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民困還是保蘇揆

(本報系資料照片)

Delta變種病毒已進入社區,但行政院長蘇貞昌仍堅持發放所謂的五倍券,除了之前因受到英系立委壓力而取消的民衆1000元「自付額」之外,其他的相關規定幾乎都照行政院原訂的規畫進行,甚至連已經名實不符的「五倍券」名稱竟然還是照用,實在很滑稽!至於沒有小面額、使用不方便等問題依然存在。

五倍券衍生自去年的三倍券,然而,行政院2次發券的主客觀情勢已大不同。行政院去年發放三倍券時,整個蔡政府還沉浸在一片「臺灣防疫南波萬」的自我感覺良好氛圍中,三倍券振興的用意比較大。

如今,臺灣不但經歷了5月疫情大爆發後長達73天的3級警戒,甚至人稱「大魔王」的Delta變種病毒已經在臺灣的社區竄行,人心惶惶、經濟陷入困境,7月失業率4.53%,創10年同期新高,無薪假人數雖有減少,但服務業和旅遊業仍明顯受到疫情拖累。

種種跡象顯示,此刻臺灣對紓困的需求實高於振興,因此之前各界一再要求行政院應改發現金,才符合民衆的需求,甚至民進黨立委也頻頻做此呼籲,無奈蘇貞昌仍執意發放五倍券,除了要支付超過20億元的行政費用之外,繁複的兌領作業以及可能的羣聚風險,都令人感到憂心。

疫情對零售攤商等衝擊最大,但五倍券以及後續各部會加碼推出的好食券、藝Fun券、農遊券、國旅券、動滋券、客莊券、i原券、地方創生券等優惠券,從抽獎方式到兌領使用,恐怕都對早已哀鴻遍野的零售攤商助益有限。

去年的經驗已證明大賣場是三倍券的最大受益者,今年的五倍券想必同樣如此,而且這次還加入了電商和外送平臺,小商家能夠得到的挹注恐怕就更有限了。懶惰的行政院既不願在事前進行精準調研,好讓有限的資源能給真正迫切需求的人,事後又不肯對五倍券做出更貼心的設計,讓庶民經濟受惠;此外,8大優惠券一個比一個複雜,推出時間和抽獎規則不一,搞得民衆暈頭轉向。

疫情當前,煩都煩死了,若是想要領到各部會的戔戔之數,還得耗費時間精力玩抽抽樂,但勞師動衆、大費周章也不見得能得手。這次行政院加上各部會共同推出的「五倍券家族」,真可謂是一場整人遊戲。

爲了彌補行政院設計的缺失,地方政府只好自力救濟,推出各種補強措施,如新北市有「加倍券」,除了「5000換1萬」的翻倍送,還有50元面額,解決找零問題,也讓小商家可以真正受惠。另外,臺北有「熊好券」,桃園有新版「好市券」、高雄有「高雄券」、宜蘭送抵用券、澎湖有消費禮金、金門普發現金5000元、嘉義市普發現金2000元等。

地方政府各顯神通爲的是吸引在地消費,儘管創意十足,但是在Delta變種病毒擴散的陰影下,民衆出門消費的意願有多高、商家實際能受惠多少,都存在着變數。蘇貞昌意氣風發地宣佈五倍券措施,究竟能爲受創頗深的內需經濟注入多少活水,或者是藉着利多大放送穩住八方風雨的閣揆寶座,都值得觀察。(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