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臺灣「淪陷後」的世界局勢(黃介正)
(示意圖/Shutterstock)
去年8月飛了一趟好久沒機會去的夏威夷,不是度假,連海灘都沒踏上,而是待在旅館會議室裡參加「太平洋論壇」智庫受美國政府委託舉辦的第二屆「美臺嚇阻與防衛對話」。會議期間主辦單位利用午餐時間,分享一個進行中的研究計劃:「臺灣淪陷後的世局」。
前身是研究核武著名的「曼哈頓區」計劃,美國國防部「防衛威脅降低署」(DTRA)是夏威夷會議與研究計劃的贊助者,也是去年夏天在美國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有關臺海戰爭系列兵棋推演的贊助者。
臺灣淪陷後?如此震撼的研究報告已在上個月正式出版。該報告選定兩個假設情境:中共武力犯臺,1、臺灣因無外援而淪陷;2、雖然外國介入但仍然淪陷,並基於此,邀集專家分別從美國、澳洲、日本、韓國、印度、歐洲6個不同角度,分析臺灣淪陷後對各國所造成的影響,並做出11項政策建議。
除了美國專家認爲美軍介入臺海戰事與否,可能導引出不同的結果,大部分的專家都認爲,無論是否介入,只要最終結果是臺灣淪陷,對於本國或是國際權力結構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報告的綜合要點包括:一、美國的世紀領袖地位及影響力將趨式微;二、盟國對於美國安全承諾的信心將會大打折扣;三、美國領導的聯盟體系將會動搖;四、各國將會採取「自求多福」的政策,調整對中政策或考慮發展核武;五、區域和全球的產業鏈遭到重創;六、因此美國與盟國必須以「預防勝於治療」的角度,思考強化盟邦合作,共同避免或勸阻中國大陸對臺動武;七、美國加倍向盟邦及夥伴提供安全援助;八、積極進行外交努力,加強核武威懾能力並同步防止核擴散。
美國研究報告的標題,確實嚇人。前年第一屆「美臺嚇阻與防衛對話」會議中,當美國前政府資深官員建議,應針對臺灣淪陷後的局勢發展,進行若干兵棋推演時,即有人提醒此一構想可能打擊臺灣的士氣,反而容易引發不必要的誤會緊張。後來以研究報告的形式爲之,所呈現的研究發現與政策建議,就相對平穩。
即便如此,我們仍須就美國政府,尤其是國防部贊助此研究的動機,進行認真思考。首先,「臺灣淪陷」爲何會成爲美國亟欲探討的課題?真的是北京必然對臺動武,兩岸必有一戰?或是美國認定臺灣軍隊扛不住、美國軍隊幫不了?因此美國已經開始「最壞打算」的預想,抑或是相反地寄望藉由研究案或兵棋推演,找尋避免臺灣淪陷的「預防性外交」,進而「不戰爲勝」。
其次,美國系列臺海危機兵棋推演,多以「開戰日想定」(D-day scenario)開始,在國內人士總是不經思考地轉述若干老外「中國對臺不是會不會打,而是什麼時候打」說法的情況下,我們是否在潛意識裡,反而接受了另類的「認知戰」,莫名地自己走上「想像中」臺海必有一戰的「失速列車」?
再次,我們要如何看待「臺灣淪陷後」的假設命題?我們如果要避免「臺灣淪陷後」成爲美國或國際友人的思考主軸,應該就要有以「臺灣安全利益優先」的基本立場,要有別人想讓我們打,但我們有讓臺海打不起來的主動作爲,更不能有「備戰忙自己建軍」與「避戰靠別人對話」的不平衡且不負責任的思考。
雖然臺灣似乎無可避免地被捲入美中戰略競爭,兩強也使盡全力爭奪對臺灣命運的主動權與主導權,但是我們最大的利益仍然是避免臺灣淪於戰火,將「臺灣淪陷後」轉變爲「臺灣可避戰」的思維,將外國偏好的「開戰日想定」轉變爲「聯盟避戰想定」的兵棋推演。
(作者爲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