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歷史簡介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全稱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葡萄牙語:República Democrática de S~ao Tomé e Príncipe,英語: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Sao Tome and Principe),是位於非洲中西側幾內亞灣東南部的島國,東距非洲大陸201公里,由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等14個島嶼組成。聖、普兩島均屬火山島,地勢崎嶇,爲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溼熱。聖普國土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總人口19.3萬(2016年1月)。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全國人口約90%居住在聖多美島,居民主要是班圖人,其餘爲混血種人,官方語言爲葡萄牙語。聖普原爲葡萄牙殖民地,1960年,聖普解放運動爆發,1974年葡當局同聖普解放運動達成獨立協議,1975年7月12日聖普正式獲得獨立,成立民主共和國。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是聯合國公佈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是以種植可可等經濟作物爲主的農業國,獨立後曾長期實行以國營經濟爲主的經濟政策,1985年開始實行經濟自由化,1987年7月開始實施經濟結構調整計劃。2014年,聖普國內生產總值實現3.69億美元。

15世紀70年代以前,聖多美島上無人居住。1470年,葡萄牙海軍在P·埃斯科巴率領下入侵聖多美島,以耶穌12門徒之一多美之名命名該島爲聖多美。

1471年,葡萄牙又佔領該島東北的另一島嶼,稱之爲普林西比,意爲太子島。

1522年,兩島淪爲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當局把國內的政治犯和其他罪犯流放到這裡。其後葡萄牙人將犯人和猶太人遷移到該島建立種植園,並用從非洲大陸運來的黑人做勞工。在奴隸貿易時期,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成爲來往於歐洲-非洲-美洲之間船隻的中途停靠站和販賣黑奴的轉運站。與此同時,葡萄牙殖民者還從安哥拉、莫桑比克和佛得角羣島等地掠來大批奴隸、強迫他們在島上的甘蔗種植園從事繁重的勞動。在殖民者的殘酷虐待下,奴隸大量死亡,兩島曾有“死亡之島”之稱。

16世紀末,兩島奴隸聯合起義,一度推翻了白人奴隸主的統治。此後,島上奴隸暴動頻繁,迫使部分種植園主轉移到巴西,島上的甘蔗種植園逐漸衰落。

1599和1641年,荷蘭人趁葡萄牙勢力衰落之際,兩度襲擊聖多美城,並佔領了這兩個島。

1648年,葡萄牙人又從荷蘭人手中奪回此二島,繼續從事奴隸販賣和轉運。

17~18世紀爲荷蘭、法國佔領,併成爲遠洋船隻停泊地和奴隸販賣的中轉、儲運中心,在經濟衰落之後,1878年還給葡萄牙統治,殖民者從安哥拉、加蓬和幾內亞等地招募“契約勞工”在島上大面積種植可可和咖啡,兩島一度成爲世界重要的可可生產和輸出地。

1909年,德國和英國的巧克力製造商因聖多美的種植園合同工全是奴隸,遂聯合抵制聖多美生產的可可。1951年,葡萄牙將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改爲海外省。設總督直接控制。

1960年聖普解放委員會成立(1972年易名爲聖普解放運動,1990年又改名爲聖普解放運動-社會民主黨,簡稱解運),要求無條件獨立。

1974年葡當局同聖普解運達成獨立協議,1975年7月12日宣告獨立,定國名爲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曼努埃爾·平託·達科斯塔任總統,獨立後曾長期由聖普解放運動一黨執政。

1990年8月,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實行多黨制;1991年1月,民主統一黨(簡稱民統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多數席位,成爲執政黨;同年3月,米格爾·特羅瓦達當選總統。

1996年7月特羅瓦達蟬聯總統,1998年11月,解運重新在議會選舉中獲勝,並於1999年1月組成新政府。

2001年8月,民主獨立行動黨(簡稱“民獨黨”)候選人弗拉迪克·德梅內塞斯擊敗解運候選人平託當選總統並於9月3日正式就職。

2006年7月,德梅內塞斯作爲民主運動變革力量/自由黨(簡稱“民運黨”)和民統黨兩黨聯盟候選人再次當選總統。

2010年8月,帕特里斯·特羅瓦達領導的民獨黨贏得議會選舉,特出任政府總理。

2011年8月,獨立候選人、前總統達科斯塔當選總統。

2016年9月3日,獨立民主行動黨人卡瓦留(Evaristo Carvalho)開始擔任總統。

2016年12月26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外長博特略舉行會談。會談後,兩國外長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