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刷進董宇輝直播間,我泣不成聲:如果你也有一個“慢小孩”

每個孩子都是一隻努力向前的小蝸牛,不要因爲他走得慢而一直催促、打壓。

面對總是“慢半拍”的孩子,我們不妨用愛和耐心慢慢澆灌,靜待花開的時刻到來。

作者 | 楓子

我是一個很講效率的人,偏偏,我卻生了個慢半拍的兒子。

說話慢,走路慢,反應慢也就算了。

最要命的是,他學什麼都很慢,理解力也不是很好,在班上一直是吊車尾的存在。

學校減負,作業少到不行,很多孩子,在課間就已經寫完作業了。

可他卻能從晚七點半,寫到十點多,還是我催着吼着,才艱難完成的。

也因爲拖沓,兒子每次考試,就沒有一次能把題全部做完。

爲此,老師還多次私信我,讓我多用點心,畢竟孩子才二年級,正是穩固基礎的時候。

但說實話,我真的不能再用心了。

按照我的學習經驗,提高效率,無非就兩點:

一是做時間管理,二是提升專注力。

所以,我買了個番茄鬧鐘,教他分類作業,從而保證每種作業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但是,他永遠不慌不忙,遇到難題,做不出來就一直做,從不肯往下做……

最讓我無語的,是他稀碎的專注力。

抄寫生字詞時,那些漢字,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

還經常把驗算好的答案,直接寫到了旁邊另一題上。

所以每次他寫作業,我都時時刻刻守在邊上,提醒他專注,催促他快點,還要耐着性子給他講題。

但面對這麼一個不開竅的孩子,你投入的越多,越是容易崩潰和失望。

在兒子一次又一次拿回不及格的卷子時,我還是失控了,我忍不住大聲咆哮,拍桌子怒吼:

“爲什麼不能認真點,寫快點?人家都考雙百,你考60分,你好意思嗎?”

“爲什麼腦子就是不能轉彎?你是豬嗎?豬都教會了,你還不會!”

剛開始,我罵他,他一聲不吭,默默抹眼淚。

後面罵多了,他就恨恨地瞪着我,衝我大喊:

“我不喜歡上學!我不喜歡寫作業!也不喜歡你這個媽媽!”

我和兒子的矛盾因此不斷升級,親子關係也僵化,他變得愈發厭學。

我身心俱疲,拿他沒辦法,只好拼命的向外尋求解藥。

那段時間,我的牀頭書目,還有早晚收聽的音頻,基本上被各種育兒課題佔據了。

甚至,我還帶着兒子去醫院看了兒童心理門診,檢查是否有學習困難綜合症。

多項評估做下來之後,兒子各方面能力水平顯示一切正常。

我不願相信,又和醫生列舉了兒子的種種問題,醫生卻說:

“如果你堅決認爲孩子有問題,有可能問題未必在於孩子,而在於你,你太焦慮、太着急了!”

當時的我,卻不認爲自己有問題。

畢竟,當下的大環境就是激進的,內卷的,他已經比大多數孩子慢了,我再不拽着他前行,等着他被時代拋棄嗎?

直到一天晚上,我無意刷到董宇輝的一段視頻,我這才意識到,我爲什麼錯了?

董宇輝說:

董宇輝還說,他從小就是一個比較笨,反應慢的孩子。

小時候,父親帶他去嫁接果樹,明明很簡單的操作,他卻怎麼也學不會。

父親沒有因爲他笨手笨腳而責備他,反而趁着他不注意,偷偷跑回果園給他的那些果樹全都嫁接好了。

第二年,果樹全都活了,董宇輝也因此變得自信,覺得自己能幹。

初中時,董宇輝因爲英語基礎太差,經常考倒數第一。

爲了能學好英語,董宇輝只能下笨功夫:反覆背誦整本書,背完課本又背課後題,再背試卷。

背不下來的,他就寫在手臂上,吃飯走路都在背,好幾次,還因爲沒看路摔得一身傷。

這期間,媽媽從來沒有拿他跟人家比,更沒有否定打擊他,反而特別心疼。

所以每次他一回家,媽媽就會對他說:“兒啊,我想讓你成爲一個快樂的傻子。”

自始至終,比起世俗的成功,媽媽更希望他健康、快樂。

也因爲父母不焦不躁,不吼不罵,董宇輝才能不氣餒,不放棄,一直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積累知識,提升自己。

這纔有瞭如今才華橫溢、自信大方的他。

每個慢孩子,都值得父母深深的理解和等待。

反觀我,卻把打擊當教育,一遍遍的質問兒子“你爲什麼不行”,卻從來沒有想過“他憑什麼行”?

