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中國經濟熱點問答 | 中國市場對外資吸引力何在?
(原標題:首季中國經濟熱點問答 | 中國市場對外資吸引力何在?)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 題:中國市場對外資吸引力何在?
新華社記者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016.7億元,同比下降26.1%。與此同時,新設外資企業達1.2萬家,同比增長20.7%,製造業引資比重上升。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引資態勢?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何在?新華社記者深入廣東、江蘇、四川、上海、北京等多地,調研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發展現狀。
超大規模市場需求難以割捨
海風拂過湛江東海島,昔日邊陲漁村已成爲廣東最大臨港工業島。
在東海島石化產業園區內,德國化工企業巴斯夫迄今爲止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總投資額約100億歐元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年初,這裡的熱塑性聚氨酯(TPU)裝置正式宣佈投產,其產品將廣泛用於新能源汽車、生物醫療、民生工業等領域。
“當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場,對巴斯夫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巴斯夫亞洲大型項目總裁林漢平說,位於廣東湛江的一體化基地將成爲巴斯夫未來在中國實現盈利和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平臺。
化工行業牽動千行百業、千家萬戶。據預測,直至2030年,中國都將是全球化工行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並貢獻全球化學品產量的一半左右。
“中國市場一直是我們最大的增長引擎”“中國和亞洲市場的增長持續領先”……從生物醫藥到新能源材料,從化妝品到食品飲料,記者走訪多個行業的跨國企業負責人,看好中國市場增長趨勢是他們的一致答案,印證變亂交織的國際背景下,中國市場仍具吸引力。
橫向看,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外需減弱等多重複雜因素交織,全球跨國直接投資不振。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跨境投資下降18%。
縱向看,2019年至2023年一季度,中國吸收外資連續刷新歷史紀錄。
多重挑戰下,中國市場仍然展現出較強韌勁,這直接體現在衆多跨國企業的“賬本”中。
2022到2023財年,蔡司集團大中華區收入達到134.9億元,增長22%;博世集團2023年在中國銷售收入達1391億元,佔全球收入約20%,增長5.2%;法雷奧中國2023年銷售額達300億元,佔全球收入約17%……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測算,近幾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約9%,在國際上處於較高水平。
隨着中國經濟復甦回暖,一些行業吸引外資呈現積極態勢。商務部數據顯示,一季度,住宿和餐飲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84.7%、17.5%、2.2%、1.4%。
從改革開放初期進入中國,到2021年將亞洲區總部遷至上海,美國食品企業卡夫亨氏如今在中國持續加碼投資。
“中國人口衆多,市場空間廣闊,多元化、高端化消費需求日益增長。”卡夫亨氏亞洲區總裁福瑞德告訴記者,過去三年,卡夫亨氏投入6.7億元用於提升在華幾家工廠的運營效率和擴大生產規模,今年還將追加投資3.2億元。
不久前,蘋果在亞洲規模最大的零售店上海靜安店開業,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開門迎客並與顧客互動。此前彭博社報道稱,iPhone在華銷量下滑之際,蘋果公司將在上海開設新門店,中國市場仍然“至關重要”,因爲中國有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機消費羣體。
太古集團主席白德利近日表示,太古地產將繼續投資內地和香港市場;太古可口可樂今年將在江蘇崑山落成中國最大型廠房;國泰航空將持續增加內地航線;港機集團也正在廈門擴建飛機維修中心。
選擇中國,就是選擇機遇與回報。不少跨國企業正搶抓中國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轉型的巨大機遇。
今年一季度,中國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達到810.6億元,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引資達到377.6億元,佔全國引資比重較上年同期分別提高2.3和2.2個百分點。
在這個春天,一座座廠房正在江蘇如皋“拔節生長”。這座建設中的工廠是瑞典重型汽車生產商斯堪尼亞60多年來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預計2025年投產,年產卡車5萬輛。
曾幾何時,斯堪尼亞曾因爲產能達到上限而痛失訂單。斯堪尼亞中國集團總裁何墨池向記者坦言,考慮亞洲和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公司最終決定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增加產能,着眼於亞洲和中國重卡高端化、定製化、電氣化的商業機遇。
全球知名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近日發佈的全球2024年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指數(FDICI)報告顯示,中國從去年的第7位躍升至第3位,在新興市場專項排名中位居榜首。
橋水基金投資創始人瑞·達里歐近日在題爲“我爲何投資中國”的最新文章中表示:“關鍵問題不是我是否應該在中國投資,而是我應該投資多少。”
完備高效產供鏈優勢難以替代
廣東深圳寶安區,百年法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雷奧的全球標杆工廠——法雷奧(深圳)智能製造中心內,隨着一臺臺高度自動化的智能製造設備轟鳴啓動,激光雷達、控制模塊、通信模塊等汽車電子配件從這裡生產下線,走向世界各地車企的廠房。
