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40多年前的曾文水庫(劉良升)

曾文水庫紀念郵票(圖/劉良升提供)

1973年底費時6年才建成的曾文水庫,其土石壩截斷臺灣省第四長河曾文溪上游的峽谷,滿水面積構成了臺灣地區湖面最寬廣的水域。

40多年前的郵票鮮有以鳥瞰圖或空照圖爲主體,得以完整顯示整體地表結構。所以郵政總局以水庫鳥瞰圖印製的曾文水庫落成紀念郵票,可謂是彌足珍貴。這套由3張郵票合組的圖片,只見曾文溪上游的主幹流由上方進入水庫區,然後中央主要集水區的水域寬廣如湖,繼而順勢來到下方偏左側的土石壩和泄洪道的位置,整個水庫景區風情一覽無遺。

而水庫集水區的周邊,在郵票中則以近似「等高線」般明暗相間的線條,刻畫出穿插有序的層次感,來凸顯環繞庫區而呈現上升地形的綿延山巒。而蜿蜒的紅色細線,由西南角進入庫區,穿過水庫泄洪道和土石壩,爬升至水庫東岸環湖朝北而行,最後在水庫正北端轉向西方跨越曾文溪上游的主河道,並繼續朝西延伸,正明示了進出曾文水庫的主要公路「臺三線」省道(臺灣省第三號省道)的走向。因此這張郵票的精美程度,已經可以取代景區的導覽旅遊圖了。

這數十年來,由於氣候的變遷以及山林的過度開發,加上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對臺灣中部地質的摧殘,曾文溪上游山區多次的豪降雨,伴隨着大面積的山體滑坡,沖刷了不少土方進入庫區,曾文水庫也成爲全臺土石淤積排名第一的水庫,嚴重影響了水庫的有效蓄水容量和使用年限。而這些年來在秋冬之交,南臺灣地區的乾旱導致曾文水庫有效蓄水率常常抵達水庫建成以來的低點,陡降的水位致使許多庫底的泥灘都裸露了出來,更遑論原先攜帶旅人導覽的旅遊艇,早就被迫停航,水庫乾涸的現狀令人觸目驚心。

端詳着這張郵票,看着新聞視頻中曾文水庫的近況,讓我想起如何保育山林,學習和大自然和平共處,是我們先前誇口「人定勝天」過度建設後應該正視的議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