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臺式民主是改革時候了(楊艾俐)
(本報資料照)
當全世界大部分人,都爲民主制度所苦時,一向研究競爭力的學者麥克波特,最近與一位元高科技食品公司CEO凱撒琳‧蓋爾一起出版《當政治成爲一種產業:創造民主新制度》,用他的五力競爭理論來詳述當前政治問題,五力爲現有競爭者的競爭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與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波特認爲美國的問題就是雙頭壟斷控制,使得五種力量都沒有新的競爭者加入,如一種產業有特定的供貨者、上下游廠商、不準創新者加入,圈內人設立高度進入障礙,因此政治日形墮落、公共政策落後、貧富懸殊,人民備嘗苦果。
雖然講的是美國,但是書中的觀點和事例都很輕易可用在臺灣,例如過去政治爲民進黨和國民黨所壟斷,政策不透明,其他小黨難有出頭天,現今更糟糕,民進黨控制行政、立法、司法,別談國民黨難有再執政的機會,其他小黨更難制衡。
小國政治更易受壟斷,因爲地方小舞臺少,已進入這個圈子的演員、製作、劇組就竭智盡力,不讓其他人加入。一圈圈靠這些利益爲生的人,很快擴大成所謂的「政治產業複合體」,是政壇內、外整個生態體系,存在的目的是犧牲幾乎所有他人利益而自肥,所以也必須阻擋新進的人才。例如在臺灣此刻疫苗問題沸沸揚揚,「政治產業複合體」包括執政團隊、疫苗廠商、醫界、甚至是股市炒手,都想扶持高端及聯亞等廠商,未來這些複合體又成爲民進黨選舉的支援主力。
以此衡量,爲什麼郭臺銘等民間團體捐贈疫苗,會遲遲得不到民進黨政府的核可,就是這些疫苗威脅了這個「政治產業複合體」的利益,讓他們不能壟斷,也讓民間做善事都得忍辱負重,更進一步,郭臺銘若要選總統,會威脅這個「政治產業複合體」的存在,所以必須拉個臺積電出來,減少郭臺銘的威脅性。
同樣地,昨日拜登政府首度宣佈對臺軍售。國務院批准售臺40門M109A6自走砲(新型155公釐火砲及精準彈藥),金額約7.5億美元,加上每年約30億美元對臺軍售,同樣是 「政治產業複合體」得利,裡面也幾乎是同類型的人,加上美國的兩黨政治人物以及美國軍火商,所以美國和臺灣都對想要威脅這個複合體的人大加撻伐,例如主張兩岸和平、停止軍備競賽的人就被扣上紅帽子,複合體也往往以意識形態如「不愛臺灣」,阻止威脅他們利益的人。
不單是臺灣,其他國家也深受美國軍火商的影響,龐大軍費擠壓基礎建設、教育及福利軍費,不管共和黨、民主黨執政,這個「政治產業複合體」都可以永恆存在。
因此政治需要創新,在《當政治成爲一種產業:創造民主新制度》書裡提到,美國的政治制度也屢屢創新,例如20世紀初的進步運動、60年代更新的人權運動,只是從80年代美國政治缺乏創新,使得國家缺乏競爭力,尤其贏者全拿的資本主義本質,形成更殘酷的社會,美國在很多社會指標都落在OECD國家之後,例如教育資源名列33名,幼兒夭折率名列33,潔淨用水名列31名。
臺灣式民主更需創新,臺灣民主化已超過30年,從兩大黨壟斷,現在成爲一大黨壟斷,國民黨已經缺乏希望,小黨派動輒遭打壓,是改革的時機了。例如歐洲議會及首長都是採比例代表制,使得新人得以踏入,不能壟斷政治,不單逼得各黨必須妥協容忍,更使得「政治產業複合體」規模縮小,有識之士加入政壇的機會更高,政治創新之路遙遠費力,但並非不可能。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