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藍白分而不裂 政權輪替仍有望(廖達琪)
「藍白合」的劇碼終於在1124的死線前一天告終,收尾於君悅的大戲,難得成就了全民跨黨派的共識──「五漢廢言」的大爛尾。(資料照,杜宜諳攝)
「藍白合」的劇碼終於在1124的死線前一天告終,收尾於君悅的大戲,難得成就了全民跨黨派的共識──「五漢廢言」的大爛尾;藍白終劇如此難堪的分手,大約也是超越職業編導的想像空間。不過,試着扮桶箍的郭董,倒是難得的口出兩句金言:一是「無言的結局」, 無奈地勾勒現場的氛圍;一是「太陽依舊會上升」,展現商場梟雄永不放棄的意志。
郭董的意志是什麼呢?他已宣佈退選,並在臉書上看來詞情懇切地表示:「人退,志不退……完成政權輪替,改變臺灣」;且不論他背後的動機及個人的目的等,純粹的不以人廢言而論,他點出的「政權(或黨)輪替」,確實是民主政治防腐及永續發展的唯一律則,因爲當今所採行的代議民主,以集結衆人組黨參與選舉、取得執政權力爲主要運作方式,所有的黨一組成, 都有內部權力競逐的黑暗面,再加上外部競選的爭鬥,就成爲尚黑( 黨字上下拆開)之團體,可說天下的政黨都如烏鴉一般黑,沒有白的!特別是有執政權的政黨,掌握權力及資源,更容易腐化,所以民主政治要有反對黨制衡,更要有輪替之機制,防止執政黨獨大,威脅民主本身的生存!
臺灣過去民主實踐經驗,特別是總統大選這一層,完美地履行政黨輪替這一律則,服膺憲法的8年任期限制,輪替不同的黨執政;雖然因爲歷史經驗不同,國民黨與民進黨扮演執政、在野角色各擅勝場, 但整體所成就臺灣民主的國際形象備受肯定,也讓臺灣成爲東亞民主的模範;且絕不能低估臺灣選民,在每次選戰表象的紛擾、情緒的對立、社羣口角煙硝的瀰漫中,總有一羣冷靜的觀察者,不太依附任一政黨,以重要價值理念爲投票導向,如反貪腐、保臺灣、輪替保民主等。他們雖然人數不多,大約10趴左右,卻常在投票時起關鍵作用,促成政權輪替的發生。
回到藍白未合的現實面,目前確定三腳督的局勢,且執政的民進黨「賴蕭配」處於領先狀況,還有輪替的機會嗎?引用柯文哲的話:「臺灣是充滿驚奇之島」,且「生命會找出路 」,只不過一夕之間, 侯友宜搭配了趙少康,柯文哲選了吳欣盈,兩組都在護基本盤。但前者的資深公民盤應大於後者的年輕族羣盤,且前者出席投票的積極度亦遠大於後者。
尤其後者副手的「新光公主」政壇歷練弱、選舉經驗零、選票拓展力薄,柯之選擇她,除了傳言所謂選舉經費的考量外,可能有促進與美國關係的意圖, 畢竟吳出生於美國,英語應是流利的,但如果柯真選上總統,吳是備位,她能承擔嗎?知識或價值取向的選民放心嗎?這一族羣原也較偏向柯呀!
「侯康(好康)配」的選票擴張力較明顯,本土加戰鬥藍,陸軍加空軍,應可驚濤拍岸一陣!更玄妙的是,雙方都未將話說死,侯友宜登記前還再去電柯文哲,柯也表示藍白可「和」,所以藍白還應有戲。
臺灣的藍白政黨競爭,或許正進入分而不裂、鬥而不破、國會合而不宣,總統選舉,先各自登山,最後視情況協商棄保,以完成政黨輪替的終極目標。
(作者爲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