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中國投資沃土,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本報特約評論員
多家國際金融機構紛紛發表報告與評論,“看多”“做多”中國資產,折射出全球資本對增長確定性的戰略選擇。正處於高質量發展深度轉型期的中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正持續爲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外資機構愈發關注中國在人工智能、生物製藥、量子技術等方面的飛速發展,“搶灘”佈局中國資產的背後,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中國通過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協同發力,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
一年一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3月23日在北京開幕。這是今年全國兩會後舉辦的首個國家級大型國際論壇,吸引了100多位外方代表參加,首次參會的跨國企業數量創下新高。衆多跨國公司高管來參加年會釋放出重要信號——中國市場是他們十分希望能爭取的市場,在他們未來業務發展中將佔據更重要的位置。
在全球經濟復甦緩慢、跨國投資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國依然以廣闊的市場前景、完善的產業鏈體系、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和不斷擴大的開放姿態,吸引着全球投資者的目光。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計在華投資設立企業近124萬家,實際使用外資20.6萬億元人民幣。去年中國新設立的外資企業達到近6萬家,同比增長9.9%。近5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約9%,位居全球前列。今年1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環比增長27.5%,醫藥製造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68.4%和23.9%。這充分說明,中國依然是全球投資者青睞的熱土。
所謂“外資撤離中國論”一度甚囂塵上,中國市場的變化、全球投資趨勢的調整,再加上一些正常的經濟週期波動,都被拿來大做文章。可實際情況是,中國經濟發展還是穩得很,不少外資企業還在加碼投資。參加今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的跨國公司中,包括蘋果、輝瑞、聯邦快遞、西門子、寶馬、奔馳、高通等知名大公司,來自美國的數量最多,達到近30家。蘋果首席執行官(CEO)庫克、寶馬董事長齊普策、奔馳董事會主席康林松、黑石董事長蘇世民等均飛臨北京。名企嘉賓的豪華陣容從一個側面宣告“外資撤離中國論”破產,證明“中國大市場是必選項”深入人心。
面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和回頭浪,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持續擴大制度型開放、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日前發佈的《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提出20條措施,《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加大穩外貿政策力度,大力鼓勵外商投資,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目前,已有13家外資企業獲批增值電信業務,40餘家外資企業生物技術項目落地,3家新設外商獨資醫院獲批,還有不少外資企業在試點開放領域的投資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中。中國積極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擴大市場準入,爲外企來華髮展提供了更大確定性,充分體現出以開放合作爲世界發展賦能的誠意與擔當。
多家國際金融機構紛紛發表報告與評論,“看多”“做多”中國資產,折射出全球資本對增長確定性的戰略選擇。正處於高質量發展深度轉型期的中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正持續爲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外資機構愈發關注中國在人工智能、生物製藥、量子技術等方面的飛速發展,“搶灘”佈局中國資產的背後,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中國通過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協同發力,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
共享中國發展紅利的動力,不僅來自外資准入限制的持續縮減、外資企業投資空間的進一步拓寬,也來自於中國技術革命、產業升級與政策協同驅動的結構性變革。中國所具備的技術突破、出海能力及政策紅利將成爲全球資本爭搶的“核心標的”。中國經濟韌性和潛力不容小覷,並擁有完整的產業鏈、豐富的工程師紅利以及消費升級需求,這些內在優勢都爲中國高質量發展、外資合作共贏提供了長期動能。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經濟取得成功,跨國企業既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本次論壇年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年會的高規格安排進一步表明,中方非常期待外資能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更深入參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相信世界能夠聽到中國在當前保護主義氾濫的情況下對外資的堅定承諾,聽懂中國始終歡迎各國工商界投資中國,拓展中國市場,共享中國發展的紅利的堅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