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成癮全球困擾 新書盼給師長解方

新書《失控的焦慮世代》3日於臺灣出版,關注親子議題的立委、官員與NGO都踊躍分享對手機成癮的擔憂。(Photo by 呂翔禾/臺灣醒報)

青年自殺率愈來愈高,高中以前應該禁用手機?大塊文化3日舉行《失控的焦慮世代》新書發表會,作者海德特在書中呼籲16歲以前禁用社羣軟體、高中不用手機。民進黨立委陳培瑜在記者會中希望政府、老師與家長一起面對相關問題,同黨立委張雅琳則建議讓小孩玩更多冒險遊戲、逐步減少對手機依賴。

一起面對手機成癮

對於此書,教育部學特司副司長許嘉倩致詞時說,如今大學生玩社團愈來愈少,也是因爲手機的原因,這會讓青年交友圈縮小,導致更難找到伴侶,未來會推動數位教學指引,至於學校禁用手機部分,還要繼續蒐集意見再決定。

民進黨立委張雅琳表示,家長要更勇於讓小孩探索,甚至考慮課後補習用更多運動與活動替代,減少紙筆與接觸3C產品的時間。

「政府、老師、家長都要重視青年手機成癮問題。」同黨立委陳培瑜表示,她認識一位屏東偏鄉老師,決定專心教1、2年級的學生,同時開設「3C戒毒班」,與小孩深入討論手機的危害,還有跟小孩與家長溝通手機使用習慣,結果當地小孩的手機使用習慣真的有改善。

兒少社羣焦慮增加

《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中,作者海德特主張,由於1980年代後,父母爲了保護兒童,讓小孩「以玩耍爲主的童年」減少,加上2010年代開始「以手機爲主的童年」增加,產生干擾兒童社交與神經發育的「童年大重塑」,讓小孩出現包括睡眠剝奪、社交障礙、注意力碎片化與手機上癮的症狀。

作者也有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讓小孩多做家事、多嘗試用大衆交通工具在附近探索、鼓勵青春期小孩做兼職工作、玩冒險遊戲等。親子天下創辦人何琦瑜坦言,青年對於社交互動、沒收手機、發文與按讚的焦慮愈來愈高,書中建議16歲以前禁用社羣軟體、高中不用手機等雖然很困難,但相當值得思考。

多玩非手機遊戲

大塊文化出版社創辦人郝明義表示,近年來青年面臨的困難包括手機成癮、校園心理輔導需求激增與15到24歲青年自殺率不降反升。此外,包括美國、英國與北歐也有遇到類似問題,這個世代的小孩發生什麼事情?爲何青少年出現愈來愈多精神問題?盼透過此書激發更多討論。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