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蔡政府「保臺」的第一步(李慶平)

金門小三通旅客。(本報資料照片)

北京冬奧將在2月20日閉幕,國際公共衛生領域權威紛紛預測,今年5月後,新冠疫情可能減緩,而中國大陸內部重中之重的事,勢將針對疫後情勢做出進一步的應對措施,以佔取先機,也爲今年11月中共二十大平穩順利召開,習近平能續任總書記及國家主席,佈下紮實基礎。

對外要關注烏克蘭與俄羅斯是否因軍事對峙,進一步惡化到軍事衝突。美國、北約、歐洲安全合作組織與俄羅斯的談判雖不樂觀,但仍有續談的可能性,此一局面無疑牽扯到美中俄三邊關係的演化。

亞太的局勢仍緊張,美國拜登總統對中國大陸的競爭、對抗、合作政策還會繼續。在美國內部,民主黨如何贏得今年11月美國參、衆兩院的選舉,是拜登總統所面臨的最重大的考驗。如果美國民主黨在參、衆兩院失去多數黨的地位,會影響2024年美國總統的選舉。

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局勢下,臺灣內部面臨年底的縣市長選舉,是執政黨與反對黨的重要課題。國際間的紛擾勢必對臺灣產生影響,若政府國安戰略能保持非冒進,在修憲上不踩對岸的紅線,蔡英文進而設法與中國大陸建立對話機制,且無與大陸有擦槍走火的軍事事件,臺灣應處於比較平穩的一年。

但中國共產黨11月召開的二十大,勢將提出對臺灣的總體方略及對臺灣工作決策部署,擺出不可能永遠等下去,勢必一決的態勢,2023年以後5年中「有所作爲」,對兩岸關係產生深遠的影響,情勢可謂嚴峻。當前兩岸倘能積極創造對話機制,即可免除雙方誤判情勢。臺灣安危若片面仰仗美國,無異任人宰割。

2015年蔡英文爲了總統選舉,去美國訪問,向美方有關部門透露,她與中共高層有直接聯繫的管道,但事後證明蔡英文與中共高層的聯繫管道並不存在。過去30多年來美國曆任政府皆希望兩岸有建設性的對話,這是美國的長期政策,也符合美國在遠東的利益。

美國川普總統到拜登總統,一改對中國大陸接觸戰略,變爲遏制戰略,並以競爭、對抗、合作爲手段以相應,同時建立印太聯盟,加強五眼聯盟,美日、美韓軍事防禦同盟,增進與提升對臺灣的關係,以達成圍堵中國大陸的戰略目的。

2016年以來,蔡英文政府也改變了對大陸的政策,以附和美國的需求。「反中」是民進黨的核心理念,「抗中」是「聯美」的重要手段,「去中」是爲將來臺灣獨立而鋪路。

在此情況下要與北京建立建設性的對話機制,談何容易。但「退一步海闊天空」,要達到臺灣海峽危機控管機制,有幾個要素:第一,美國要鼓勵臺海兩岸建立控管危機的對話機制,並與中方先談控管遠東軍事危機的安全對話機制。第二,蔡英文政府也必須適當調整對大陸的政策,要有緩和雙方緊繃關係的語言及措施。

新冠病毒疫情緩和之後,蔡英文政府應該重啓金門、馬祖與福建廈門、福州的小三通,開放大陸經貿及文教人士及大陸適當官方人士來臺參訪,對兩岸交流不要做刻意的阻擾,降低敵對氛圍。

機會是要去爭取、策畫的,任何避免戰爭的對話與妥協皆要付出代價,蔡政府應知「戰爭」不是任何政府施政的目標,而是要有儘量避免的作爲,建立「保臺」必須要有正面的措施。臺海要和平,人民要能安居樂業,是臺灣人民最重要的共識,也是中華民國政府應有的責任。(作者爲前海基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