法雷奧預測,深圳法雷奧未來五年銷售額將保持每年20%以上的高增長率。法雷奧中國總裁周鬆說,深圳擁有較爲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價值構成當中約有30%來自信息產業,這與深圳的電子信息技術產業能有效銜接。
吸引衆多外資企業的,不僅僅是“中國市場”創造的海量需求,還有“中國創新”和“中國製造”的硬實力。
“中國已經成爲在電氣化、自動駕駛和智能車聯網領域創新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們想利用中國的創新力量,也想利用中國的供應鏈。”何墨池說。
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已連續14年位居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其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約30%。
此外,世界銀行發佈的“物流績效指數”顯示,中國排名第19位。在物流基礎設施方面,中國排名超過美國等發達經濟體。
“對我們而言,世界上沒有其他的供應鏈比中國更關鍵。”庫克上個月在上海說,蘋果將加強與中國供應鏈夥伴的長期合作。
隨着中國經濟社會不斷髮展,靠廉價勞動力吸引外資的時代早已過去,高素質人才正在成爲外商眼中最大的加分項之一。“果鏈”紮根中國的一大原因正是中國的人才優勢。
庫克曾做過形象的對比:“我們的產品需要先進模具。在美國,我不確定我們的模具工程師能坐滿一個房間。而在中國,你能找到好幾個橄欖球場的模具工程師。”
如今,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超大規模的市場、穩定的社會大局、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等綜合優勢。
正因如此,在安永華北區稅務主管合夥人蔡偉年看來,中國作爲投資目的地的地位不可替代。
“中國有相對穩定的政策、可靠的電力供應、數量可觀的工程師。中國經濟的確定性和韌勁成爲外資加大在華投資的關鍵。”蔡偉年說。
高水平開放紅利機遇廣闊
今年以來,跨國企業高管再掀“訪華熱”,感受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濃濃春意。
4月14日至1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訪華行程中先後走訪重慶、上海和北京。由西門子、寶馬、奔馳等國際知名跨國企業負責人組成的經濟代表團也隨同訪華。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投資中國”首場標誌性活動、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消博會、廣交會……今年以來,密集舉行的高層會晤、經貿盛會吸引衆多跨國企業負責人來華交流考察、商籤合作。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德國、東盟對華投資分別增長48%、5.8%。中國新設外資企業達到1.2萬家,同比增長20.7%。
面對風高浪急、更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國堅持以開放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
今年以來,由商務部主辦的“投資中國”系列活動相繼在丹麥、德國等國舉行,推動山西省、陝西省、天津市、蘇州市等地方主動出海招商引資。
在德國專場上,德國中小企業聯合會代表弗裡德曼·赫菲希對記者說:“當你看到這個國家,看到這個國家的活力,看到人們對未來的熱情時,你就知道與中國合作對德國經濟有多麼重要了。”
出臺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的16條政策措施,發佈全國版和自貿試驗區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落實落細“外資24條”,公佈《促進和規範數據跨境流動規定》,打通外籍來華人士支付堵點,擴大免籤國家範圍……近段時間來,中國接連推出高水平開放新舉措,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中國正在努力穩外貿、增投資,2023年以來,中國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資和放寬科技創新領域外商投資准入等政策。彭博社刊文稱,過去一年,中國政府出臺了多項舉措,讓外商在中國開展業務變得更加容易。
外資准入是擴大開放的“風向標”,爲跨國企業打開更廣闊的發展新空間。
今年2月,聯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東方匯理金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開德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三家外資金融機構集體開業;3月,中國首家新設外商獨資證券公司渣打證券宣佈正式展業;4月,法巴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獲批成立……
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戰略及數字化辦公室總監洪建幫介紹,中國加速金融領域雙向開放,拓展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公司在跨境、貿易融資及投行等業務上受益,帶動非息收入增長。
受訪外資企業普遍提到,中國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必將創造無限商機。
就在不久前,美國雅保公司廣西欽州工廠與法國電力集團全資子公司法電新能源簽署了爲期5年的綠色電力採購協議。兩家外企在中國攜手擁抱新商機。
雅保生產的氫氧化鋰是鋰電池的上游原料,受益於中國蓬勃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雅保中國區總裁徐暘對未來充滿信心。法電可再生能源公司亞太區副總裁帕特里克·沙里尼翁在巴黎告訴記者,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世界領先,是法電非常重要的市場。
恰如一位跨國公司高管所說:“不要追問我們中國市場怎麼樣,就看我們正在中國投入的資產和項目,就是長期看好中國市場的最好體現。”(記者謝希瑤、石昊、任軍、唐詩凝、邰背平、鄭開君、吳濤、李倩薇、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