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民進黨進入敗選循環(黃世安)

臺北市立委補選王鴻薇贏了吳怡農,即便鄭文燦已繳出民進黨敗選檢討報告,副總統賴清德也走訪各地傾聽黨員意見,但多數民衆依舊對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不埋單。(鄭任南、鄧博仁攝)

■黃世安

因爲蔣萬安當選臺北市長而空出的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一如選前民調預測,由國民黨提名的王鴻薇當選。合計先前九合一地方選舉與嘉義市長延選,民進黨已經三連敗。若無意外,3月南投第二選區補選,民進黨選情也沒有樂觀的本錢,非常有可能四連敗。

雖然選前民進黨即不斷用「落跑議員」攻擊王鴻薇。但從藍綠得票率來看,王鴻薇守住蔣萬安防線。此顯示,即便鄭文燦已繳出一份民進黨敗選檢討報告,副總統賴清德也以準黨主席之姿積極走訪各地傾聽黨員意見,但多數民衆依舊對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不埋單。接連敗選,預告了民進黨將正式進入敗選循環的噩夢。

事實上,從投票率43%來看,多數選區民衆對此次選舉並不關心。從政治現實面而言,此次與3月的立委補選結果,對接下來的立法院政治生態幾乎也不會有任何影響。但綠營連敗所引發的政治骨牌效應,或是藍營中斷連勝氣勢所引發的檢討聲浪,對藍綠兩黨內部權力結構與路線之爭,甚至2024總統、立委選情,都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從藍綠兩黨過去的經驗來看,一旦政黨進入敗選循環階段,都無法避免向極少數的基本教義派靠攏,且越是慘敗,黨內中道力量就越是式微,少數基本教義派的氣焰越是高漲。當基本教義派氣焰越高漲,對接續的選舉就越不利,以致陷入惡性循環。更可怕的是,政黨一旦進入敗選循環階段,不論政策好壞都將失去論述的正當性與民衆的關注度,也不具理性討論的意義,讓整個政黨瀰漫着失敗主義,只能坐以待斃,等待對手出錯。

以此次行政院「還稅於民」政策爲例,即便執政黨最後順應民意,捨棄發放消費券形式,祭出普發現金的猛藥,但閣揆蘇貞昌與民進黨的支持度仍不見起色,甚至黨內外也都有不同意見,顯示整個民進黨已陷入多做多錯、不做也錯的尷尬局面。如今,民進黨至少還有新竹大秘寶及臺南議長賄選案等未爆彈未解,倘若賴清德未來主導的改革沒有拳拳到肉,甚至超越預期,而只想再次複製蔡英文利用網軍帶風向,或操弄意識形態抗中保臺的選舉手法,最後民進黨恐怕失去的不只是總統,可能連國會多數都一併交出。

衡平而論,九合一選後,國民黨並非沒有被選民檢討的空間,只是面對民進黨的大惡,民衆仍願意選擇暫時容忍國民黨當前的小惡。4年前的地方選舉過後,藍綠也曾一度支持度黃金交叉,藍營後勢看好,但最後因爲提名策略問題,國民黨贏了地方、卻輸了中央。因此,與其說臺灣選舉有所謂的鐘擺效應,不如說臺灣政黨常常因爲勝選而過度驕縱,不但忘了民意,更忘了是非。(作者爲立委國會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