學實踐經驗和能力檢定,纔可進行雙語教學,並輔以其他相關配套,如訂定雙語教學實習機制、軟硬體措施等,以提升教師雙語教學能力,並保障學生學習品質。

賴士葆強調,也該提高公費留學或學生國際教育交流補助,他認爲,政府提升國人英語能力及國際觀,可加強另一輔助性的配套機制,即大幅提高公費留學及本國學生赴國際教育交流補助,讓學生們能有機會在國際教育舞臺與各國學生共同學習交流,以真正提高青年人才的國際視野與英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