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值班室 | 守“望”:深夜的宇宙級浪漫,是他們每天的日常

(原標題:深夜值班室 | 守“望”:深夜的宇宙級浪漫,是他們每天的日常)

【編者按】微光映星河,夜闌人未靜。中國的夜有多火熱?使命在肩的“大國重器”科研團隊、因時代而生的新職業新工種、傳統行業中24小時值守崗位……他們披星戴月,只爲創造美好的明天。在江蘇省委網信辦指導下,江蘇廣電總檯推出《深夜值班室》系列微紀錄特別策劃,講述奮鬥者的深夜故事,展現腳下這片土地上晝夜不息奔涌的活力。

video

初冬的晚上9點,河北省興隆縣連營寨雪後初晴,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實時氣溫降至零下十度左右。星空之下,是簡稱LAMOST的郭守敬望遠鏡。作爲我國自主研製的兼具大口徑和大視場的巡天望遠鏡,LAMOST是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承擔並自行研製的,得益於其世界領先的光譜獲取能力,LAMOST 已發佈了超過2500 萬條天體光譜,構建了目前人類最大的天文光譜數據庫。

LAMOST一眼“萬星”,其功能就像是給天體做“人口普查”,其觀測只能夜間運行,爲了防止光線干擾觀測,這裡不允許有路燈,辦公、居住區的窗簾也緊緊閉着。燕山山脈的深夜中,有一羣人堅守在這一天文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旁,和星星作伴。

藉着手電筒微弱的光,郭守敬望遠鏡運行和發展中心觀測助手司志育正踏着雪查看實時天氣情況。觀測助手是觀測中的基礎崗位,主要工作是收集星空“普查”數據和維護設備的運行等,“我是在2007年來到這裡的,那時候我們都要裹着軍大衣在裡面觀測,後來就開始用計算機進行模塊化、數據化的自動採集,這樣的話就方便了很多”,司志育說。

天黑了下來,觀測室裡的大屏顯示,當晚風速一直在大於10m/s,大風會將樹上的積雪吹到望遠鏡上,所以大家只好一直等着。等待的時間總是難熬的,司志育會搗鼓一些電腦小程序,幫助大家更好值守,“夜裡大家都看電腦,有時候在安靜的情況下會打瞌睡,與此同時,我們每天的觀測會遇到一些正常的故障處理,這些故障有的是重複的,我想用腳本來代替人做一些簡單的操作,這樣出了問題以後計算機直接就會報警。”

大屏幕上的時間來到了第二天凌晨1點、2點、3點……風速甚至到了18m/s,後半夜還是不適宜觀測,值班人員只好結束工作。司志育招呼大夥回到宿舍睡上一覺,等當天晚上再次啓動觀測。

預報顯示天氣很好,是望遠鏡觀測的好時機。下午3點鐘,司志育和同事來到望遠鏡內部檢查調試設備。每一輪調試,觀測助手都要檢測望遠鏡的全天相機、環境傳感器以及機架上數百個位移促動器、力促動器等關鍵監測執行器件,每一個部件都有幾層樓高。忙碌了近兩個小時後,一切準備就緒。值班人員匆匆吃完晚飯,剛一回到崗位,棘手的問題又出現了。

觀測人員反饋,LAMOST光纖定位閉環檢測系統的光纖檢測相機疑似降溫過快導致失焦。等來的觀測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大家討論決定先嚐試曝光,看看光譜數據是否正常。

司志育反饋說:“那個相機只是拍光纖走位的,不影響拍照質量。天氣很好,如果因爲設備出問題而導致觀測受影響,我們會覺得非常遺憾。”

危機暫時解決,觀測人員爭分奪秒開始觀測。從一個天區切換到另一個天區,上半夜,一切正常。然而,進入後半夜,風又大了起來。又一個黎明即將到來,天文值班呂兵下達了關閉望遠鏡的指令。寒夜裡,司志育和同事打着手電筒,再次對設備進行檢查,“不停運轉會影響它的壽命,正好白天讓它休息一段時間,等晚上觀測前再給它連起來,365天都是這樣,檢查完成後就要回去休息,下午爭取帶着飽滿的精神去幹一夜。”

受當地氣候影響,每年LAMOST實際觀測時間大概只有理論上的一半。在等待中觀星,在深夜裡堅守。據瞭解,“LAMOST的核心創新和關鍵技術”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截至目前,LAMOST天體光譜處理和發佈平臺已面向全球公開發布了2512萬條光譜數據,全球1645位科學用戶利用這些數據在銀河系結構和形成演化、恆星物理以及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級的重大成果。這背後是從2008年到2024年,在近6千個日與夜裡,觀測、技術、調試等各類人員的輪番守望。

“小時候看到星星眨眼睛,會想我也是天上的一顆什麼星?長大之後發現所謂的星星眨眼睛,在科學上就是當天的視寧度不好。科學家們發表論文引用到LAMOST的時候,我們作爲LAMOST前沿工作者也感覺挺自豪的。看着這些觀測到的東西,我們就會感覺自己很渺小,宇宙也是無限大。這也是科學的魅力所在,吸引我們不斷去探索未知的秘密”,司志育告訴記者。

追蹤銀河、解讀宇宙。正是夜色裡無數的堅守與等待,凝成了科技強國、邁向未來的腳印,執着而堅定。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周洋 陳凌雲 編輯/ 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