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屏幕之外是更廣闊的天地

原標題:手機屏幕之外是更廣闊的天地

網絡信息時代,智能手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格局和生活方式,帶來了通達的資訊、快捷的交際、豐富的資源。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科學合理地把握使用時間,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街頭巷尾,低頭駐足看屏幕者隨處可遇;餐廳飯桌,看短視頻忘記動筷者並不鮮見。在這些屏幕的背後,有不少年輕的面孔,他們沉浸在數字世界的無限信息流中,時間在指尖悄然流逝。

手機,這個原本用於便利交流與信息獲取的工具,如果使用者缺乏良好的使用習慣和自制力,可能就會演變爲生活的“枷鎖”,束縛着人們的注意力。對手機和網絡過度依賴的現象雖常見,卻絕不能被視作無傷大雅的小事,它侵蝕的不僅是我們的時間,還有我們的生活態度和獲得感。許多碎片化、低質量的信息攝入,不僅擠壓了深度思考和學習的時間,還滋長了人們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態,甚至影響到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和情感交流。長期受到快速信息的轟炸,生活彷彿成了一場永不停歇的趕赴新鮮刺激的賽跑。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普遍的“手機依賴症”?技術層面,算法的推送造成了一定影響。各大平臺的推薦算法,精準地捕捉用戶的興趣偏好,並源源不斷地提供符合其口味的內容,從而容易形成一個“信息繭房”,讓人慾罷不能。社會心理層面,社交媒體的社交屬性增強了手機的吸引力,人們渴望通過手機與他人保持聯繫、分享生活、獲得認同感和歸屬感。手機提供了持續的即時獎賞機制——點贊、評論、推送,這些微小的刺激能瞬間激活大腦的獎賞系統,使人不斷追求這種快感。此外,人際互動的虛擬性與現實社交的複雜性形成反差,手機的世界似乎提供了一個讓人舒適的庇護所,手機成了許多年輕人逃避現實、緩解壓力的工具。

當人們意識到對手機依賴帶來的過度危害後,開始嘗試改變。當前一些學者在相關研究著作中提出了“數字極簡”的概念,強調人不應被技術所綁架,技術與工具應當爲人服務,由此提出簡化數字技術使用、減少技術對人生活和心理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勇敢地嘗試“數字精簡”,他們主動減少手機使用時間,遠離社交媒體的喧囂,重新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在一些社交平臺上,“反技術依賴小組”“數字極簡主義者小組”等社交羣悄然興起,吸引數萬名青年參與。這些年輕人共同探討數字產品對自己生活方方面面的影響,嘗試養成良好的數字技術使用習慣,希望尋求一種更健康、更平衡的生活方式。他們選擇迴歸現實,親近自然,重新拾起被遺忘的愛好,例如閱讀、運動、繪畫、音樂等等。在某網站“反技術依賴小組”的帖子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的成員分享他們減少使用手機、“輕裝上陣”的心得。大二在讀的網友嘟嘟記錄了堅持一年的“數字精簡”生活,在與網友的互動中他說:“數字極簡併沒有給我帶來更多的空閒時間,而是把它之前奪走的、原本應該用來做正事的時間重新又還給我啦。”許多堅持“數字精簡”的網友,逐漸恢復了內心的平和與寧靜,從而在充實的現實生活中體驗到了一種更深刻、更持續的幸福感。對他們而言,屏幕上的光芒再亮,也比不上真實生活的色彩斑斕。但也有一部分組員在嘗試變爲“數字極簡者”的過程中,很難堅持下來。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擺脫對電子屏的依賴並非易事,但不是不可能。想要擁抱更健康、更有意義的生活,我們需要積極地進行自我調節和改變。

首先,要提高自我意識,認識到過度依賴手機的危害,並明確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過度依賴手機不僅影響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如造成視力下降、引發頸椎病等,還導致注意力分散、社交能力減弱等問題。因此,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去擺脫這種過度依賴,重拾生活的本質與樂趣。

其次,嘗試制定合理的手機使用計劃,避免碎片化時間被無意義地消耗。爲使用手機設定明確的時間限制,設立“無手機”區域和時間。比如餐桌上、臥室裡或特定的學習工作時段,讓手機遠離這些場景,創造專注和放鬆的環境,從物理上減少對手機的依賴。可以採用一些健康的提醒工具,幫助管理與控制手機使用時間。

再次,可以培養一些健康的興趣愛好,例如閱讀、運動、音樂、繪畫等,豐富自己的生活,轉移注意力。也可以組織或參與線下聚會、志願服務等,增強人際交往能力,體驗真實世界的溫暖與樂趣。

最後,也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找到更健康的應對壓力的方式,避免過度依賴手機來逃避現實。當感到壓力或焦慮時,與朋友、家人面對面交流,或者尋求專業心理諮詢的幫助,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學習、成長,鼓勵家人、朋友一起參與減少手機使用的行動,形成正向循環。

手機屏幕之外,是更廣闊的天地。隨着數字技術不斷髮展和數字環境生態持續改善,青年羣體對數字技術的使用將更加具有主導性,數字生活模式的決定權將逐漸迴歸到用戶手中。工作學習之餘,閒暇之時,不妨讓我們放下手機,走出數字世界,去擁抱陽光,感受微風,與朋友家人相聚,去探索更精彩的人生。這不僅僅是“數字精簡”的實踐,更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是生命鮮活與真實體驗的再發現。這需要勇氣,也需要堅持,但相信,這將會是一場值得付出的旅程,最終我們將走向更加充實、快樂、健康的人生之路。

(李穎,系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空間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