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左臂的奧運冠軍,怎麼用 Apple Watch?

說這句話的人叫王家超,雲南建水縣人。

1996 年,年僅 5 歲的他,因電擊失去左臂,肢體二級殘疾。

愛範兒初次見到家超,是在上海 Apple 靜安店。全球無障礙宣傳日(GAAD)來臨前夕,作爲嘉賓的他受邀和大家分享成長經歷,以及他與 Apple 的故事。

黝黑的皮膚、粗壯有力的肌肉線條、膝蓋上帶着皸裂的訓練痕跡......家超給人的第一印象,很容易把他和軍人或是戶外運動員聯繫在一起,當然,他的經歷也證實了刻在他身上的痕跡:

雖然和家超接觸的時間不長,但他把自己這些年的生活經歷、內心活動和各種挑戰突破,填滿了一個小時的訪談。

和賽場上專注、有衝勁的運動員模式相比,面對面的家超溫柔隨和,在談話的字裡行間透露着一絲「禪意」。

我相信,這與他常年的艱苦訓練和豐富閱歷有關。更重要的是,作爲殘疾人運動員的代表,家超解答了大家心中對於這個特殊羣體的兩個疑問:

獨臂的現實,和游泳項目,終歸是一種矛盾。

王家超自己,其實也思考過這個問題:

家超開玩笑的講,如果要被選成一名殘疾游泳運動員,你首先要斷一隻胳膊或者斷一隻手。

5 歲的一次調皮,卻成了一場意外,導致家超失去了左臂。但是站在現在回頭看,他覺得正是這樣的「不幸」,才讓他能夠有條件被選到省殘疾游泳隊。

▲ 圖片來自:搜狐網

10 歲那年,家超進入省隊,回憶起當時自己的游泳水平,家超曾經分享過:

一開始進入專業隊並沒有一帆風順,母親一次次在電話中的鼓勵,還有本就好強的性格,才支撐家超度過了頭兩個月的高強度集訓,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游泳生涯。

訓練,重複的訓練;比賽,不停的比賽。

從省隊到國家隊,從全國比賽到參加國際大賽,王家超的名字,逐漸被更多的人看到:

▲ 圖片來自:olympics.com

直到 2012 年,他終於在奧運會的賽場上,站在了最高領獎臺。這一年的倫敦殘奧會,王家超獲得了一金兩銀。

說起這段作爲游泳運動員的經歷,家超只用寥寥幾字概括,但這些年份和每一塊獎牌的背後,是十餘年如一日的重複訓練,還有他沒有提及的天賦。

▲ 圖片來自:olympics.com

家超在四年前的一次採訪中說到:

重複+努力+天賦,都是是這位奧運冠軍身上必不可少的因素。

再加上不服輸、爭第一的衝勁兒,才能讓身高只有 1.3、年齡僅有 13 歲的家超去到雅典,參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奧運會,也在孩童時期拿到了他自己都沒想過的世界第四。

在役期間,王家超通過報考體育單獨招生考上了雲南師範大學,2015 年正式從游泳隊退役。

如果故事到這裡就結束,對一個運動來說,已經完全可以算得上一個完美的結局,但家超的兩個決定,開啓了他的又一段精彩人生。

從游泳隊退役的那一年,家超選擇繼續在學校攻讀研究生;也正是這一年,家超開始接觸鐵人三項項目,因爲在 2016 年裡約殘奧會上,殘疾人鐵人三項將首次成爲殘奧會比賽項目。

運動項目變了,但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和早已磨練出來的心智沒變,而且還愈發成熟。

