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沒“尊嚴”的沙漠:被中國人用來種土豆,還產出1萬多斤

前言

你敢相信,一片沙漠竟然在人工的干預之下,不僅用綠洲取代了漫天黃沙的場景,甚至在這一片土地上面,還能夠產出一萬多斤的土豆?

而這一切都要得益於中國治沙人民幾代人的努力!這才讓這一片沙漠變得沒有任何“尊嚴”。

可以“種土豆“的毛烏素沙漠

作爲我國四大沙漠之一,毛烏素沙漠的存在,可以說是讓在八九十年代陝西周邊的人民吃盡了苦頭。

其中就有一位老幹部用自身的親身經歷告訴了人們“沙子確實是會吃人的”。

和其他的東西不同,漫天黃沙總是在悄無聲息地侵蝕着人類的領地,將更多的綠色轉換成獨屬於它的黃色。強大的風沙甚至能夠將人吹飛!

對於這樣的景象,大多數人也僅僅是在電影裡面見到過。

尤其是現如今,如果有人去到毛烏素沙漠,則是另外一番景象——肉眼可見的鬱鬱蔥蔥,和人們想象中的“漫天黃沙”完全搭不到邊。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全部都是一些翠綠色的樹苗一起規劃好的良田,一度讓很多人懷疑這就是來到了平原地區,而不是所謂的毛烏素沙漠地帶。

如今的毛烏素沙漠森林覆蓋率高達41%,這如果放在任何一個普通的平原或者是山區那麼都算一個正常的是覆蓋率。

但如果放在沙漠地帶,這絕對是一個驚人的壯舉。

尤其是在整個毛烏素沙漠之中,還存在着長達一千五百公里的四條大型防護林帶,也正是這些防護林帶的存在,阻止了毛烏素沙漠繼續朝着人類領地蔓延侵蝕的腳步。

前段時間就有過武威市真實直播上演了一幕什麼叫做“萬人治沙“行動,上萬人一起種植草方格,給全世界表演了什麼叫做“人進沙退”

從不同年代的遙感衛星拍攝出來的圖像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對比,在八九十年代,遙感衛星上面毛烏素沙漠地帶肉眼可見的黃色。

而時至今日,卻呈現出了很多的綠色。

毛烏素沙漠得到了治理,爲人類提供了很多的便利。首先最直接的就是解決了人類領地一直被侵蝕的情況。

另外一個就是阻止了黃沙被攜帶進入黃河之中,避免了河牀被擡高!

而如今榆林市的人民更是在毛烏素沙漠之中種植起來了土豆,看着馬鈴薯花海在沙漠之中綻放,確實是有一種別緻的美感。

如果不知道這地方叫什麼名字,人們絕對不會想到這個地方原來竟然會是一望無際漫天黃沙的沙漠。

那麼問題來了,毛烏素沙漠到底是怎麼出現的?

毛烏素沙漠的來歷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毛烏素沙漠乃是人造沙漠。從歷史的角度來講,在公元五世紀的時候,這裡並不是沙漠,而是當年匈奴人放牧的地盤,屬於草原。

但也正是因爲時間的蔓延,再加上人類的開墾破壞,同時也沒有合理的治理方法,最終導致地表上的草原植被消失,而裸漏在地表的土壤被風颳起形成了黃沙。

爲了能夠繼續生存下去,作爲遊牧部落的匈奴人則是不斷地朝着其他地方遷徙,最終也導致黃沙的範圍不斷地擴大。

從唐朝時期開始,這一片地區屬於中國領土,所以那個時候,唐朝人就已經發現這個地方出現了積沙現象。

但當時的唐朝人又怎麼會在乎這些自然景象,更不會深入思考如何治理這樣的情況。

在氣候的變化之下,加上戰亂的破壞,到了明清時期,這裡已經變成了漫天黃沙。而當時的明長城經過這一帶,所以經常會出現明朝官兵扒沙的情況,防止營地等被黃沙埋沒!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防禦關外的韃子等入關侵擾,畢竟遊牧民族生活在馬背上,來無影去無蹤,速度相當的快!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

