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美中都有控制衝突的意願

旺報社評

各界對美國副國務卿雪蔓與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副部長謝鋒天津會談有不同的解讀,媒體多聚焦在雙方的歧見與爭執上,對美中日益尖銳的分歧感到憂心,但分析各項資訊可以發現,美中都認同「深入、坦率」溝通的重要,對雙方可合作議題也有交集,願意將目標鎖定在下一階段關係的發展上。

美國希望拜習會成局

雪蔓訪問大陸是繼3月分的美中阿拉斯加戰略對話後,雙方再度進行的高層溝通,由於關係仍陷於低潮,不但缺乏互信,甚至抱持懷疑態度,雪蔓的行程安排一波三折,險些破局。雙方對這次訪問並沒有很高的期望,並未進入實質談判,也不可能就拜習會進行討論。但在這種惡劣條件之下,雙方仍堅持訪問如期進行,就不難梳理出本身的必要性、迫切性。

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主任柯特勒表示,雪蔓與中共外長王毅、副外長謝鋒會面是恢復高階溝通的第一步,爲10月可能舉行的拜習會打下基礎。白宮發言人莎琪則指出,會議並未討論拜習會,這也不是會議的目的,但希望未來有機會安排。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說,這次會談深入、坦率,增進了對彼此立場的瞭解,對爭取下一階段中美關係健康發展是有益的。

「拜習會」應該是兩國的共同期望,但要如何達成目標,卻是空前的挑戰。拜登在完成從印太地區到大西洋,再到俄羅斯與普丁會面的外交部署後,「拜習會」是戰略設計的「最後一片拼圖」,信心滿滿的拜登認爲兩大強權領袖終須「王見王」。

但拜登並未掌握優勢,特別是華府外交建制派已開始質疑,以全面反中爲核心的「拜登主義」將戰略競爭升高「民主對專制」對決,結果將沒有贏家,美國甚至可能淪爲輸家;拜登主義理想崇高,但缺乏具體政策,自3月發佈「暫行國家安全戰略指南」以來,目前仍在進行全方位政策評估,在缺乏中長程政策指導下,政府各部門無所適從,美國的盟邦則抱持觀望態度;在共和黨虎視眈眈下,拜登對中共的政策選擇更形壓縮。

特別是拜登無限擴大打擊面,從傳統地緣政治的軍事外交,到氣候、疫苗、網路安全、供應鏈等,唯對影響最深遠的經貿議題缺乏策略方向,連財政部長葉倫都質疑美中貿易協議無法解決兩大經濟體的糾紛,並警告至今仍在實施的關稅已傷害美國消費者,但拜登似乎無法果斷處理。

大陸內部也有長期結構性的問題,債務高升、低出生率、人口老化、氣候變遷威脅、民族主義高漲等,這些都不是以外交政策爲工具可以解決的問題,「戰狼外交」只是宣泄內部壓力,無助於改善國際處境,反制美國的威嚇。

反對拜登主義聲浪高

大情勢之下,美中雙方都感到有必要調整路線,雪蔓訪問的重點不在談判,更非重申立場,而是彰顯維持溝通管道的重要性,以及討論如何設定有效管理美中關係的條件,也就是美國官員所強調的設立「護欄」及「界線」,避免激烈對抗失控成爲不可收拾的衝突。

同樣的,針對有效管治分歧,防止美中關係失控,王毅畫出的三條底線就是中方版的護欄或底線。美國不得挑戰、詆譭甚至試圖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美國不得試圖阻擾甚至打斷中國的發展進程,是正面迎戰拜登主義。美國不得侵犯中國國家主權,更不能破壞中國領土完整,則是重申對臺灣、新疆、西藏等問題的一貫堅定立場。

隨着中美互相探試、界定紅線或護欄,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月初公開表示美國不支持臺灣獨立,王毅當面向雪蔓強調,臺灣問題是重中之重。1個月內美中高層官員連續發表重要宣示,突顯臺灣已成爲美中接觸交往及拜習會的先決條件,雙方需達成基本共識。

世界主要國家都希望在美中戰略競爭中尋求微妙平衡,兼顧安全與經貿利益,拜習會若能順利舉行將可緩和他們被迫選邊的壓力,國際格局在變,臺灣也應順應趨勢,爲國安及人民利益爭取更大的自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