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共全會與拜習會後兵推系列八:臺灣問題 拜習外交試煉場(呂志翔)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進行視訊會議。(圖/路透)
中共第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第三份《歷史決議》,確定習近平的歷史地位,並定調他爲「中國新時代領導人」,雖然自2012年就擔任領導人,面對新的授權與使命,及掌握稍縱即逝的機會之窗,如何落實這份《歷史決議》揭櫫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大國外交要服務民族復興」,習近平仍將面對國際社會的敵視力量,特別是美國的競爭與對抗。
緊接着六中全會舉行的「拜習會」已經落幕,各界從傳統地緣政治、建立新世界秩序、美中雙邊關係、大國新型外交等不同面向檢驗其意義,多少輕忽了美、中內部與拜、習個人特質等因素,如《歷史決議》對習近平的意志及中國外交政策與路線的影響。
而美國總統拜登面對更嚴峻的國內形勢,政治聲望斷崖式下墜、通膨失控、共和黨的掣肘等,拜、習雙方在外交領域都有不能落居下風的壓力下,拜習會自然成爲兩大強人的競技場。在拜習會當天上午,拜登先在白宮簽署了1.2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就是要展現美國的經濟實力、競爭力及強韌力,壓制習近平的氣焰。
拜登甚至不惜挑動中共最敏感神經,在峰會前後期間,4度針對「臺灣問題」的發言超過既定政策,各界臆測可能是「失言」。但拜登自1979年《臺灣關係法》立法以來就積極參與美中關係,不太可能一錯再錯。根本原因是,拜登自詡是當前美國外交權威,加上大權在握,應付習近平非他莫屬,可充分利用臺灣問題取得先機與上風,但操作過度,傳遞錯亂訊息,只是造成各方猜忌、懷疑,反而折損了美國的威信。
相對地,六中全會掃除了反對習近平繼續連任的政治力量,使習近平能更自信、從容應對拜登,在臺灣問題上,習近平基本上表達了六中全會的決議: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同時彰顯中共將「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
拜習會暫時緩和了美中緊張情勢,雖然和平共存、設立護欄避免衝突已成爲雙方最新共識,但兩大強權多面向的戰略競爭不會改變,臺灣問題更將持續是雙方衝突的熱點。美中對抗不斷升高的原因之一在於兩國經常高估自己的力量與過度自信,同時低估對手的實力與意志,也因此容易導致誤判,臺灣問題白熱化就是最明顯例證。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的費和中國研究講座主任白明在《外交事務》季刊發表〈習近平的信心遊戲〉專文,他分析,許多學者專家以爲大陸壓制高科技大亨、升高臺海軍事行動,及霸凌相關國家,暴露出習近平的困境以及中國不可避免的衰落,事實上,習近平是要掌握機會處理國內反對聲浪,並在具有敵意的國際社會中,提升中國在國際秩序中的地位與權力。
在中共六中全會及拜習會後,國際政治巨輪不斷向前滾動,但至少在2024年前拜、習將主宰全球政治發展的局面不會改變。習近平沒有連任壓力,拜登擁有外交上的優勢,第一輪交鋒期望值不高,雙方表現不分軒輊,下一次的拜習會必然產生更大沖擊,打着「抗中保臺」旗幟的臺灣則依然只是強權博弈下的棋子。(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