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資產入表進行時:一季度18家上市企業披露,非上市企業更踊躍
隨着我國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數據被列爲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並列的生產要素,數據要素入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當下,中國企業數據資產入表情況如何?數據資源入表存在的難點如何解決?7月24日,2024年一季度《中國企業數據資產入表情況跟蹤報告》(下稱“報告”)發佈。
報告顯示,目前上市公司開展數據資源入表較爲謹慎,入表案例數量和入表金額均相當有限,而城投公司和類城投國企入表則較爲踊躍。
在A股上市的5000多家企業中,有18家上市公司在一季度財報中披露了數據資源,共涉及金額1.03億元,其中無形資產0.79億元。
與上市公司相比,非上市企業表現更爲活躍。一季度,22家城投公司和28家類城投國企披露了數據資產入表情況,部分企業已運用入表資產開展融資活動。在50家非上市“入表”企業中,有5家城投公司和7家類城投國企憑藉數據資產順利獲得銀行授信。此外,8家非上市民營企業在環境保護、數字孿生和低空經濟等新興行業數據領域實現了入表突破。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認爲,數據資產未來在行業中所佔比重會持續上升。數據已成爲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後的第五大生產要素,且數據要素還能爲其他生產要素賦能,進一步凸顯數據要素的重要性。
在關注數據資產入表的財務影響外,報告還着重研究了數據資源入表在釋放數據資產金融價值方面的作用。報告顯示,市場上已有企業進行數據資產相關金融業務的探索,包括數據資產質押融資貸款、無質押數據資產增信貸款、數據知識產權的證券化產品等。此類業務雖並非基於會計處理,但可以爲企業數據資產入表後如何進一步實現其金融價值提供借鑑與參考。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會計學講席教授李峰認爲,入表數量和金額等數據反映了上市公司對數據資源“入表”的謹慎態度。通過理論測算,新增數據資源披露或對上市企業的財務指標和市值產生影響,在本次報告研究範圍內,“入表”對兩家企業利潤率帶來的影響超過了10%;對1家上市公司帶來超千萬元的理論市值增量,超過該企業總市值的1%。
去年8月,財政部發布《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下稱《規定》),自今年1月1日施行以來,不少企業跟進數據資產“入表”與相關會計信息披露,市場影響逐漸顯現。
但在實踐過程中,無論對於上市企業還是非上市企業,數據資產“入表”仍面臨着數據權屬複雜、數據資產市場價值難估、數據資產減值等難題,在業內人士看來,需要系統性的工程來解決。
屠光紹認爲,企業數據變成資產要經過“市場關”、“會計關”、“法律關”。“現在,數據資產入表即跨過了‘會計關’。”據他預測,數據資產未來在行業中所佔比重會持續上升。
“數據資產入表不僅僅是財務的事,而是研發、產品、業務、風控、法務和財務多方協同的工作。”上海城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鬍海斌表示,入表前期要有完善的產品立項,產品開發過程中要有詳細的工時記錄,最後還需要有明確的數據資產管理辦法。
上海電氣集團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智斌認爲,推動數據資產入表要形成三大認識,包括充分認識到培育“數量大、類型多、質量高”的數據是發揮數據效用的必要條件;充分認識到數據治理是促進數據價值實現的重要保障,是數據入表前的必要工作之一;充分認識到數據的資產化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不管哪個行業,將來都會和數據資產打交道。數據資產入表,既要積極推動,也要非常慎重穩健。”屠光紹預測,數據資產未來在行業中所佔比重會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