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密院十號:這個“例行的航天器試驗”,話少事大
出乎外界意料的是,在英國《金融時報》剛“獨家披露”所謂“中國於7月試射了一枚可以攜帶核彈頭的的高超音速導彈”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8日就進行了澄清——這不過是“例行的航天器試驗”,用於驗證航天器可重複使用技術。
中國官方的正面迴應,顯然是又給了五角大樓一記耳光——原本美國官員就已經向《金融時報》承認,美國耗資巨大的反導預警系統“防不住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結果中國發射的根本就不是什麼高超音速導彈,而是驗證可重複使用技術的航天器。搞了半天,美軍連中國送上軌道的到底是什麼東西都搞錯,這也難怪美國情報官員最近接連發出驚歎了。
當然,關於中國航天的事情,從來都是“話少事大”。從趙立堅表態裡透露的些許信息,也能揭開中國這次發射航天器的部分神秘面紗。
趙立堅在記者會上表示,此次試驗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試驗,用於驗證航天器可重複使用技術,這對於降低航天器使用成本具有重要意義,可爲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世界上有多家公司都開展了類似實驗,航天器返回前分離的是航天器配套裝置,將在隕落大氣層的過程中燒燬解體,落於公海海域。中國將和世界各國一道爲和平利用空間造福人類共同努力。
首先,趙立堅並沒有否認《金融時報》所描述的“該航天器高超音速環球飛行”,只是確認試驗的目的是驗證可重複使用技術,爲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而且已經有其他國家進行過類似試驗。
近年來,新興的西方商業航天公司雖然不斷在發展太空旅遊模式,但無論是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還是維珍銀河的太空飛機,都沒有涉及高超音速近地軌道飛行領域。老司機認爲,與報道描述最接近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往返技術驗證型號”,就是中途下馬的美國X-33單級入軌空天飛機。
美國設想的X-33空天飛機概念圖
1996年,美國航天航天局(NASA)和洛·馬公司開始聯合研製一種不需要搭載火箭升空、且可重複使用的往返式載人航天器。X-33就是該項目的樣機。按照設計,它是一種三角形的高超音速航天器,長約21米,寬約23.5米,起飛質量爲129.4噸,以液氫和液氧作爲推進劑,推進劑質量約爲95.3噸,它不攜帶航天員,採用垂直起飛、水平降落的起降方式。如果該項目驗證的技術能夠成功,最終美國將在其基礎上研製能載人和載貨的新一代空天飛機“冒險之星”。NASA希望用“冒險之星”來替代逐漸老化的航天飛機,由它承擔爲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和航天員的任務,並實現商業性載人航天。
X-33的這些設計目標,聽起來讓人感覺耳熟吧——和這次趙立堅描述的中國航天器用途非常相似。
然而NASA想得挺好,但現實很殘酷。幾經項目延期、經費超標等挫折後,X-33項目仍因爲液氫燃料箱材料不過關而遲遲無法首飛,最終NASA在2001年決定,X-33項目的成本“已經超過了它能產生的利益”,工程被迫下馬。
NASA在此事上的短視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隨着航天飛機的提前退役,美國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裡失去了將航天員送上太空的能力,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向俄羅斯高價購買太空船票。
X-37項目早先沒有那麼濃重的軍事用途
1996年美國還有另一種曾經承擔類似職能的試驗航天器——波音公司研製的X-37。儘管如今公衆更關注的是X-37B的軍事用途,但在該項目立項之初,它本是NASA和波音公司聯合投資用於測試可重複使用的空天往返能力的試驗型號,只是NASA在2004年認爲該項目“沒有前途”,轉而將其移交給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之後,它才蒙上了濃厚的軍事色彩,所有行蹤都對公衆嚴格保密。
如今經典的一幕再現了。美國20多年前提出的可重複使用的空天飛機構想,被NASA主動放棄,現在卻在中國航天人手裡一步步變爲現實。老司機還注意到,趙立堅在講話裡提到的是“例行的航天器試驗”,顯然,中國此前已經進行過這樣的試驗,而且未來還將繼續進行下去。
同樣是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技術,被10多年前的NASA棄如敝履,甚至只有轉化爲軍用才能得以保存下來,在如今的五角大樓眼裡更是“執行核打擊的高超音速導彈”,而在中國航天看來,卻是“爲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這,就是眼界決定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