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中美終須一戰?──狼煙未燼(二)

哈佛大學前政府學院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這一概念,用來描述當前的美中競爭關係。(圖/TED Graham.Allison: Is war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inevitable)

西元前5世紀,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記錄了摧毀整個希臘世界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他將戰爭的原因總結爲「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達揮之不去的恐懼,使得戰爭不可避免。」哈佛大學前政府學院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在其《註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中,列舉了過去500年中,崛起的強權挑戰既有統治強權共16起,其中12起爆發了戰爭,提出「修昔底德陷阱」這一概念,用來描述當前的美中競爭關係。

2018年川普對中國發起關稅懲罰戰後,一場不帶硝煙的不流血戰爭已經展開,美中已進入「修昔底德陷阱」。由於兩國都具備橫越太平洋的核威懾能力,應會盡其可能避免正面武裝衝突,但雙方在南海和臺海採取的軍事邊緣策略卻愈來愈頻繁,美蘇冷戰時期的代理人戰爭值得我們警惕。

回顧冷戰時期的兩場代理人戰爭,美國介入的越戰,最後是越共全面赤化越南;前蘇聯入侵阿富汗,最後導致蘇聯解體,阿富汗至今戰亂頻傳。越南和阿富汗人民並沒有因此獲得自由民主和人權,只是淪爲美蘇強權各自消耗對方國力的犧牲品。

冷戰時期,美蘇在中亞爭奪勢力範圍。1979年12月,因與前蘇聯接壤的阿富汗發生政變內訌,蘇聯十萬大軍入侵阿富汗,將親美的阿明擊斃,扶持卡爾邁勒親蘇政權。原擬速戰速決的蘇聯,卻遭受阿富汗游擊隊激烈的抵抗,美國中情局向阿富汗反抗組織提供大量的先進武器,阿富汗戰場成爲新式武器的試驗場。蘇聯重蹈美國介入越戰的覆轍,深陷阿富汗達9年之久,雙方皆死傷慘重,數百萬阿富汗人淪爲難民。

1981年,雷根當選美國總統,指稱蘇聯爲「邪惡的帝國」,決心以實力對抗蘇聯。在軍事方面,雷根主要舉措是增加國防預算,提出他稱爲「星球大戰」的計劃,建立外太空反飛彈防禦網,目的爲摧毀蘇聯對美國揚言的「互相毀滅」威脅,蘇聯因此被迫與美國展開軍備競賽,最後成爲拖垮蘇聯經濟的原因之一。

在經濟方面,雷根採用下列策略讓蘇聯經濟全面崩潰:由於蘇聯經濟發展過分依賴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美國要求沙烏地阿拉伯配合大幅提高石油產量,讓油價暴跌67%,同時要求歐洲盟國切斷蘇聯的天然氣出口渠道,讓蘇聯的石油美元外匯收入大縮水,1985年美國與日本等5個工業國簽訂廣場協議後,美元又大幅貶值,導致蘇聯財政收入連用來進口必需的糧食也不夠,更不用說維續龐大的軍備開銷,前蘇聯因而被迫在退出阿富汗戰場兩年後解體。

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爲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強權,雷根也因此成爲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總統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川普似乎已經採取雷根解體蘇聯的策略來對付中國的崛起。除在經濟上發起貿易戰外,美國副總統彭斯於2018年10月4日在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演說指出:「川普總統簽署法律,讓我們的國防經費有了雷根總統時代以來最大的增長……。我們對武裝部隊的投資前所未有,這包括啓動建立美國太空軍力的進程,以確保我們在太空的主宰地位能持續下去。」面對新冷戰,川普開啓了冷戰時代雷根的工具箱,他眼中的前蘇聯是現在正在崛起的中國,那誰是他心目中的阿富汗?

【未完待續】

本文節選自《狼煙未燼》,作者:蔡榮根,墨言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