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學 | 零碳海島的綠色密碼
爲大力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進一步繁榮生態文學,弘揚生態文化,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生態環境部、中國作家協會面向全社會聯合組織開展第七屆“大地文心”生態文學作品徵集活動,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各方踊躍投稿,現選登部分作品,以饗讀者~
大陳島,位於離台州市區52公里的東海上,由“上大陳島”和“下大陳島”組成,同屬台州列島。600多年前,航海家鄭和率船隊在波濤接天、巨浪如山的境況下,以羅盤導航定向行走西洋,將這兩座毗鄰的珍珠小島記入《鄭和航海圖》,得名“大陳山”。
1958年,第一批登島的墾荒隊員建起大陳島第一座柴油機發電廠,但囿於成本,只能在晚上供電若干小時,而且柴油機一啓動運行,噪聲巨大,給寧靜的海島帶來刺耳的噪聲污染。
隨着全國首個海島“綠氫”綜合能源示範工程和世界首個柔性低頻輸電示範工程在大陳島先後投入運行,大陳島入選浙江省首批低(零)碳試點單位,與之相配套的,大陳風電場可爲上下大陳島提供充足的清潔能源,全電已覆蓋大陳島民宿、養殖、交通、景區、低碳固廢處置、低碳廢水處理……
(一)
我在島上時間乘坐的交通工具,皆爲新能源車。這批新能源客車,單從外觀設計上看,就有明顯的大陳特色。除了有大陳島字樣,還有海鷗、大海等海島元素。客車線路覆蓋上下大陳主要景點,既方便了島上居民出行,也爲島外來客提供了清潔舒適的乘車環境。
生活在大陳島的居民發現,如今大陳島的角角落落都在潛移默化地被綠色改變,從生產到生活正全方位實現低碳化,一幅水清島淨、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海島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在下大陳島,我入住的是“有家”民宿。這是大陳島第一家全電民宿。
所謂全電民宿,是指通過實施電能替代,提高民宿電氣化水平,在民宿的建設、改造及運營過程中,在烹飪、採暖、空調、照明、熱水供應等諸多方面,實現以電能作爲唯一終端使用能源的民宿。
“有家”民宿的地理位置,在下大陳島,可以說獨一無二,是180度海景房。
我踏進民宿,一擡眼,看到作家黃亞洲的題詞“上得大陳,方知有家”被裝框懸掛在前臺對面。我拍了張照片發給亞洲,他回過來五個笑臉,可見他是開心的。很顯然,“有家”在島上,有口皆碑。
站在客棧陽臺上,可眺大陳海域一角,且有一個細沙綿軟,厚度適中的沙灘。黃昏,海上的漁火忽明忽暗,偶爾,有一艘漁船駛過,打破海面的寧靜。客棧外是一片坡地,種着青菜,菜地上方,建了一個瞭望臺,茅草覆頂,上面掛一塊“我在大陳島很想你”。我爬上瞭望臺,三月的海風吹過,有些許涼意。從這個角度,大海似乎顯得更爲遼闊。
“有家”客棧地處大陳島東端,從地理位置看,並不是最好,距離島中心梅花灣有點遠,不過,“有家”創始人施招榮有自己的考慮,島東端視野開闊、地勢較高,大陳海域的海景可盡收眼底。街上熱鬧是熱鬧,但卻沒有這樣的地理優勢。施招榮認爲,從街上到民宿的這段距離,不能構成遊客不選擇“有家”的原因,相反他認爲遊客既然選擇來到大陳島,對海景房一定會更加情有獨鍾。
施招榮不是大陳島本地人,他在椒江經營一家輪胎店。2016年,施招榮和妻子來大陳島旅遊,被這個世外桃源般的海島深深地吸引,次年4月便買下了位於鳳尾村土地堂的一棟青石民居。施招榮將它命名爲“有家”客棧,這是他嚮往已久的家。“有家”客棧只有十個房間,每個房間都以“外婆家”“舅舅家”等家人的身份來命名,讓客人一入住,就有賓至如歸之感。施招榮妻子陳菊琴說,“這是我們民宿的主題,讓遊客有回家的感覺。遊客在這裡住三天的話,我們會確保他們的早餐三天不重樣。”
(二 )
那麼,如何分辨普通民宿與全電民宿呢?其實很簡單,全電民宿,都掛有一塊專用標誌身份的特製牌匾,木質,設計有家,也有電的元素,上端是“國家電網”的文字與標識,下端,則是一行字“電力,服務美好生活”。除了特製牌匾,因爲“有家”是第一家全電民宿,所以,還在房前嵌有一塊說明:這是一家以“電”爲唯一能源的民宿,區別於傳統民宿的燃煤、燃油、燃氣設施設備,“全電民宿”在其建設運行過程中,將廚房烹飪、供暖製冷、新風系統、供水系統和照明系統等諸多方面作了電能替代改造。平均入住一晚“全電民宿”,您將可以節能0.87千克標準煤,相當於減排7.09千克二氧化碳。歡迎您入住“全電民宿”,感謝您爲大陳島的綠色生態保護與“零碳”海島建設添一份力。
