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上升不代表經濟有起色 請政府讓國民有感
文/藍蝴蝶
「我罵馬英九玩數字,我也罵蔡英文玩數字,也罵賴清德玩數字」、「蔡英文這兩年,經濟數字都比過去好,出口也創新高,但這無法轉換成國民所得增加,都是無感的」、「過去馬英九這樣玩,被幹譙,蔡英文現在還這樣玩數字,沒長進」……這些文字都是民衆對蔡英文總統、賴清德院長所發出的不滿言論。
蔡英文總統3日到宜蘭縣輔選,在慈雲寺致詞時蔡總統強調,她上任2年來臺灣經濟成長率不斷進步,現在的經濟相當不錯,去年下半年跟今年上半年共4季,經濟成長率都超過3%,臺灣現在的經濟成長率甚至超越南韓,臺灣經濟已不是亞洲四小龍之末。
一般而言,績效宣揚最終目的是要使人認同與感動,以政府政績來說,就是要讓民衆看完聽完內容後,促發人們「想埋單」的慾望,也就是透過文字或語言創造被認同的政績。如今,回頭看看民衆對蔡英文總統、賴清德院長「不埋單」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第一、我們要問「去年下半年跟今年上半年共4季,經濟成長率都超過3%」足以令蔡政府高聲喝采否?
持平而論,馬英九執政8年平均經濟成長率來比較,平均是2.8%,遠遠落後扁政府的4.8%,也許原因與問題出在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國內產業轉型不足等因素,但擺在眼前明明就是成績低落,更別說當時競選口號「633」,平均成長率達到6%,經濟政策上的跳票,這得請馬前總統好好解釋了。
再回到「去年下半年跟今年上半年共4季,經濟成長率都超過3%」足以蔡政府高聲喝采否?恐怕大家都抱持否定論,原因如下。
根據資料顯示,我國於2010年吳敦義擔任行政院長時,經濟成長率10.63%(詳請參見圖一),國家競爭力全球排名從第23名進步到第8名,2011年進步到第6名;可是2018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評定國家競爭力,中華民國的排名第17名。
▲圖一:我國曆年經濟成長率(圖/藍蝴蝶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談到這裡,一定有人會說,2010年的高成長是在經歷2年多的大衰退之後的短暫反彈復甦,之後又快速大跌至2015年僅0.81%, 連保1都不可得。
事實上,「漲多拉回」或「跌深反彈」或許是自然法則,但「跌深後『大』反彈」靠得必定是執政團隊的才能智慧,否則就是天生神運了。
換言之,唯有政策正確,搶攻反彈才能夠有可觀的幅度。儘管蔡總統主政之「去年下半年跟今年上半年共4季,經濟成長率都超過3%」是好事,但能否維持4年,行政院主計總處卻給我們一個否定的答案。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國情統計通報》,2017年全年成長「2.89%」,2018年預測全年成長「2.60%」,也就是說即便2018之Q1成長「3.02%」、Q2成長「3.29%」,但未來的Q3及Q4將是走下坡之狀態,更遑論韓國2018年預測全年成長「2.90%」凌駕於我國。
第二、我們討論「臺灣現在的經濟成長率超越南韓」足以令蔡政府高聲喝采否?
身爲國家領導人及執政黨主席,絕不能誤導民衆蹲在井裡看世界。《2017-2018全球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內文載明,2017年經濟只是成長減緩後的反彈,衝擊低於預期,因此全球經濟得以踩着加速器且優於預期的步伐邁向復甦。至於2017年主國家或地區對全球經濟復甦所扮演的角色,美國、歐盟及日本等三大經濟體都是重要的拉擡力量,而中國大陸則是持續扮演支撐的角色,除了中國大陸及印度外,主要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表現都較2016年明顯提升。
倘若蔡政府堅持要宣掦經濟成長率超過3%「已經」超越南韓,那麼我國於2010年以10.63%已超越,除了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10.7%之外,甚至沒有國家可與我國並肩而坐,故蔡總統去年下半年跟今年上半年3%實在不足掛齒。(參見圖二)
▲圖二:全球主要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成長表現,參考自《2017-2018全球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圖/藍蝴蝶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眼看着經濟績效邁入衰退頻率,也有人提出「數據只看百分比基本上都是偏誤」護航。相較於比較國家經濟成長率,筆者以爲國民所得、物價指數彼此之間相互連動,不僅關乎國民生計亦反映整體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亦有其討論空間。
每人國民所得(GDP Per Capita)爲計算一國居民的平均年產出,常用於比較國與國之間的富裕程度。根據臺灣院主計處預估,2018年我國人均GDP爲2萬4222美元(約74萬元臺幣)。根據南韓近期公佈今明年的經濟預測,南韓今年人均GDP預估達到2萬9200美元(約89萬元臺幣),明年可望攀升至3萬353美元(約92萬元臺幣),相關經濟數據表現比我國略勝一籌。
再論「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乃反映各個時期商品價格水準變動情況的指數。物價指數的目的,是爲國家分析物價變動對國民經濟與人民生活的影響,從而制定有關物價巨集觀調控政策,加強物價管理提供依據。同時,也爲企業作出相應的經濟決策提供依據。
行政院主計總處本月5日公佈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總指數爲102.02,較上月漲0.43%,較去年同期漲1.31%,值得注意的是國人17項重要民生物資平均漲幅擴大至3.33%、漲幅創40個月以來最高。
此外,瑞銀於2018年全球物價報告,揭密我國物價。比較全球77個城市的物價以及收入水準,臺北物價與薪資水準相當,均爲亞洲第三貴以及亞洲第三高。蔡政府對「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控失能,以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失控飆漲,豈還有臉討拍?
第四、「勞工平均薪資48K、起薪平均29K」,當真?
日前行政院院長賴清德公開表示「勞工的平均薪資都該有四萬八」,沒達到的應該跟老闆開口要。賴院長還說,臺灣起薪擺脫22K,平均29K到30K。30K以下從過去的45%,下降到只佔33%,所得稅扣除額也提高。諷刺的是,連鐵飯碗國營事業員工都沒達到賴清德說的標準,臺鐵最新招募的營運人員,起薪只有二萬五,就算做到退休都沒有四萬八,另外中華郵政員工,就算你做到主管職,至少要拼十年以上,纔會有四萬八的薪水。
綜上所述,筆者認爲,政府必須打破物價高漲、貧富差距懸殊、基本薪資倒退20年等的經濟窘境,纔有機會稍微扳回一城。否則,完全沒有戰略目標的政府,很快就會面臨被選民無情的下架淘汰。
數字、數據本身沒有錯,錯的是對數字做選擇性使用。身爲《財經法》的專家的蔡英文能否不負689萬支持者的期待,讓走向衰退的國家經濟進行佈局,往正向成長髮展,進而使民衆認同民進黨的執政能力,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作者藍蝴蝶,公共行政碩士,時事評論人。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