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政策出現貧富差距、偏鄉師資不足 他籲朝「這方面」推動
政府推動「2030雙語政策」,讓學生在學科學習時,能有相對應的英語環境,卻反而導致學習成效不彰等問題。(本報資料照片)
政府積極推動「2030雙語政策」,讓學科都能在英語環境下學習,增加學生競爭力,卻反而製造反效果。有家長協會理事長表示,不少家長、老師都持反對意見,他表示應該朝「生活英語」方式推動,而非「英語授課」影響學習,並且有家境優渥家庭放學後會請家教、上補習班,更加拉開差距、另有偏鄉師資不足等問題;市議員指出,需定期問卷檢視師生學習效果,並透過遠端視訊方式,彌補偏鄉師資不足。
爲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競爭力,政府推動「2030雙語政策」,讓學生上學科時,都能有相對應的英語環境,但卻傳出不少學生因英語聽不懂,不僅英語沒學好,還出現學科學習效果不彰等問題。
「反對如新加坡、菲律賓等西化方式!」高雄市各級學校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張簡智鵬表示,當時政府要推雙語政策,許多家長、老師都持反對意見,因像是生物等偏向理科的科目,英語上的專有名詞艱澀難懂,用英語授課反而影響學生學習。
張簡智鵬指出,應該將英語更加生活化,朝「生活英語」方面推動,並且讓學生們都能開口說英語,更能提升英語程度。
而雙語政策是否會增加貧富差距、深化階級,並因偏鄉資源不足,更加深城鄉差距?張簡智鵬迴應,目前雙語教材各校差異不大,但學生之間有會差距,主要還是優渥家庭會替小孩請英語家教、上英語補習班。
而針對偏鄉資源不足問題,他表示目前偏鄉資源都會有企業、公益團體贊助,教材上較不缺乏,但師資上出現不足,主要都以偏鄉交通、生活機能不便,導致老師意願度不足,鮮少老師到偏鄉教書。
市議員黃柏霖指出,避免雙語政策出現貧富、階級差距,除了落實教育外,也要定期向師生做問卷調查,反饋教學成果,並輔導學習較差的學生;偏鄉短期無法改善生活便利性,可採遠端授課方式,補足師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