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賴清德擁核的最後一哩路(陳冠安)
賴清德總統(左二)8日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會議。左一爲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右一爲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右二爲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就任以來,由於其經濟部長郭智輝、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顧問李遠哲、副召集人童子賢不斷釋出可能重啓核電的態度。郭表明各種電都需要,李、童更直接表態挺核,因此即使黨內有零星反對意見,而賴與府院亦未正式言明,但各界普遍認爲賴政府確有鬆綁蔡政府「非核家園」政策之意。
8日賴清德召開首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拋出「能源政策並非反核或擁核的是非題,非核家園不是民進黨的意識形態」,此番言論,更被解讀爲民進黨能源政策的急轉彎。但隨後總統府則出面迴應,表示總統的談話被扭曲解讀,要以正確資訊理性討論,不是價值,更是科學。
賴清德的言論,是不是暗示要非核家園急轉彎,自有公評,但有意思的是,賴聲稱非核家園不是意識形態的論述,直接打臉了民進黨1986年的黨綱和1995年的《行動綱領》。前者載明「核電的投資等有關政策,均應先行嚴格評估」,後者更主張「反對新設核能發電基礎,積極開發替代能源,限期關閉現有核電廠」。
相比於政治生涯中途才加入民進黨,但卻貫徹黨綱理念「非核家園」的前總統蔡英文,如今的賴清德,反而顯得不那麼正統,有違民進黨創黨理念,倒是相當諷刺。蔡政府任內,綠營內部幾乎沒有擁核非核之爭,就是一面倒向反核。然而在賴清德縱容之下,賴政府從上任至今,兩派就不斷碰撞。如果不是賴有意爲之,綠營哪可能放棄神主牌,而進入到討論階段。
簡單來說,賴清德就是想廢除非核家園政策,重啓核能,但卻又不敢。爲何不敢?自然就是因爲來自於黨內反核基本教義派的壓力。正如同現任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在2021年所說:「從1980年臺灣有反核的永續追求,現在政府開始能源轉型,如果核四公投通過,臺灣倒退30年;臺灣要成爲韌性國家,核電就應走入歷史。」倘若賴強行擁核,則很可能陷入到黨內不挺,而髮夾彎又遭在野黨狂攻的雙重困境。
因此相較於國會改革大戰,對在野黨的刀鋒相向,賴清德在處理綠營內部路線之爭時,顯然小心翼翼。態度放寬,但立場絕不說死,內部由郭智輝來當綠委與支持者的出氣口,風向則由外部的李遠哲、童子賢來帶。一方面,可以向國際、企業與民衆交代,另一方面,亦可避免過度刺激綠營基本盤。
就過去案例來說,上一個民進黨急速髮夾彎的案例正是開放萊豬,但綠營夾着「親美抗中保臺」的論述,將食安議題綁定外交路線,雖然遇有民意反彈,但最終仍鞏固泛綠基本盤而在公投過關。核能議題部分,相較於萊豬,外部民意反彈顯然問題不大,而能源政策亦與國家安全高度相關,因此也有論述之處。所以說,是否從非核轉爲擁核,對賴而言,最後的障礙其實就剩綠營的內部溝通。一通,就水到渠成,不通,則衆叛親離。
(作者爲中華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