說實話,入住全電民宿,與傳統民宿相比,似乎也沒有特別的感受,要說有感受,就是少了煤氣和油煙味。服務員給我們做早餐時,我特意去廚房看了看,驗證一下陳菊琴講的是否屬實。要說吃的,豆漿是自己磨的,肯定又香又好喝,紅糖饅頭好吃,我一連吃掉兩個。但讓我關注的,還是煤氣爐改成的電磁爐,這是全電民宿的標配。我問服務員,電磁爐的使用感覺怎麼樣,她覺得最明顯的感覺,一是方便,二是清潔,三是安全。我試了一下,只需旋轉按鈕,原先用煤氣時跳動的火焰,現在被藍色電量格代替,服務員說,“可別小看這個電磁爐,燒飯火力很足夠,一蒸籠花捲很快就熟了,而且,可以輕易舉起鍋的把手,一點也不燙。”
施招榮有三個身份:台州好人、第七屆椒江區道德模範、椒江區新時代墾荒人。我覺得,“有家”客棧能成爲大陳島第一家全電民宿,且當選台州民宿協會副會長單位,與創始人的這三個身份分不開。他的視野與心胸,需要像大海一樣開闊,方能先人一步接受新生事物。
當然,除了響應“零碳”海島建設,客棧日常運行費用的降低,也是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2020年,“有家”客棧在大陳供電所指導下進行了全電改造。廚房裡配備了一套電磁爐、電煮鍋、電蒸籠等全電設備,代替了原先的燃氣竈,使用三年多來,成效明顯。施招榮算了一筆賬,他認爲,改爲全電民宿後,至少有三個好處,第一個是安全,第二個是乾淨,第三個是省錢。一個月能省煤氣費大概是200元左右這樣子,一年下來也有2000多元錢了。“相比用煤氣,換成用電後每月費用能減少20%。”或許對於施招榮來說,這筆費用在他的商業版圖裡,不算很大,但終究是划算的。
施招榮對於全電民宿的使用感受,與服務員的感覺幾乎不謀而合。施招榮大氣,他說,“凡是預訂了我們家的客人,他們也可以自己帶食物過來,在全電廚房進行烹飪,安全又方便。”儘管自帶食物的客人並不多,但他有這個底氣講這個話,主要還是全電廚房帶來的便捷與安全。
大陳供電所長蔣偉堅也給我算了一筆賬,他說,前期的廚房改造要購買一套電磁爐,大概成本是7000元至8000元左右。按照已經改造了的民宿老闆的說法,大概2至3年就能完全回收前期投入的成本。從這個稍稍長遠的角度看,全電民宿的經濟效益也是顯而易見的。
(三 )
“有家”附近的“海巢”客棧創始人,85後毛海明也證實了施招榮的說法。
其實,我在椒江碼頭,就與毛海明夫妻倆偶遇了。當時,我和張學鵬、曹霞等在排隊檢票上船,曹霞突然與排在我們前面的一對年輕人打招呼。曹霞說,過兩天去和你們聊。原來,這是一對在大陳島上經營民宿的夫妻,是我這次的採訪對象。我發現,他們腳下,有一堆日用品。妻子李園園說,他們過來椒江採購一些東西。
從“有家”到“海巢”步行也就兩三分鐘,幾乎是毗鄰。夫妻倆都在。我們就站在院子裡聊天,毛海明告訴我,客棧是自家的老宅改造的,客房用了新型建材,是新中式和簡歐風格的裝修,看上去輕巧,但又耐看。我問他,怎麼就想到給客棧起名“海巢”。毛海明笑着說,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意思,就是想着,在海島上,一個可供遠行的人歇腳的巢而已。
我很自然問到全電民宿的事,毛海明也很坦然地告訴我,這是趨勢,再說,島上用煤氣的確不方便。因爲煤氣是需要從大陸海運上島,再從碼頭統一拉到那個煤氣罐存放點,然後,我們就去那邊灌。但在灌的過程中有時候排隊會排不上。我說怎麼會排不上呢?是人太多了?他說,就是用戶與煤氣罐的數量不匹配,比方說你30個人過去,但只有20罐煤氣。有時候,我們很早就過去,4點半就排隊排在那裡,煤氣站都還沒有開門,天也沒亮,但好不容易排到了,人家告訴你,煤氣沒有了。我們開客棧的,煤氣是一天都不能停的,不然,就開不了飯。搞了這個全電民宿,廚房裡的事情就省心多了,現在說煤氣,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一樣了。
打造全電民宿的難點在於廚房的改造。大陳島的竈具燃料全靠海運。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燃料短缺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就會導致每戶民宿都會囤積大量的燃料。說到全電廚房,剛推行時,用戶最擔心的,還是安全。中央電視臺記者在島上採訪時,也特別關注這個問題,記者邀請大陳供電所的潘宏恩,現場進行了演示。
