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美踩煞車 抗中保臺陷險境

旺報社評

美、中是否進入「新冷戰」各方解讀莫衷一是,但雙方因臺灣問題而發生「熱戰」的風險上升,卻是不爭的事實。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7日表示,美國當前對華政策不是要改變中國,而是要找到與中國「共存」的方法,「維持臺海現狀符合美中臺利益」。蘇利文爲美中關係畫出「紅線」,也傳遞美中緊張關係必須「降溫」的訊息。美國已經表態,民進黨政府如繼續操作「抗中保臺」,臺灣安全形勢將更惡化。

蘇利文傳遞降溫訊息

雖然美國總統拜登9月在聯合國大會宣示,「我們並不尋求新冷戰,或者是分裂的世界」,美、中也逐漸啓動多層次、多面向溝通,加強建立「護欄」、管控風險,規畫年底前舉行首度「拜習視訊峰會」,爲改善雙邊關係帶來厚望,但兩國在臺灣問題上劍拔弩張的情勢卻只見升高,臺灣不但再度淪爲美中競爭的籌碼,更被推上代理人戰爭的第一線。

美國國防部日前公佈《中國軍力報告》,明確指出大陸要在2027年迫使臺灣依北京條件進行談判,並研判北京到2027年可能擁有700枚核彈頭,到2030年可能擁有1000枚。美方不無藉核武的「恐怖平衡」警示中共不得輕舉妄動,更凸顯對臺海戰爭的潛在風險絕不能掉以輕心,否則不只會造成局部性、區域性毀滅,更可能引發全球性浩劫。

除了軍力及地緣政治等考量外,拜登政府在戰術上很明顯想利用「臺灣牌」在「拜習會」前取得優勢地位,因此,拜登多次宣示美國對臺灣的安全承諾,軍方警告中共武力犯臺的威脅,美軍協訓臺灣軍隊公開化等。但臺灣問題涉及中共核心利益,統一臺灣也是歷史性任務,沒有妥協的空間,面對美國挑戰,中共強勢迴應,臺灣問題更趨白熱化。

美、中過度操作「邊緣政策」不但使拜習會蒙上陰影,臺灣更成爲美中關係的最大障礙、美中軍事衝突的「最熱點」,背離雙方好不容易達成管控風險、和平共存的共識。蘇利文終於開始踩煞車,暗示美國對中政策將回歸國際現實政治。

在最敏感的臺灣問題上,蘇利文畫出底線,強調美國的終極目標是避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相互瞭解對方的底線、建立安全的競爭規範,是避免戰爭的必要措施,美方已清楚列出不改變現狀、中國不要對臺灣片面採取軍事行動的底線,但對更敏感的問題,如中方超越紅線,美方的應變之道則仍是諱莫如深。

強化武統與逼統論述

但中方認爲,臺海的癥結在於臺灣試圖突破一中,而美方縱容也難辭其咎。事實上,近年來在美中臺三方運作、反運作之下,臺海現狀已有很大變動,各方相互指責對方破壞現狀,除非中美雙方達成共識,維持現狀將難上加難。相形之下,臺灣處境更爲尷尬、脆弱,但令人憂慮的是,臺灣面對空前嚴峻的安全挑戰,民進黨政府仍存輕忽、消極、偏安心態。

臺灣安全已成爲世界焦點,陸委會主委邱太三隻能表示,臺灣要備戰,絕不主動引戰;國防部長邱國正投書《華爾街日報》,昭告世界臺灣絕不向中共投降;國安局長陳明通則輕鬆表示,在蔡英文總統任內,臺海不會發生戰爭,中共也不會攻打東沙羣島。但對於最關鍵的降低兩岸敵意,有效嚇阻中共武力犯臺,3位重要決策官員毫無着力點。

由於明年北京將舉行冬季奧運、中共二十大等因素,各界預測中國大陸最快要等到2024年纔有可能對臺灣採取軍事行動。路透官網日前更刊出《共軍攻臺日:臺灣戰爭》特別報導,指出中國大陸奪取臺灣的6種可能情境,包括侵略金馬、封鎖臺灣和全面入侵,最糟的後果是東亞發生大戰。

媒體的臆測不足採信,但北京強化「強制性統一」的論述趨勢鮮明,臺海軍力均勢一面倒向大陸,特定時間點已不重要,只要臺海有戰爭風險存在,就不可能排除發生的可能性。美國重回戰略模糊政策,希望管控風險,與中國鬥而不破,因這符合美國最大安全利益。蔡政府若繼續抗中保臺,將置臺灣於更大的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