在這個更考驗身體綜合素質的運動項目中,家超也取得了頂尖的成績。

作爲中國國家隊唯一一名殘疾人鐵人三項運動員,王家超在國際鐵人三項聯盟 PTS4 級男子組排名第三。

21 年的東京,家超在鐵人三項 PTS4 級競賽中,取得第四名,雖然沒能重返領獎臺,但他也實現了當初的承諾和夢想——再次回到奧運賽場。

十年如一日的訓練,除了獎牌和榮譽,王家超還獲得了些什麼?他在採訪中分享了兩個「秘密」。

首先是自信。

自卑-自信,一字之差卻需要幾千個日夜的堅持,走向賽場的熱血沸騰固然是堅持下去的動力,但平日裡成千上萬次重複的枯燥訓練,也是他實現夢想的必經之路。

家超說,重複是枯燥的,但是有價值的。獎牌和榮譽很閃耀,但訓練裡沒有那麼多的五彩斑斕,更多的只是平淡。

和重複的枯燥和解,也是和自己和解,自卑、壓力和焦慮,都在一次次心平氣和地面對時,煙消雲散。

其次是健康和便利。

常年專業的訓練,也讓家超獲得了更加科學的運動知識,能在兩個體育項目中都取得了世界級的成績,光靠拼和莽遠遠不夠,甚至還會縮短運動壽命。科學的運動、健康的生活,是家超維持身體機能的一大「法寶」。

更專業的健康檢測設備,在這當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而常年用一隻手操作設備家超,也分享了一些他在使用智能設備「無障礙」功能的經驗。

有一種科技進步,叫使用平權

在平時的訓練中,家超一般都會戴着 Apple Watch Ultra,除了日常看時間和通知,蘋果手錶在專業運動員身上還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家超說,因爲沒有左手,所以有時爲了方便,就只能用嘴脣觸碰屏幕,或者按壓按鍵,來完成對手錶的一些指令。

不過,這種方法並不是時刻起效,比如有時在比賽中遇到下雨天氣,皮膚對屏幕的觸控就顯得不是那麼靈敏了。

所以家超會把 Watch 上的側邊鍵設置成一鍵開啓運動檢測的模式,只要按壓一下,手錶就能自動檢測運動狀態,特別是他在訓練三項運動時,不需要在每次運動開始前重新設置運動模式,一直開着就行。

從游泳、長跑到騎行,Apple Watch 都能自動識別運動項目。

每次訓練結束後,家超除了會用按鍵結束訓練模式,他也經常會用 Siri 來控制,語音交互對於像家超一樣的使用者來說,在操作上會更加友好。

除了這些在運動中常用的操作,家超還介紹了幾種在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 Apple Watch 輔助功能。

一是在 Watch App 中,打開「輔助功能-輔助觸控-手勢」。

當屏幕上出現一個藍色的光環,我們就可以按照默認手勢進行操作: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4/05/353YMjyPlx085yCa5HIY01041200hovg0E010.mp4

二是「動作指針」,開啓後 Watch 的錶盤上會出現一個光標,通過內置的陀螺儀檢測手腕傾斜的角度,光標就能移動到指定的地方,稍微停留後就能選中圖標或選項。

家超說「動作指針」動作指針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彩蛋功能。

上面的兩種輔助功能,可以讓我們在不直接接觸手錶屏幕的情況下,與設備進行交互。

而在今年的全球無障礙日,蘋果也在此基礎上,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輔助功能。

首先是「眼動追蹤」,用戶只需雙眼即可使用 iPad 和 iPhone 的內置選項。

其次是「音樂觸覺」,打開後 iPhone 的觸感引擎會隨着音樂播放而體現輕拍、織體和微妙振動,聽力受損用戶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摸」到音樂。

接着是「車輛運動提示」,開啓後 iPhone 會在屏幕邊緣顯示動畫點,代表車輛運動的變化,以幫助減少感官衝突。使用 iPhone 和 iPad 的內置傳感器,車輛運動提示可以識別用戶是否在移動的車輛中,並給出相應的回饋。

同時 Carplay 也迎來了更新。

除此之外,蘋果在官網還例舉了包括「盲文屏幕輸入」「虛擬觸控板」等十餘項無障礙功能。

看完家超在上海 Apple 靜安店現場的分享和實操,我能體會到這些功能真的在他們的生活中起到了作用。

對於一個獨臂運動員,戴在手腕的手錶相較拿在手上的手機會更難操作,而蘋果通過手勢、指針、屏幕鏡像等方式,儘量減小單手在使用中遇到的障礙。

而對於色盲、聾啞等人士在與智能設備的交互中,也有越來越多的專屬功能出現在手機、手錶和平板等電子設備上。

殘障羣體在生活中的障礙,很多時候並不來源於自身,而是那一套「普世標準」。

這個世界本就是多樣的,他們也本就是多樣中的一部分。

不再用一套所謂的「大多數人」的標準,讓所有人被動地在其中適應,平權使用每一個電子設備,可能纔是 Today at Apple 系列活動的核心意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