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以蒼生爲念抓住和平契機
旺報社評
俄烏戰爭1週年,聯合國大會在美國發動下再次通過譴責俄羅斯案,要求莫斯科立即撤軍。投票結果與去年3月和10月的兩次投票結果差不多,代表俄羅斯在戰場上不成功,但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亦不見成效,俄烏雙方都展現出強大的韌性。
亞洲崛起 美國漸失壟斷權
這場戰爭不僅造成雙方數十萬軍民傷亡、八百萬難民流離失所,更對全球糧食供應與經濟造成嚴重傷害,落後地區爆發缺糧人道危機,發達地區也承受通膨與物價上漲之苦。但各方都沒有停手的意願,戰爭不但會延續下去,而且可能擴大。
俄烏戰爭的爆發,固然有俄羅斯民族主義復甦的原因,但北約不斷東擴,讓莫斯科深感安全空間受到難以承受的壓力,也是原因之一。任何一場改變國際格局大戰的結束,通常都伴隨一連串大國談判,商討戰後國際體系的重建。但冷戰結束後,各國對新的國際格局並沒有太多的協商,很快成爲美國獨霸的單極格局。當時美國經濟繁榮、軍力強大,確實有獨霸的實力。
但獨霸的國際格局缺乏穩定性,由於缺乏制衡協商機制,過去30年的國際衝突,幾乎都訴諸武力解決。從塞爾維亞危機到阿富汗、伊拉克兩場反恐戰爭,美國無役不與,非但未能給當地帶來長治久安,曠日持久的用兵,反而造成美國國力衰退。對俄羅斯而言,當初並非沒有意願與歐盟合作,但美國違背了北約不東擴的承諾,背信棄義在先,又步步進逼在後,因而動心起念,趁美國國力稍顯敗象就鋌而走險,挑戰美國一手主導的後冷戰國際秩序。
隨着亞洲國家經濟實力的崛起,對於後冷戰時代國際秩序挑戰與質疑的不只是俄羅斯。從這幾輪譴責或制裁俄羅斯的聯合國大會投票就可以看出,中國大陸、印度、伊朗的強烈企圖心。這其中對於戰後秩序最爲關切的是中國大陸,值此俄烏戰爭爆發1週年之際,北京開始有所作爲,積極表達和平解決的訴求及國際秩序重建的構想。但相較國際秩序的重建,當前燃眉之急的,除了烏克蘭日益惡化的人道危機,還有戰爭擴大的風險。美國及其盟友持續加碼軍援烏克蘭,俄羅斯仍不放棄核威脅。情勢一旦失控,中國大陸也會承受相當的損失甚至有被捲入戰爭的可能。
21日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表《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揭示北京對於處理全球安全議題的方向與原則。其中核心理念表現在六項堅持: 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
北京勸和 爲未來行動鋪墊
在這項文件的基礎上,24日俄烏戰爭爆發1週年,北京又發表了包含12點主張的《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呼籲尊重各國主權、摒棄冷戰思維,希望交戰方停火止戰、啓動和談,還宣稱願意繼續爲「勸和促談」發揮建設作用。
北京這兩份文件雖然與過去的立場與主張沒有太大的差異,但這12點方案中提及維護核電站安全以及反對核戰爭,不啻爲雙方畫上紅線。暗示雙方若讓戰事擴大,製造更大的災難,北京不會無所作爲。日前中方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回答關於王毅訪問莫斯科的提問時,表示王毅訪問俄羅斯是維護雙方的「正當權益」,這表示在中方認知中俄烏衝突是攸關其權益利害,未來若需要有所行動也是師出有名。所以不宜將中方的解決方案視爲空洞的道德喊話或是老調重彈,而可能是爲未來行動的鋪墊。
對於中方解決方案的反應,美國與其盟友多仍質疑中方的中立立場,否定中方的方案。但是戰爭的延續與擴大對歐洲的傷害極大,英、德、法三國表示將研究一套和平方案,提供烏克蘭更多軍援,但表示不會讓烏克蘭受到北約第五條的協防保障,以勸說烏克蘭回到談判桌。如果沒有中方的表態,很難說歐洲大國會提出自己的計劃。不論中方或英德法三國的方案,都讓我們見到了和平的曙光,希望俄烏雙方能以各自國民與天下蒼生爲念,抓住和平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