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海上機場!陸大連金州灣機場最新進度曝光

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示意圖。(中國新聞週刊)

據《中國新聞週刊》報導,運輸車輛往來穿梭,機械作業轟鳴陣陣,在大連金州灣東部海域,大連新機場航站樓及樓前高架橋樁基礎工程正在建設中。隨着工程的有序推進,預計在不久的將來,這裡將誕生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機場——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

這一機場,當地人盼了二十餘年。東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杜寶貴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遼寧省和大連市對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的建設一直持較爲積極的態度。

他表示,新機場是東北振興最重要的在建項目之一,它的建成將提升大連作爲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地位,爲大連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和就業機會。

爲何要建新機場?

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坐落於大連金州灣東部海域。作爲大陸國內首個離岸式「人工島」機場,該機場佔地面積達20平方公里,項目按照運行等級4F標準設計,計劃建設4條跑道及90萬平方米的航站樓,該機場建成後將成爲世界最大離岸式「人工島」機場。

值得關注的是,如果建成,該機場佔地面積將超越面積爲13平方公里的日本關西國際機場和9.36平方公里的香港國際機場,也將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機場。

根據《大連新機場總體規畫(2023年版)》,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定位爲區域樞紐機場,以2035年、2050年爲近期、遠期規畫目標年。近期規畫年旅客吞吐量4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5萬噸、飛機起降32.8萬架次;遠期規畫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50萬噸、飛機起降54.1萬架次。

其實早在2002年,大連新機場項目就已啓動。2005年,大連新機場選址經確定爲金州灣地區。按照當時的規畫,預計2008年可以開始進行填海工程,一期工程計劃在2013年至2015年完工並投入使用。但實際上,直到2022年10月,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才取得立項批覆。2023年10月,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項目開工動員大會在項目施工現場舉行,機場建設正式從「備戰」進入「實戰」階段。

據瞭解,大連現有機場爲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該機場建於1927年,是大陸國內現存並持續運營歷史最爲悠久的機場之一。而隨着大連經濟持續發展,城市建設迅速將機場包圍,如今周水子國際機場距離大連市中心僅10公里,也是大陸國內極少數位於市區的機場。

2022年,大連空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佈會上公開談到,由於周水子國際機場已成爲「城區內空港」,發展和運行與城市拓展矛盾突出,無法通過改擴建滿足大連地區民航長遠發展需要,嚴重製約城市發展。

據原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規畫科技司數據,2002年大連民航機場旅客吞吐量全國排序13。而到了2023年,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發佈的《2023年全國民用運輸機場生產統計公報》,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位列全國第27位‌。

杜寶貴表示,隨着大連經濟的不斷髮展,原有的周水子國際機場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航空運輸需求。新機場的建設將大幅提升大連及東北地區的航空運輸能力,緩解現有機場的運營壓力,有助於吸引更多的國內外企業和投資者來到東北地區投資興業,推動區域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大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畫(2021—2035年)》獲得國務院批覆,大連的城市性質由「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升級爲「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海洋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批覆還指出,大連要加強國際航空港樞紐功能,提升國際航運等現代服務能級。

在大連市人民政府網站公佈的《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島內控制單元詳細規畫》中,將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定位爲區域樞紐機場。此外,明確提出該機場的首位功能是作爲國家振興東北和實現遼寧沿海戰略的重要基礎支撐,運行主要國際、地區航線,將建成遼寧乃至東北地區的樞紐機場。

可以說,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雖然還未正式建成,但早已被賦予重任。

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滕飛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大連位於東北地區哈大發展主軸(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最南端,是東北地區最重要的出海口和東北經濟版圖中的門戶城市,在整個東北地區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新機場的建設不僅可以提升城市對外通達度,還將成爲城市發揮經濟增長極作用的硬支撐,對提升城市物流、人流、資金流作用巨大。他說,金州灣國際機場建成後將更有利於大連甚至東北地區集聚更多全國和全球資源要素,在更大範圍內形成輻射帶動能力。

滕飛指出,在國際上,像倫敦、巴黎等很多大城市都有多個機場。在大陸國內,隨着大城市都市圈人口集聚,多個超大城市或中心城市已經開啓「雙機場」模式,重慶、杭州、西安、鄭州、昆明等地爭相規畫布局「第二機場」,兩座機場互爲補充,不但有利於緩解城市航空運輸資源緊張的情況,而且有利於城市建成更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體系。

相關報道顯示,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建成後,將與大連北站、大連灣客運站實現「三港聯動」,形成互聯共享的「海陸空鐵」於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樞紐網絡體系,全面提高城市現代化基礎設施功能,更好地滿足旅客高質量出行需求。

與此同時,新機場的建設也帶動了周邊區域的臨空經濟發展。據大連市政府官方網站發佈的《大連金州灣臨空經濟區產業規畫資料》,大連將圍繞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建設大連金州灣臨空經濟區。園區規畫範圍約81.9平方公里,將聚焦航空服務、現代物流、會展和文化旅遊、創新科技產業,構建高端臨空產業聚集區。