是我,親手用否定、用吼罵澆滅了兒子的信心。

是我,把“蝸牛”當“兔子”攆,着急地拉着他向前奔赴遠方,卻沒有看到,他已經拼盡了全力……

那一刻,我才終於意識到:

教育,其實是播種。

需要三分“教”的智慧,更需要七分“等”的耐心。

那天晚上,我想了很久,認清並接受了孩子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落後於人的事實,決定給孩子多一點耐心和等待。

但靜待花開,不等於放任不管。

先在心態上保持希望,相信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觀察並接納孩子成長的不同節奏,才能因材施教。

所以,我改變的第一步,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修煉成長型思維。

一時的成績落後,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思維落後,認定孩子就這樣了,動輒打罵、批評、貼標籤。

讓本就落後的孩子,還沒體驗到成功,就把“我不行”的信念烙印在腦海。

之前給兒子看學習困難的醫生就曾跟我強調過: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不過20分鐘左右。

並且,男孩大腦發育相對遲緩,理解能力差、語言能力弱、讀寫能力落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孩子慢如蝸牛,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如何看待這個事實,卻是可以改變的態度。

父母覺得孩子完了,孩子便完了;父母相信孩子可以追趕上去,孩子就能贏在終點。

所以再輔導兒子學習時,我開始有意給他植入“暫未獲得”的概念,即讓孩子堅信:

我不是不行,只是暫時沒有獲得這種能力,但如果我找到辦法、學習相關知識或技能,就能夠獲得這種能力。

比如,一道題目,我講了三遍,五遍,兒子還是不會,我就告訴他:

“這題確實是有點難度,今天學不會沒有關係,你可以先放一放,也可以自己再琢磨一下,明天媽媽再跟你講這題,只要多思考多練習,我們一定可以拿下他。”

當孩子知道,落後是可以追趕上的,能力也是可以提升的,孩子就能始終保有一股信心和力量,一直向前努力。

很多慢孩子因爲學習的落後,很難從中獲得價值感,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對學科的興趣度很低,不容易沉浸其中。

隨之而來的,孩子會產生畏難情緒,但越是畏難,孩子越是容易走神、磨蹭。

所以,我改變的第二步,就是遵循孩子的步調,降低期待。

具體怎麼降,降到多低呢?

我給出的建議是,把期待降到孩子踮一下腳就能夠到地方。

以前,因爲班上大半的孩子每次考試都能考雙百,所以我對兒子的要求一直挺高的。

但他每次卻只能取得六七十分的成績,兩相對比,我心裡不免失衡,指責、傷人的話也就脫口而出了。

後來,我把考試目標定到80分後,我明顯沒有那麼焦慮了,也經常能看見孩子的努力和進步。

兒子獨自做出了一道難題,我會發自內心的高興:哇,這麼難的題你都會耶!

兒子隨堂測試考了78分,我會給他鼓勵:就差兩分了嘞,下次你一定可以考到80分!

而兒子因爲沒有了情緒上的壓力,目標也是可以努力夠到的,那股學習的勁反而提上來了。

他現在哪怕只是少錯一題,都會拿出來跟我大肆展示一番:媽媽,你看我比上次少錯了一題!

多讓孩子體驗成就感和價值感,纔是喚醒孩子學習興趣的那把火。

之前,有一位父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讓人忍不住稱讚。

他的兒子在學習上一直是個“學渣”,經常拖班級後腿。

但他卻沒有打擊、否定兒子,而是透過兒子的不足看到了優點並給予肯定:

“兒子心理很強大,情商很高,比作爲心理諮詢師的我心態還要好。

將來走向社會之後,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商,這是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我相信兒子會有美好的未來。”

是啊,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兔子,但即便孩子慢如蝸牛,也有自己的閃光點。

我改變的第三步,便是放棄單一的評價標準,嘗試多角度看孩子。

事實證明,當我不再緊盯成績,兒子身上處處有驚喜。

比如,兒子在學習上雖然一直笨笨的,但在他繪畫上的表現卻讓人意外。

短短几節課後,他就能捕捉到細微的色彩變化,創作出充滿生命力的作品。

他還展現出了極高的自律性和熱情,完全不需要我去提醒,每次還沒到點就催我:“媽媽,繪畫課快開始了,我們早點出發。”

正如那句話說的:“上帝爲每一隻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

爲人父母,我們不應該拿爬行的速度來斷定蝸牛的價值。

而應該學會調整焦距,去看見,去欣賞,去相信孩子,爲孩子注入希望和力量。

一個孩子,眼裡有光芒,心中有自信,腳下才有力量。

最後,分享一段治癒人心的話:

養孩子就像養花,足夠的耐心,鼓勵和愛,就是最好的養料。

所以,如果你也有一個慢孩子,不要催他,而要堅信:步雖緩,行必致遠。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