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多极格局 有利中国发展

旺报社评

近年中俄关系快速升温,尤其习近平与普丁私人关系紧密,但中国大陆对俄罗斯始终保持冷静自持的态度。日前习近平与普丁举行视讯会谈,普丁也邀请习近平今年春天访问莫斯科,但大陆外交部长秦刚9日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话时,提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三不」原则,颇有降温中俄关系的味道,究竟应如何正确解读中俄关系?

三不原则 对俄封顶意涵

秦刚提出的三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21年12月时任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记者会上强调的「三没有」,即「中俄合作没有止境、没有禁区、没有上限」。2022年2月,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中俄两国元首在北京峰会期间时也表示「中俄关系上不封顶,没有终点站,只有加油站」。这都是在俄乌战争爆发前的表述,但是中方对俄罗斯的态度随着乌克兰战争局势变化而不断有所调整。

负责对俄罗斯关系的乐玉成,原本被视为接替部长王毅位子的热门人选,去年6月改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是一个政治讯号。去年俄乌战事刚爆发,欧盟领袖曾要求北京表态反对使用核武,但遭到拒绝。去年11月德国总理萧兹访华,习近平明确表达反对俄罗斯动用核武的立场,代表北京已为俄乌战争设定停损,秦刚的「三不」表达中方的利益。

北京对俄乌战争的态度极为谨慎,既未见猎心喜,也没有高调「联俄制美」。美国对中国大陆的打压一直没有放松,北京为何仍如此小心谨慎的发展中俄关系?北京的考量主要是在中美博弈背景下的世界格局与对美战略,究竟是两极对抗还是多极格局,对中方最有利。

美国当然不希望多极格局的出现,如果不能维持后冷战时代的独霸地位,至少要能够回到两极结构。除了认为两极有利于结构稳定外,冷战的胜利也让他们觉得可以复制。冷战结束得太快、太突然,连美国的情报单位与战略专家都没有料见。才过世不久的戈巴契夫上台时,在许多美国专家眼中,除了年轻力壮之外,和前几任苏联领导人一样,都是顽固的共产主义与官僚主义者,苏联不会在短时间内崩溃。由此可知,美国对于冷战的历史缺乏正确和深刻的理解,也才有所谓历史终结的过度乐观与简化的自信。

复制冷战 中国敬谢不敏

当今美国外交决策圈,就像一位打赢冷战的老将军,带领后冷战时代成长的年轻小兵,自认同样的模式可以复制在中国身上。他们认为,美中两强没有集团化,冷战格局就不容易形成,却把老一辈战略家如布里辛斯基,示警切不可让中俄同盟,或季辛吉「联俄制中」的建议抛到九霄云外。俄乌战争强化了美国对传统盟友的控制,把中俄关系描绘成专制国家的结盟,正在威胁民主国家与破坏国际秩序。莫斯科越依赖北京,两极格局就越容易建立,新冷战就越有正当性。

无论从文化、战略或实力,中国都不希望两极格局的出现。中国文化不主张二元对立,更不喜欢善恶二分的集团对抗;中国也不愿意在全球层次与美国全面性的对抗,消耗自己的实力,干扰民族复兴的进程。在中国的战略想定中,多极格局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俄国、欧洲甚至印度、巴西、阿拉伯国家等都是国际政治多极格局中的主要行为者,所以没有联俄制美的问题,没有集团化的问题。但是俄乌战争打乱了这样的构想。

中国希望维持与欧盟的关系,不要因俄乌战争而受阻,也不希望见到欧盟弱化。但是失败的俄罗斯对于中国也会是一大风险,中俄毕竟有世界最长的边界线,俄国对中国周边国家还有相当的影响力。再者面对美国步步进逼,中俄仍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在这些因素考量下,中国希望维持一种动态平衡,追求最大的战略空间,但也不会让中俄关系倒退。