我從電視畫面中看到,潘宏恩指着電磁竈的磁控開關對記者說,你看我開最大,馬上氣泡就起來了。潘宏恩在竈上擱一壺水,對記者說,只需要10秒鐘,水就沸騰了。但實際演示,不到10秒鐘。潘宏恩要記者數數,記者數到十,壺裡的水就已經沸騰。潘宏恩說,你別看這裡是沸騰的水,溫度很高對吧?但你看它水開了,其實它這裡是沒什麼溫度的,很安全,手碰着都沒事。潘宏恩用手試了一下,對記者說,你看都不燙的。記者也伸手試了一下,說,是涼的,比我的體溫還要低。潘恩宏說,我們整個全電廚房是沒有明火的,這就杜絕了明火引起火災的隱患。
(四 )
蔣偉堅告訴我,“有家”和“海巢”的全電民宿,在大陳島是樣本。其他民宿主人來看過後,表示認可,回去以後也着手改造。現在島上的全電民宿已經超過30家。隨着“零碳”海島建設的推進,這個數字還會持續而快速增長。他說,島上攏共不到50家民宿,或許,你下次上島再來看,全部都是全電民宿了。
我和毛海明正聊着天,他妻子李園園笑着從房間裡出來。夫妻站在一起,有一種莫名的但令人悅目的喜感。毛海明身高在180公分以上,他妻子則嬌小玲瓏。但看得出來,李園園的性格很好,笑容一直掛在臉上。她是台州路橋人,爲了愛情,就嫁到島上了。她加入我們的聊天,儘管對島上跟民宿相關的管理,夫妻倆也有一些想法,認爲可以做得更規範,更好,但她始終笑眯眯的,所以,聽上去,她不是在說一件不愉快的事,而是談笑間,陰雲全散的感覺。
毛海明算是墾三代,他爺爺當年跟墾荒隊員上島,雖然不是墾荒隊在編人員,但乾的活,和墾荒沒有差別。他在島上定居下來,娶妻生子。
毛海明說,剛開始做民宿,其實島上的人是不看好的。但對這個島他是有情懷的。我理解毛海明所說的情懷,從他爺爺開始,他們就是這裡的主人。而李園園則說,我們的墾荒,是精神上的一種墾荒。
李園園說,老房子門打開,一扇窗,三面牆,好簡陋啊,就是傳說中的家徒四壁。改造成民宿後,第一年客人很少,我們買了車,專門去碼頭接客人。說心裡話,我們總希望把自己的家鄉好的一面,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
不過,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海巢已經有了自己的連鎖,從一家到三家,年營業額能達到一百萬元上下。
李園園在聊天中,對全電民宿十分認可,特別是電磁竈,她更是讚不絕口。她說,“這口竈最大功率15千瓦,平時用5千瓦就夠燒菜了,而且油煙更少。”
我提議和他倆合個影。李園園繫着“海巢”專用圍裙,穿着一雙拖鞋,是客棧老闆娘的行頭。我說就這樣很好,但她堅持要去換一雙鞋子,她說,穿着鞋子,她會顯得高一點。
照片拍出來後,我們三人的神態都很放鬆,尤其是李園園,雙手叉腰又未完全叉腰的樣子,臉上笑容彷彿一朵剛好盛開的花。我們身後的背景,是一堵白色的牆,牆上是“海巢”標識。“海巢”已在島上開了幾家連鎖民宿,之所以要投資,是因爲在毛海明心裡,他看好大陳島的明天。
(五 )
“海巢”陽臺外面種着一片桔子樹,且已結果,桔子沉甸甸的壓彎了枝頭。見我們在議論這片桔樹,毛海明媽媽端來一盆桔子,讓我們吃。我發現,盆裡的桔子顏色有兩種,一種是常見的桔黃色,另外一種卻是罕見的偏白色。毛媽媽說,白的要甜一些,都是我們自家種的。毛海明說,他爸爸媽媽身體還好,平時就在客棧裡幫忙幹活。我說,那你的運營成本又降低不少。他說,這個可以忽略不計,不是錢的事,主要是有事情可做,他們也開心。
我理解老人的心情,與他們的聊天中,他們也是深有感觸,早先的大陳島,“走路高低不平,夜裡電燈不明,急事電話不靈,遇風航船常停。”現在,除了不可抗拒的風浪會讓客船停航,其他幾個制約大陳島發展的瓶頸,基本得以解決。自家幾間老宅,經過兒子的手,突然就成了搖錢樹,哪有不開心的道理。
離開“海巢”,我發現外牆上掛着一塊“人大代表聯絡站”的牌子。年輕的毛海明,帶着他的妻子,返回他的家鄉大陳島,將祖傳的老宅改造成民宿,給遠方的來客,一個面向大海的“巢”。我忽然意識到,毛海明夫婦在給遊客一個巢的同時,也爲自己的人生,築起了一個“巢”,他們在這裡看潮漲潮落,看太陽在早晨升起,也看月亮掛在大海上空。
來源 | 中國環境APP
作者 | 陳富強
編輯 | 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