杜寶貴指出,新機場建設形成的產業集羣效應,將促進東北地區的產業升級和多元化發展,進而推動區域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對於大連乃至整個東北地區來說,這都將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杜寶貴說。

專家:要形成聯動發展格局

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之所以備受業內關注,還因爲這是大陸國內首個離岸式「人工島」機場。「人工島」長6.2公里,寬3.5公里,離岸最近距離3公里,採用水上回填方式,填海面積20.87平方公里,形成陸域面積20.29平方公里。

至於大連金海灣國際機場爲何選址在海上,2016年,時任大連新機場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在接受經濟之聲採訪時表示,大連的土地很少,能建機場的地方非常有限。自2002年以來,大連市政府就組織軍地雙方的專家開展了選址工作。經各方專家長期反覆論證與比選,結論是距主城區100公里範圍內的陸域已無大型民用機場場址可選,海上基本具備新機場的理想條件,也是目前唯一備選的場址。

與陸地機場相比,海上機場通常位於海岸線附近,無須佔用陸地資源。然而,由於海上環境的特殊性,海上機場在技術上面臨諸多挑戰,需要綜合考慮地質、結構、運營、環境等多個方面的因素。

滕飛表示,作爲一座海上機場,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面臨一定生態環境保護壓力。由於需要大規模填海造陸,生態環境保護顯得尤爲重要。

以三亞紅塘灣海上國際機場爲例,該機場是三亞市政府擬離岸填海建設新機場,選址初定於三亞紅塘灣區域的海域,位於天涯海角景區與南山景區之間。填海面積28平方公里,整體項目預計投資上千億元(人民幣,下同)。

據瞭解,三亞新機場人工島工程位於三亞市紅塘灣海域,周邊有三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沿岸珊瑚礁、旅遊休閒娛樂區、農漁業區、中華白海豚等環境敏感目標。由於項目選址位置敏感,屢因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問題被舉報。在2020年的環保風暴中,三亞紅塘灣海上國際機場由於違規填海被罰8000萬並要求恢復原狀。

此外,由於海上機場的填海造陸工程量大,填海材料會給海底基礎造成巨大壓力,如何確保機場設施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成爲重中之重。相關報導顯示,世界第一座海上機場日本關西機場已經出現了不可控制的下沈現象。雖然這和機場所在的大阪灣地質條件不佳,淤泥層厚不無關聯,但可見海上機場的修建和後期維護都不容易。

中交二航局技術中心副總工程師黃修平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填海造陸最主要的是地基沈降問題,他說,可以採用旋噴樁或者攪拌、真空預壓或者堆載預壓等方式進行地基處理。「雖然地基沈降依然不可避免,但可以採取技術手段將下沈量控制在建設範圍。」他說。

據瞭解,地基下沈問題並不只存在於海上機場,無論是陸地機場還是海上機場,均可能面臨地基差異性沈降的問題。

大連機場集團空港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是以離岸填海方式提供建設用地的大型樞紐機場,深層地基處理對於有效控制地基工後沈降、不均勻沈降及差異沈降意義重大,是確保未來新機場運行穩定的重要工序環節。目前,項目已聘請包括院士在內的權威專家團隊,廣泛借鑑國內外填海機場項目經驗,針對不同區域採用真空聯合堆載預壓、強夯、振衝碎石樁等多種組合方式進行沈降控制,並開展跟蹤監測,保證新機場地基處理後沈降滿足建設標準。航站區深層地基處理施工面積約80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未來航站樓、航站樓前交通用地和主次幹路交地區域。

「地基要穩固,樁基礎至關重要,大連新機場航站樓及樓前高架橋樁基礎工程由3000餘根嵌巖樁組成,樁徑1.2米至1.6米,樁長最長超過80米,是常規陸地機場樁長的3倍。工程總工期約一年半,是機場主體結構安全穩定、抗震耐久的『隱形脊樑』。」他說。

當然,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面臨的挑戰還不止於此。滕飛指出,大連新機場建設還將面臨投資壓力。他說,機場建設投資動輒數百億元,作爲國家重點監管的地方政府債務高風險省份,遼寧省政府債務融資也受到一定限制。

滕飛表示,新機場建成後還將面臨運營效益的壓力。他說,機場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服務的人口規模,加上高鐵快速發展對機場帶來的衝擊,機場利潤空間可能被進一步壓縮。

滕飛建議,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建成後,要與周邊城市形成良性協同發展關係,加強與遼中南城市羣,甚至京津冀城市羣合作,形成機場羣聯動發展格局。與此同時,優化提升機場自身服務水平和航線密度,加大國內和國際客貨運航線開發力度,提升機場吞吐量。

「機場被譽爲一座城市的引擎,要抓住機遇,積極促進『空—鐵』『空—軌』『空—公』聯運,大力發展臨空產業,構建高水平開放新體制,促進機場樞紐向樞紐經濟轉變。」滕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