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用平板的原罪--沒幾個人真的知道這個意義在哪裡

▲▼教育部於2022年推出「生生平板」計劃。(圖/翻攝自教育部官網)

唐宇新/花蓮國小教師

在疫情前,行政院快速的推行了生生用平板計劃,迄今也已經快三年了。除了設備老化這個問題很大之外,臺北市有個小六學生寫了一篇《生生平板 一學期用2次》,看起來分享人數相當驚人。

也因爲這篇文,殺傷了我這位花蓮偏鄉的國小教師,所以看了一下內文。看完,也真心佩服指導這孩子的大人,能夠用這麼真誠的手法,站在臺北市批評偏鄉的數位設備使用不彰這件事情,同時也令人佩服的是『這位小學生的視角也太老師』了!

姑且不論這篇文是小六學生寫的?還是隻有小六學生程度的大人寫的?我在此也只好把這種類型的文章,統一當作是小六學生寫的作文好了!

然而,生生用平板的真正意義與危機究竟在哪裡?這種小六學生文一出,也真正的暴露出我們在數位走入學習上的最大困境!

究竟,我們要平板入班級幹什麼?

(×)偏鄉的設備使用率非常低。

事實上,以花蓮縣數位學習辦公室的統計,在教育部MDM的呈現之下,其實以花蓮這樣的縣市而論,都已經達成上課時間達到八成的使用率。而各種不同牌子的設備使用情形也在表格中呈現出隨班上課的樣貌。事實上,在臺北人眼中的偏鄉縣市,使用率還超級高。

那,臺北市爲什麼生生用平板只能達成一學期兩次的使用次數呢?

事實上,寫這篇文章,甚至是引導這篇文章的人,也真的確實只有小六的程度而已!

因爲他忽略到以下幾件事情:

1.生生用平板是依據學校人數與班級數,推論最大使用臺數後,以一比六的原則下去做設定,然後撥付各校。

2.以大型學校的使用情形,就是六個班級共用一臺充電車,然後最大數值的平板載具隨車跑。

Q:爲什麼設備(教育部精進計劃)只能一學期兩次?

A:因爲六個班級必須搶資源,另外,大型學校通常跨班就有跨樓的問題。老師一定不敢讓學生一臺一臺平板從其他教室或管理者身上搬過來自己班上使用,另外也權衡於設備使用時間與課程時間的約束,讓老師更不敢把設備拖移到班上執行!

Q:我真的很想讓臺北市的學生能夠生生用平板,臺北市 蔣萬安 市長請幫幫忙!

A:臺北市在柯文哲市長時期就推過這樣的計劃「學生自備載具(BYOD)到校學習實施計劃」( https://www.do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 )。詳情請查閱公告內容!

(×)學生使用設備只會用在玩

實際上,在上課時間使用的平臺,大多都是選擇是非題。

那看起來像是遊戲界面的平臺,大抵就是預期學生在遊戲的競合過程中,試圖讓學生降低學習的心防而已。根本的問題在於:

1.老師究竟怎麼規劃數位與設備入班上課

2.家長平常也沒在關心自己的孩子怎麼使用設備

3.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平常在玩的就是手遊,所以推論學生上課應該也在玩手遊

(×)教育部狂推AI入課,學生只會學習抄襲而已

這個問題,真的是似是而非的答案。我認爲真的只能送分而已!

原因無他,這種問題歸咎於兩個環節:

1.老師在教學設計上的規劃不夠精緻,讓學生直接操作直接送出,所以做出來的東西有87成是一模一樣長的像的作業。

2.老師也搞不清楚AI的問題,所以導因下去,出來的結果連老師都囫圇吞棗的接受。

3.學生求快、求省時,於是也用相同的方法敷衍老師。

這最後的結果是『老師教學0效果、學生抄襲也沒有意義』!

那根本上究竟應該怎麼辦:

1.師培計劃的再修正:

以現在臺灣的大型研討會來看,大多都是著名講師上臺演講自己的好,但從來沒有人看過他們的現場究竟怎麼做。而所謂的實踐家,也只能用短短的15分鐘時間上臺,那個連快餐品質都沒有的講座,不如不要辦比較好!

大型研討會的模式可能改爲『落地實施名師授課、觀課、議課,做成影片整理成數位資料』恐怕纔是真實的解方。

2.以學生的成果回推AI教學真實的需求:

事實上,AI這個工具大抵也只能當作是全能助理的角色來看,也就是他根本上就不是幫你找尋最佳解答的工具,但很多人都把他當作神主牌一樣的供養在桌面上,讚頌他的美好與存在。

真實的問題是「這種工具必須回推學生學習成果,然後回推工具的使用方式」,而不是把工具說的跟神一樣,最後自己也變成神經神經很有精神的講師。

▲▼生生平板。(圖/唐宇新提供)

(×)我的數位學習平臺好棒,趕快捐款給我做愛心

這個答案又是似是而非的答案了!不過寫○的,這題會被我扣分!

認真講一個關鍵,以pagamo與因材網等,都沒有跟你要任何的捐助款項,而且能夠在中小學學生免費使用的前提下,你真的有必要捐款給別人做愛心,然後讓那個別人站在臺上講自己的愛心好偉大的。我也很佩服了!畢竟,這些愛心地方協會、基金會等供養單位,已經成爲全國最大的吸金單位。也因爲他們的愛很大,所以煉丹爐裡究竟煉出了什麼丹,他們是不會公佈捐助資金的去向與使用支度,讓你明白他們的愛發揮出了什麼與多大的成效。因爲,只有學校單位以及公家單位,必然的會被審計單位、財主單位盯上查稍而已!

(×)有了數位平臺,學生的學習與相關素養都會提升很多

這個答案,其實也必須送分!

以我的經驗與分析來看,敝校使用 PaGamO素養學習的,對應的閱讀學力測驗成果後期呈現的數值都相當的不錯。對應加上 #因材網 與 Cool English的使用,本校也大略的在一週有十節課左右的使用時間。相同的,敝校的學生相對的學習檢定,其實在這樣的督促下,也是穩定的有所成長。不過,學生與老師也確實比較喜歡pagamo就是了!貓貓老師的分析就是以pagamo的閱讀品學堂爲例,加上學生的各項家庭因素、學習習慣、月考成績變成因子,然後推論出一個「使用數位平臺對於學習成效有幫助的結論」。

那,身爲老師的我卻又認爲這樣是不夠的?原因在哪裡?

1.數位平臺只練習了學生快速閱讀與作答的結果,我們很難看見學生的真實學習與手寫歷程。

2.教學設計精神、課程設計搭配流程、學習目的呈現,這三個恐怕纔是教學者必須審慎思考的關鍵。

3.過度渲染各種教學法與數位工具,讓很多講師成了神,但卻忘記把自己的教學做紮實!

最後,數位平臺與生生用平板是否真的那麼差?跟臺北市一樣一週只能用兩次?這恐怕就要讀者自己重新去判斷了!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