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弘揚中華文化 兩岸責任與使命

旺報社評

民進黨政府操作兩岸文化脫鉤的危殆情勢下,前總統馬英九率青年訪問團赴哈爾濱與四川參訪的行程結束。馬英九三度率青年訪陸,展現兩岸中華文化緊密連結的真實景象,這次在四川以「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爲座談主題,更凸顯兩岸文化交流與認同的重要。

共同文化 難用政治消滅

馬英九前兩次大陸行,第一次是回湖南老家祭祖,第二次是到陝西祭黃帝陵。馬英九在祖父墳前以湖南家鄉話讀祭文,祭文中提到,這是他「一生第一次來大陸祭祖與探親,內心非常感動。」馬英九的心情,其實多數臺灣人心有同感,無論所謂本省人還是外省人,都有類似的返鄉祭祖活動,民進黨籍前行政院長謝長廷2012年赴福建漳州東山島謝氏宗祠祭祖,曾激動落淚說「像回到兄弟家」,真情流露的一刻,證明兩岸的共同文化,不是政治操作所能否定與消滅的。

黃帝軒轅氏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始祖、中華文明的奠基者和開拓者,馬英九在陝西祭黃帝陵時曾表示,身爲炎黃子孫,絕對不能數典忘祖,他在臺灣曾經六度遙祭黃帝,能夠帶着臺灣青年學子到陝西來親自祭祀黃帝陵,讓他感到「意義重大」,同行的臺灣青年學子也深受感動與震撼。  兩岸政治分歧與心結或許一時難解,但在生活習俗、文化情感層面,中華文化是兩岸的最大公約數。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今年4月會見第2次訪問大陸的馬英九時提出,兩岸同胞要堅定中華文化自信,10月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與馬英九3次訪陸的主題不謀而合。

賴清德總統曾說,文化是民族的靈魂,他在競選時強調要「以文化立國」,那麼,文化究竟是什麼?從與人們關係最密切的生活實踐上來看,就是一代人傳給下一代人的觀念與行爲模式的內涵,展現在習俗、宗教、飲食及看待生老病死的價值觀等層面上,兩岸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遠遠大於相異之處。

許多人強調臺灣是移民社會,在過去3、400年間,荷蘭、西班牙、日本及大陸人民,先後因各種不同的理由來到臺灣生活,然而,說到攸關日常生活與核心價值,除了對岸大陸之外,找不到另一個可以類比,有更多連結的文化體,即使日本殖民臺灣時,以各種方式強力推動皇民化,依舊未能抹去臺灣庶民生活中的中華文化基底。

文化合作 共創產業實力

但前總統陳水扁執政以來,民進黨想方設法繞過中華文化、在文化論述上另起爐竈,卻始終未能如願,因爲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早已深植在臺灣人的血脈裡、表現在生活中,自然而然且理所當然。這一點,相信即使是執意推動臺獨的民進黨政治人物們,也無法否認。

共同的文化淵源與日常實踐,是兩岸關係發展的精神紐帶,馬英九在這次訪大陸的文化論壇中提到,兩岸文化交流是共同的語言與情感共鳴,不受意識形態所左右,政客推動去中國化「註定不會成功!」確實如此!習近平提到,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指標,要以「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爲論述核心,以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和堅定打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兩岸政治歧異日形擴大、「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幾乎走不下去的此時此刻,兩岸若能以中華文化爲基底,建立宏觀、完整的文化合作架構,爲兩岸在文化領域進行健康交流建立藍圖,並提供產業發展的動力與條件,讓兩岸可以據此展開對話,不但促進互相理解,更能借由彼此合作,共同創造華流的文化影響力與產業實力。

中華文化能夠歷久彌新,是經過一代一代人持續的努力,此時此刻,傳承的責任與使命在兩岸人民的身上,而中華文化躍上世界舞臺成爲人類典範的機會,也掌握在今日兩岸人民的手中,不要錯過此一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