據瞭解,當時的榆林市內毛烏素沙漠面積就已經達到了八百六十萬畝,更何況還有其他的地區。

最重要的是,沙漠裡面一馬平川,如果被來自於西伯利亞冷風經過,那麼造就出來的沙塵暴可想而知。

在這種情況之下,其他國家的人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如何逃離這一片沙漠,但唯獨我國人想的是如何治理這一片沙漠,讓人民的活動範圍變得更加龐大,不用再遭受外出一趟就出現滿嘴黃沙的情況。

“人定勝天”精神之下,沙漠變綠洲

1959年,榆林市就已經開始執行了對沙漠進行治理的相關措施。只不過所有人都清楚,想要治理沙漠,就需要做好打長期攻堅戰的準備。

畢竟想要依靠一代人治理沙漠,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治理沙漠是一件時間跨度及其漫長的過程,需要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間斷治理,才能夠成功。

結合當時沙漠缺乏水資源以及樹苗的情況,當地人運用了由蘇聯專家彼得洛夫介紹給中國的治沙方法——麥草方格固沙。

這樣的方法成本低,而且能夠最大限度的控制流沙的移動。通過這樣的辦法,起碼做到讓沙漠不會再進一步侵蝕人們領地的情況。

到了六七十年代,在國家的號召之下,整個榆林市都參與到了植樹的活動之中。起初黃沙過於兇猛,人們剛種植下去的樹苗等到了第二天就會發現,已經被沙漠掩埋。

所以他們就需要將樹苗挖出來重新種植,就這樣日復一日地重複着。爲了防止樹苗再次被掩埋,還需要人手不停的巡邏看護那些幼小的樹苗。

整個榆林市的人都清楚,這是在保衛自己的家園,沒有人偷懶。而在這個過程之中,也涌現出了無數個治沙英雄。石光銀這個老幹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石光銀小時候遇到了風沙被吹出去幾十公里之外,他的父母找了三天三夜才找到他。那個時候的石光銀已經陷入昏迷。

如果不是因爲救助及時,後果不堪設想。也正是因爲這一次生命危險,讓石光銀下定了決心,要爲治沙奉獻出自己的一生,一定要讓“沙漠”變成人人宜居的“綠洲”。

而這麼一干,就是幾十年,在這幾十年之中,人們不斷地在爲了共同的目標而奉獻自己。

石光銀不僅僅是種植樹苗,同時還根據當地的特色氣候環境研究樹苗,研究如何能夠提高樹苗的存活率。

在他們的努力之下,從剛開始樹苗存活率極低的情況之下,一路升級到了樹苗存活率高達八成。

爲此,石光銀因爲治沙還失去了自己的兒子,這無疑是更加堅定了治沙的決心!頗有一種“愚公移山”的精神。

而在這其中,石光銀並不是孤身一人,其中有無數的同道中人與其一同努力。殷玉珍爲了購買樹苗傾家蕩產,買來的幾百顆樹苗卻僅僅成活了數十顆。

這對其打擊不可謂不大!但即便是如此,依舊沒有將其打倒,之後在這一片沙地上,她種活了兩百多萬棵樹苗。

白春蘭、王友德……這樣的人物數不勝數!而他們的努力也確實是換來了成效!

根據數據顯示,六百多萬畝沙地得到了控制,毛烏素的荒漠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根本性的逆轉!

在這之前,當地沙塵天氣一年能夠佔據八成,而到現如今也僅僅剩下不到十天。

這些人幾十年的努力,最終才換來了如今的成果。

有人說中國人最喜歡種地,這句話一點都不假!即便是在這樣的荒漠,我國人依舊沒有放棄種地的想法!甚至規劃出來了一百六十萬畝的農田,在其中種植土豆。

這如果放在以前,誰敢想象漫天黃沙飛揚的沙漠竟然能夠變成這樣?不僅僅出現綠色,還能緩解當地的糧食壓力。

這樣的壯舉,可以說的上是史無前例,而這些都離不開這些辛苦奮鬥的人民,是他們紮根黃沙,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最終才換來了如今的成果。

也正是因爲他們,才能夠創造出來如今的“奇蹟”!

正如同那一句話所言,如果奇蹟有顏色,那麼一定會是中國紅!中國人民“人定勝天”的精神之下,已經讓中國創造出來了很多個不可能!

而這樣的“不可能”也將會繼續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