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調適假高中職三月起試辦 教團籲切勿標籤化學生
學生示意照。圖/ingimage
教育部今天表示,規劃自今年三月起依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職試辦「身心調適假」,一學期學生以請假3日爲限,且需出具家長同意證明。教師團體建議,校園運作時應「去標籤化」,請假的學生不應被視爲心理有問題,請假也不應被揭露。若學生本人有需求,才轉介至輔導室;學校切勿因爲學生請假,就恣意通報輔導。
今年三月起開放各高中職試辦學生「身心調適假」,教育部指出,假別依照學校請假流程辦理,但每次請假應以「半日」或「一日」爲單位,一學期則以請假3日爲限,請假應出具家長或實際照顧者同意證明,除此之外,無須檢附其他證明文件。
全教總高中職主委林金財表示,只是於現有假種中再增加「身心調適假」一項,請假程序將和其他假別一樣。全教總不反對身心調適假,在於高中生面臨升學、家庭、情感時,多少也會有身心壓力,但畢竟高中職生未成年,因此要請假還是要經過家長首肯。
林金財談到,學校在推動時應避免將請假學生標籤化,不應認爲請假的學生就是心理有問題,對此,當時也訴求不應使用「心理假」一詞,應使用「身心調適假」。學校應該正向看待假種,學生想調適壓力就應給予空間,如果學生本人有需求,學校才應協助轉介輔導室等單位,切勿因爲學生請假,就恣意通報輔導。
另外,林金財也談到,若身心調適假上路,未來還需配合修正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辦法,也可能修正學生輔導法,看學校內是否擴大專業輔導人員編制。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則談到,身心調適假立意良善,但僅是解決一部分問題,「畢竟請假也是一下子。」應從根本上預防、早期介入,而非全面依賴用放假解決問題。
王瀚陽指出,近年觀察,不少學生是無法找到適切的情緒出口或尋求協助,如不願和家長或教師傾訴,前端應先落實情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再者,現行校園不少教師多認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尤其導師應更要能主動識別需要協助的學生,教師若本身無輔導背景也無妨,但要能釋出關懷、適度轉介輔導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