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監管總局推動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欣 北京報道8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法規司司長王勝邦、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廖媛媛、財產保險監管司司長尹江鰲出席發佈會並答記者問。
肖遠企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金融機構聚焦主業,推動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據其介紹,金融資產規模增長平穩,風險抵補穩中有增;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金融供給持續增加。
王勝邦表示,金融監管總局認真落實“五大金融監管”理念的要求,突出強監管嚴監管導向,發揮總局系統“四級垂管”體系優勢,整體發力,不斷強化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提升風險防控能力。
此外,金融監管總局還回應了關於中小機構改革化險、利率波動影響、房地產等熱點話題。
聚焦主業、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肖遠企首先介紹了金融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新成效。他表示,我國已經形成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金融機構體系,銀行業資產規模已經居世界第一位,保險業市場規模居世界第二位。
金融監管總局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金融機構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發展觀,聚焦主業、苦練內功,進一步向內涵精細化管理轉變,推動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整體來看,金融資產規模增長平穩。據肖遠企介紹,7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423.8萬億元,同比增長7%;保險業總資產是33.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7%。資產質量保持穩定,不良貸款率穩中有降。今年以來,信用風險總體可控,7月末,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爲1.61%,比去年同期低0.08個百分點。不良資產處置力度也進一步加大,今年上半年銀行處置不良資產1.4萬億元。
“風險抵補穩中有增……銀行和保險機構抵禦風險的‘彈藥’還是非常充足的,”肖遠企表示,7月末,銀行貸款撥備覆蓋率爲216.7%,換言之,貸款損失準備是不良貸款的兩倍多。同時,上半年末,銀行資本充足率是15.53%,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是195.5%、132.4%。
在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方面,“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金融供給持續增加,更加精準高效。”肖遠企強調道。
一方面,資金總量穩中有增。據肖遠企介紹,7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251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3.5萬億元;銀行保險機構債券投資餘額103萬億元,較年初增加4.9萬億元;保險資金運用餘額3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4%。
另一方面,金融機構還在資金結構方面進行優化,比如加大了對先進製造業和科技創新領域的支持力度,對健康產業、銀髮經濟的支持力度也在進一步提升,同時提升了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服務等。具體來看,到7月末製造業貸款同比增長11.4%,高技術產業貸款同比增長13.9%;7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7.1%;7月末養老產業貸款較年初增長16.1%;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貸款同比增長12.4%。
此外,肖遠企表示,在做好暴雨洪澇等災害保險服務方面,保險業對於災後生產生活的迅速恢復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前7個月,保險業賠款和給付支出1.39萬億元,同比增長30.2%。7月末通過債券和股票等方式,保險行業提供各類融資支持是28.5萬億元。
發揮“四級垂管”體系優勢
2023年年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
發佈會上,王勝邦介紹了金融機構“五大監管”的情況。他表示,金融監管總局認真落實“五大金融監管”理念的要求,突出強監管嚴監管導向,發揮總局系統“四級垂管”體系優勢,即總局、省局、分局和支局上下聯動,整體發力,在四大方面不斷強化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提升風險防控能力。
一是金融監管活動要全覆蓋。王勝邦表示,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業必須管風險,堅持金融特許經營、持牌經營的原則,既要管“有照違章”行爲,更要管“無照駕駛”。金融監管總局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強化信息的互聯互通,完善非法金融活動的監測預警平臺,提升對非法金融活動及主體的識別能力,實現動態監測,及時預警,關口前移,儘早處置。
二是堅持風險爲本,健全金融機構審慎監管框架。王勝邦認爲,監管要在風險爲本的審慎監管框架下,進一步明確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的邊界,引導金融機構審慎經營。
2023年,金融監管總局先後發佈了新一版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和《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王勝邦稱,上述兩大辦法的頒佈對提升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能力、進一步引導商業銀行審慎經營、規範經營,增強銀行業風險抵禦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金融監管總局還持續修訂了固定資產貸款管理辦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辦法、個人貸款管理辦法,即“三個辦法一個指引”,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的授信流程,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三是落實“四早”要求,提高風險預警的前瞻性。據王勝邦介紹,金融監管總局進一步完善了金融機構的風險評級體系,出臺了保險公司、信託公司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等的監管評級辦法,發揮監管評級在風險監管當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健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豐富風險監測預警指標,構建監管大數據平臺,運用智能分析工具提升穿透識別能力,增強風險識別的前瞻性,提高監管的精準性。王勝邦還表示,金融監管總局正在研究起草金融機構早期干預工作規程,建立具有硬約束的早期干預制度,實現金融風險的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
四是加大監管力度,提升監管效能。落實強監管嚴監管要求,加強金融監管總局全鏈條監管,實現行政許可、非現場監測、現場檢查、監管強制措施和行政處罰的聯動,整治市場亂象。要聚焦影響金融穩定的“關鍵事”,造成金融風險的“關鍵人”,以及破壞市場秩序的“關鍵行爲”,比如關聯交易、循環注資,加強監管,從嚴懲治違法違規行爲。
8月16日,金融監管總局發佈了《金融機構合規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對此,王勝邦表示,該文件全面強化金融機構合規管理要求,明確合規管理責任,推動金融機構形成以上率下、全員參與的合規文化,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合規機制。“假以時日,合規將真正成爲金融機構的基因,鑄牢我們金融穩定的微觀基礎。”王勝邦稱。
(本報記者唐婧、李願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