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預算高 學者憂排擠效應

紓困4.0版預算追加到8400億元,中央大學臺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長大任憂心,紓困預算一下拉這麼高,但錢就這麼多,對政府安排其他預算上,將出現「排擠效益」,趕快施打疫苗才最實際。圖爲原本熱鬧的臺北信義人潮稀疏,大雨更是讓街頭冷清不少,臺北101大樓前的熱門打卡裝置藝術顯得形單影隻。(黃世麒攝

立法院拍板了!紓困4.0版預算追加到8400億元,首波補助將於6月4日入帳;中央大學臺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憂心,紓困預算一下拉這麼高,但錢就這麼多,對政府安排其他預算上,將出現「排擠效益」,趕快施打疫苗才最實際。 工總秘書長蔡練生也說,控制疫情,最要緊的還是要打疫苗,把疫情控制後,經濟恢復正常運作,相信也就不需要那麼多紓困經費

吳大任認爲,紓困是拿來應急之用,適度編列就好,打疫苗纔是一勞永逸、根本解決之道。以國人口罩勤洗手衛生習慣來看,吳大任建議,疫苗施打率先求8月底能達30%,包括醫護人員,與民衆接觸頻繁的郵務業務門市等人員,都先施打第一輪,再進一步要求國人施打率60%以上,朝全體免疫的目標邁進。

在疫苗施打尚未普及之際,吳大任建議,桃園新竹科技製造重鎮生產能量一定要保住,建議政府在雙北人流的控管、大衆運輸往來要多點着力,千萬不要讓疫情延伸到這些區域,導致外銷出口能量也熄火,這對經濟的衝擊影響會非常大。

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解讀,政府是仿效國外疫情經驗,以較強勁的「財政刺激」替國內景氣打預防針,避免民衆自發性封城,導致「結構性失業」的情況發生;臺灣一旦陷入結構性失業,邱達生表示,未來政府要挽救經濟,恐怕不只要花8400億元,且耗費的時間會更久。

疫情升溫讓內需消費低迷不振,邱達生認爲,製造業廠商的出口訂單仍接不完;主計總處將於週五公佈最新國內經濟預測,邱達生認爲,民間消費下修,但出口表現可能優於預期,在相互抵銷下,全年經濟成長率的下修幅度,應該不至於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