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藝人|黃鐵軍:專注麪塑19年,一雙巧手捏出社會百態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它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傳承了千百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每一件都蘊藏着一串故事,等待有心人去細細聆聽;一件件保留着傳承人溫度的作品,在人們的腦海中暈染出一幅文明流淌逶迤婉轉的畫面。鎮靈通推出“守藝人”專欄,通過講述非遺傳承人的故事,帶大家近距離感受非遺背後的地方歷史文化、風土人情,體驗非遺的魅力。

◈ ◈ ◈ ◈ ◈ ◈

一塊麪團,

在手中幾經揉、搓、擠、掀,

用小刀靈巧地點、刻、劃、塑,

頃刻之間,

一個個惟妙惟肖的人物便脫手而出。

這便是“麪塑”,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捏麪人”。

在鎮海區蛟川街道,有一位麪塑手藝人——黃鐵軍,他專注麪塑技藝19年,用一雙巧手捏出社會百態。他的麪塑作品曾作爲重要的外交禮物,沿着“一帶一路”航線送往英國、希臘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多個國家。

黃鐵軍與麪塑的不解之緣

黃鐵軍曾是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的一員,常年枯燥乏味的海上生活激發了他追求藝術的熱情。因爲麪塑需要的工具簡單,一團面、幾根有機玻璃棒就可以,加之從小受父親和爺爺的薰陶,黃鐵軍很快迷上了這門“手藝”。

自己買教材、做工具,先從最基本的卡通造型做起,再學複雜的人物肖像。戰友休息娛樂時,他就不停地鑽研麪塑技藝,甚至利用有限的休假時間,到各地“拜師學藝”。

2008年,黃鐵軍前往山東濟南拜麪塑大師何曉錚入室弟子楊梅爲師,學習北派麪塑手法。名師指導加上自己潛心鑽研,幾年後黃鐵軍的麪塑水平突飛猛進,作品愈發逼真。

漸漸地,黃鐵軍成了部隊的“名人”,他曾多次隨中國海軍出國訪問,每到一處都會被邀請到當地學校、孔子學院,向國外友人展示中國傳統麪塑技藝,他的麪塑作品也成爲對外文化交流中的一張“名片”。

記錄生活 傳承技藝

今年東京奧運會期間,黃鐵軍給楊倩、石智勇、汪順、管晨辰等甬城奧運冠軍制作的卡通麪塑人像,也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楊倩爲中國勇奪東京奧運會首枚金牌,她的笑容特別可愛,我選取的是她在頒獎儀式上的精彩瞬間。”黃鐵軍說。

幼時的耳濡目染,讓黃鐵軍深知“啓蒙”的重要性。服役期間,他通過軍民共建活動一次次將麪塑技藝帶進鎮海各個學校和社區。也是在鎮海,他找到了麪塑手藝的平臺。

2017年服役期滿的黃鐵軍,毅然放棄了組織在家鄉安排的“鐵飯碗”,拿起“塑”刀,踏上發揚麪塑技藝的追夢之旅。2019年,黃鐵軍麪塑工作室在蛟川街道俞範社區成立,2020年,他的麪塑技藝入選鎮海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他先後被聘爲喬梓小學泥塑技藝輔導老師、鎮海區廣電青少年活動中心泥塑專業授課教師、鎮海區文化館特邀“嘉賓”、 景和學校公益志願者。在俞範社區打造“國字號”的民族團結進步文化陣地時,他亦是主力軍。

曾經多次隨艦出訪的經歷,更是讓黃鐵軍立志將這門傳統技藝傳承下去、走出國門。他多次爲寧波大學、浙江職業工商技術學院等高校的國留學生授課,帶他們體驗傳統的泥塑麪塑技藝。

在黃鐵軍的工作室裡,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麪塑作品擺滿了一面牆。有扭着秧歌的村民,熱鬧的湯圓店、疫情期間抓牢防疫關卡的社區工作人員……他的作品,記錄着人們的生活變遷。

“藝術來源於生活,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我的作品題材也越來越豐富。”黃鐵軍說,大家現在更加追求精神文化層面的生活,作爲非遺傳承人,他有責任讓更多人瞭解、傳承這項傳統技藝。

◈ ◈ ◈ ◈ ◈ ◈

一項技藝,需要一代代守藝人心手相傳

優秀傳統,期待更多普通人弘揚傳承

鎮靈通發出誠摯邀約

如果你身邊有老底子、老手藝

歡迎發送相關線索及聯繫方式到郵箱

3190671901@qq.com

微信號:xiaozhenzhen17

記者:楊淑芸、蘇瑩瑩、朱蓓蕾、徐晉晟、王餘辰寅

編輯:周盈穎 一審:周盈穎

二審:計懷斐 終審:章振劍

您點一個“在看”

小鎮鎮工資漲5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